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4日,本报记者接到邵阳县五峰镇龙岩村村民的新闻投诉信函,称村民赖以生存的良田己被镇政府借搞开发之机,蚕食殆尽。令记者惊讶的是村民表示,他们是国家一级贫困县,都是靠种地为生,哪里肯卖掉养命田,有的甚至从未见过征地批文和协议。而镇政府却能拿出根本不是村民自己的签字协议,将村民的地成功“征走”,然后高价卖给开发商,大肆牟利。他们的反对意见毫无作用,也不知道到哪投诉。
  
   没有征地批文手续,邵阳县五峰镇政府为何屡屡得逞?大部分村民未签过的征地协议上为何会有他们的“亲笔”签名?村民被征田地经当地政府倒卖后的差价利润空间又究竟有多大?本报记者听了一位知晓内情的报料人口述之后,连日来对邵阳县五峰镇征地事件进行调查,揭开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内幕。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因修建五峰铺镇商业街,龙岩村四十余亩旱涝保收的一等稻田,全部被征去作为商业用地被倒卖,亩价仅一万伍仟元;2005年,五峰铺镇镇政府和五峰铺镇国土所个别领导伙同不法开发商,以建五峰铺镇第二中心小学为名,又强行将村民长塘旷(地名)一带的稻田,连同李子山的土地共计五十余亩全部征去,水田亩价一万九千元,土价一万一千元,到现在为止,学校没有建成,田土全部高价出售殆尽,善良的村民才知道根本没有建学校这个立项,五峰铺镇镇政府和五峰铺镇国土所个别领导就是两个字:“骗地”,致使大多数村民要到市场上买高价粮度日了。
   2008年5月,五峰铺镇镇政府和五峰铺镇国土所个别领导又以搬迁镇政府为名,盯上龙岩村仅有的120多亩养命田,全体村民要求看政府的卖地的批文和相关的手续,没有任何手续;全体村民坚决反对。软的不行,就来硬的。2010年元月14日,开发商擅自强行动工,遭到村民的阻止;元月15日,开发商请来镇政府官员、派出所干警来到被毁农田助威,欲以高压政策,强迫卖田,村民为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特向本报记者曝光此事,希望引起上级部门上的正视,严查征地背后的腐败利益链。
   签字门内幕:
   在记者调查采访中,大部分村民无奈地提到从没在征地协议上签过名,但每次征地,村里和镇政府却说村民全部签名同意卖地。事实上是被村支书和镇领导等冒名签字。自身权益屡被侵犯却投诉无门。采访中不少村民对记者抱以怀疑态度,欲言又止,知情人讲,经历了这么多次被签名事件后,村民投诉常遭到人身威胁,故谨言慎行。
   良田倒卖,获数十倍以上暴利: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邵阳县五峰镇商业卖地,批量给开发商每亩约10至20万左右,开发商再以8万100平方米为单位的建筑地块卖给散户(按亩价计算,开发商卖给散户约40万亩以上),位置好的价格更贵,而这些被掠地的村民得到的补偿款是亩价1。5至2。5万元不等。村民被征田地经当地政府倒卖后的差价利润竟达数十倍以上,难怪当地政府最积极推进的就是借搞开发之名,大肆征地。当地无实际经济支柱吸引开发商。镇政府便以“搬车站”、“搬肉菜市场”、“搬镇政府”等简单概念,近十年来将五峰镇周边近千亩良田倒卖一空。
   在法制社会健全的和谐中国,竟有如果野蛮敛财的政府,完全不顾村民生计,为一己私利公然欺上瞒下征地倒卖,而善良的村民却只有逆来顺受的份,这签字门的幕后曝出的正是某些个别地方政府执政不为民的枉法行径,我报将继续关注事件的最新进展。
  
   该知情人士同事告诉记者 :“这事邵阳县五峰镇相关涉入领导己作好公关工作,,也别再打听了。”(京报)
  
村民集体签字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