又到了北方雾霾频发的季节了,雾霾主要造成的原因是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染这毋庸置疑,相关的规定什么的也出台了,而同样的雾霾的成因之一——焚烧秸秆也有诸多政策出台,甚至有“地里冒股烟,拘留15天”这样的标语贴出,但是焚烧秸秆确实屡禁不止,即使政府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也无济于事,为什么呢?


  

  一、农村劳动力现状:

  端午节回了一趟老家,基本上全是老人,去外婆家看望外婆,外婆感慨今年收成不好,小麦倒伏的多,不倒伏收割一亩100,倒伏的收割一亩200,再加上农药种子人工什么的,种了几亩地基本上白干,也难怪现在农民不愿意种地,国家调控价格控制主粮价格是好事,可是种地的利润真的是低的可怜,而且是靠天吃饭的行当,我想现在种地的除了承包大户,其余的基本上也都是一份感情在支撑着。种田种一年,不如打工两个月,这就是为什么劳动力转移了,农村剩余的只有留守儿童和老人。一群50 60后的老人成为了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的主力军。没有劳动力,能够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种植粮食己经是老人们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让他们去收集农作物秸秆?专家们,你爸妈你会让他这样做吗?

  二、财政补贴抓襟见肘,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链。

  据测算,不管是实行秸秆离田还是还田,每亩地农民至少增加60到80元的成本。这还不算农民为此增加的多打一遍农药的支出。尽管淮北一带的地方政府按照 县乡两级财政分担的方式,普遍给农民每亩地补偿20元,但是,这些补偿多数都附加一定条件,而且不能马上兑现,更重要的是,20块钱无法抵偿农民因为不烧 秸秆而增加的支出。

  濉溪县一位副县长下去寻访时问农民,“给你们补了20块钱了,为什么还要烧?”这位农民回答的倒也直接,说,“这二十块我不要了,我再 给你20,你把秸秆给我运出去行么?”现在农民种麦子每亩地扣除种子化肥农药等成本,纯收入也就不到一百块。让农民独自负担因为禁烧秸秆而增加的成本,农民不愿意,也不配合。这是禁烧失败的根本原因。


  


  这就造成了:你说的很对,我就是不改

  因为影响到了切身的收入,他们虽然也知道清洁的空气有利于健康,但在收入和雾霾面前,他们更愿意选择雾霾,而不是收入减少。 如果社会足够富裕,愿意支付农民禁烧秸秆而增加的成本,这个问题就好解决。相反,如果不愿意为此多支付成本,而指望农民独 自承担代价,或者试图唤醒农民的环境意识让他们主动避免烧秸秆,都是缘木求鱼。这是相当残酷的现实。对于城里人来讲,他们需要清洁的空气,但对于这些偏远 乡村的农民,他们虽然也讨厌雾霾,也希望能呼吸新鲜的空气,但如果要让他们付出每亩六十到八十元的代价去呼吸新鲜空气,对他们还是太奢侈了。

  这种壁立千尺的二元结构,妨碍了很多公共政策的制定和选择。因为同呼吸 却不共命运的十三亿人口,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选择和偏好。有人更在乎环保,有人更在乎钱,哪怕几十块钱。

  这种在乎钱不在乎自己身体健康也不太在乎别人健康的人是否都值得耻笑?不一定。我们曾经也像他们那样穷,那样在乎钱。只不过你们比他们幸运,可以在北京上 海生活,率先摆脱了贫困,有更多的可能去关心空气质量问题。而他们,正奔波在赚钱的路上,连歇歇脚闻一闻空气的味道都没时间。他们的孩子可能还留在家里, 无法和他们团聚,他们最想的是,能把孩子接到城里,哪怕空气不那么好。

  写到这我想到了一则故事:晋惠帝执政时期,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我们国家在享受了人口红利,农村支援城市建设红利以后,是不是到了反哺农业的时候了?

  一位央视名嘴曾经因为北京治理私家车尾气排放就说过: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北京市城市雾霾的影响,就相当于一个居民在自己的小区里放了个屁。我们是不是同样能够认为,秸秆焚烧和屁差不多?

  虽然是屁,但是我们作为农民也知道确实是对大气污染,但是问题就在于,你只是禁止,有没有正确的引导形成产业链,说白了,就是让哪怕不是农民的商人见到利益。秸秆我们免费送,只要他们来免费清理不影响我们接茬种植。



  收集的秸秆做什么用?目前在江浙沪一带用于生物质锅炉替代燃煤锅炉已经形成了产业链,生物质颗粒燃料商品化也比较成熟。

  秸秆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市场价格在600 700元一吨,木质类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市场价格在1000 1200元一吨,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价格高的农林产物比煤炭价格高还供不应求?

  因为禁煤令,不让烧煤,天然气也是化石能源,污染比煤少不了多少,唯独生物质燃料年年再生,还年年焚烧。

  

  

  

  生物质颗粒成型机是一种将农作物秸秆,农林剩余废料经过粉碎,烘干,挤压等工艺,最终将原来的废料密度挤压到1。0 1。3立方,燃烧热值达到3800 4200大卡不等的环保设备。

  正所谓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能源。

  将垃圾放对地方,不但成就你的财富人生,还能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