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欲哭无泪!!
文章目录
苦逼的吉利经销商10问李书福先生!
李书福先生,原先,我们都是被您的创业经历和拼搏精神所感染,我们义无反顾的加入了您的吉利团队,而如今,吉利人生,苦逼相伴,这样的现状相信也是您所不想看到,或许更是根本就没有预料到的!
我们跟着吉利走,就是已经把吉利当做了长期事业在做,跟着吉利挣钱发展,然而,现在是越做越灰心,越做越没有信心,剩下的80是苦逼的心!
昨天,公元2014年10月23日,全国汽车媒体都在争相报道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孙晓东先生去职的新闻,而我们,苦逼的吉利经销商,心情只能更加苦逼!因为,事实证明,我们这些苦逼的吉利经销商,在过去的17个月里,我们就像躺在砧板上的小白鼠,又被李书福先生您带领的的吉利团队实验了一次,实验的结果当然是我们遍体鳞伤,鲜血不止,生命垂危!
既然都已经危及到生存,那么在此,我们这些苦逼的吉利经销商也斗胆向我们一直景仰的李书福先生发出我们心中的10大疑问?李书福先生,您拿什么来拯救我们?!
第1问:吉利品牌回归战略实施是否草率?
第2问:产品规划与投放是否脱离市场?
第3问:经销商网络布局与梳理是否粗暴简单?
第4问:2014年吉利额度外广宣支持真想给吗?
第5问:吉利厂方团队层级沟通与交流真反应实际市场状况吗?
第6问:营销渠道真下沉到二三四级市场了吗?
第7问:二手车置换政策为什么要实现消极政策?
第8问: 为什么会支持跨区域销售?
第9问: 老库存清库压力为什么转嫁给经销商,而厂家不作为?
第10问:厂家销售管理团队的不良品行与腐败您真看不到还是管不到?
第1问:回归一个吉利品牌战略实施是否草率?为什么吉利网络合并会是3合1,而不是3合2?
从网上看到了孙晓东先生的简历,的确,孙先生是汽车行业的前辈,汽车行业的销售强将,但是,那只是他在上海通用的表现,特定的环境的表现;从2012年10月加盟吉利到2013年5月出任销售公司总经理,可仅仅短短6个月的时间,孙晓东先生的“回归一个吉利”的品牌回归战略就刺激和满足了您的内心深处“大吉利”情结;至此,吉利经销商的噩梦就此开始,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李书福先生,现在您是否会意识到,您当初支持3合一的 决定是否有些草率?
针对吉利全球鹰,英伦,帝豪三品牌合一成为GEELY品牌,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结果是全国的吉利经销商乱成一锅粥,全球鹰,英伦品牌产品除GX7外,其余产品基本卖不动,处于放弃状态,全国吉利经销商都在朝着帝豪产品使劲!一条腿走路而已!
如果是当初保留帝豪品牌的独立性,定位为吉利中高端,而将全球鹰和英伦2品牌合并成为一个中低端产品品牌,整合全球鹰和英伦产品资源,首先,避免了吉利低端产品自身内部的竞争和内耗!中高端和低端产品面临不同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竞争,两条路走路当然会比一条路走路要稳当!
第2问:产品规划与投放是否严重脱离市场?
每当网上出现2014年每月,每季度,每半年,甚至刚出现的1 9月全国各品牌及车型上牌量数据时,作为我们苦逼的吉利经销商,只能是欲哭无泪!
当H6在市场上每月平均销量超过20000台,当长安CS35,CS75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热销时,当海马S5,M5,当奇瑞瑞3,瑞5,当江淮S3,当北汽幻速月销量超过10000台时,我们吉利产品依然仅仅依靠帝豪支撑(如果不是7月份上市新帝豪,那成绩单将更为糟糕),全球鹰的自由舰,远景,GC7,熊猫等产品,英伦的SC3,SC6,SC7,SX7等产品竟然全部滞销,并且在市场上的声音是几乎再也听不到?就连我们吉利在2014年博鳌年会上给我们经 动也越来越多,然而,市场却并不买账,客户却并不欣赏!英伦SC6在本身销售量就非常滞销的情况下,竟然将SC6几乎没有做外观和内饰的调整和改变的情况下,就变成了新金刚,且价格还比以前的SC6涨价了7000元以上,新车到店后,竟然在车的尾部同时有SC6和新金刚字样,我们吉利的经销商都糊涂了,这样的车怎么卖?
在全球鹰GX7成为当前吉利主要宣传的SUV产品下,横向对比江淮瑞风S3,奇瑞瑞虎3,长安CS75,CS35,,海马S5,北汽幻速,众泰T600这些市场热销产品时,我们首先车型外观已经严重落伍,刺激不了消费者的眼球,连关注都不愿意关注的情况下,又怎么能让客户去了解我们的配置和安全技术等优势资源?在横向与竞品对比,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我们吉利GX7竟然采取先生产67900和79900的畅想版和超值版车型,自己打压自己此前推出的GX7进取型、精英型、尊贵型GX7,因为这些车型长宽高都一样,而价格最低是92900到11800的车型,同样是手动档,最低配和最高配价格差异竟然高达到43000多元,消费者不是傻子,各大竞争品牌也不是瞎子,在信息充分发达的今天,相信客户的理性消费和竞品敏锐市场嗅觉造就了GX7的销售持续低迷的原因,而经销商库存中所存在的GX7车型92900—119900的老库存是越来越难消化,早被遗忘的SX7销售更是举步维艰!难道我们就不能学习学习别的热销品牌,先把外观改变改变,无论是模仿路虎极光,还是模仿大众途锐,保时捷卡宴,市场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而不是我们自己自娱自乐,自我陶醉!
在各车型产品销售非常艰难的的实际情况下,我们的吉利厂家竟然还实行新金刚产品和帝豪EC8产品的全国包销政策,事实证明,目前,如此改款的新金刚全国每月上牌量也不会超过2000台!帝豪EC8全国上牌量连500台都不到!请问李书福先生,是我们不想卖吗?而是您的销售精英们想出的“包销制”使全国大多数吉利经销商都失去了三方融资能力,谁会全款从区域代理经销商那里去大量提车,并且,销售的车辆还不算自己的销售量,只能上报包销商的终端!这难道不是杀鸡取卵的做法?!当然,我们也清醒的知道,实现包销制不就是因为要包销的车型厂家的库存较大,经销商都不愿意提车吗?采取这样的方式的确欠妥!热销的车型还需要逼我们提车吗?或许我们早就准备好了充足的资金大量进车!
或许,作为汽车厂商,李书福先生,您的智囊团队和销售精英们早就超前的研究了市场状态,但我们纳闷的是,为什么产品的投放总是非常滞后,滞后到我们吉利的新品上市后,别的品牌比我们更优秀的产品却又早就上市热销了?我们的产品又称为了市场滞销车型;至少目前总是这样的循环,如果把现在的NL 3仿路虎极光SUV产品在2013年下半年上市,抢在长安CS75之前?如果全新帝豪是在2014年1月份上市,如果我们的SX7和GX7能提前到2011年上市,那么相信吉利的今天也必然会比今天的长安更辉煌。所以,我们苦逼的吉利经销商只能总是沉浸在如果和如果,再如果的AQ自我安慰状态中去;羡慕别的品牌,在合适的时间,更新合适的产品,赢得市场的认可。
即使是以上的产品弱势状态,而我们吉利厂方的销售大区们,却仍然从不承认产品存在的问题,依然自娱自乐,忽悠和强压结合逼迫着我们经销商压库进货!他们不管你库里已经是否库存量是否超过500台,不管库销比已经超过9 :1甚至是10 :1。不提车,那好吧,重新规划商圈或者是威胁退网就必然的从他们嘴里蹦出来了!因为,在他们眼里,几百台车和上千万资金只不过是数字而也,而在我们这些苦逼的吉利经销商,却是库里压着我们几十年的资金积累,而却又要四处举债完成吉利厂方的月度,季度EP提车量;否则,我们就会被下达红牌(黄牌),经济损失更加惨重!!难道这就是李书福先生您经常在年终商务大会上给我们提到的精诚合作的合作思维??如果产品畅销,库里的车都实现了快销,还需要我们吉利厂方的销售精英们去催我们提车吗??答案很简单,绝对不需要,相反的是我们主动加大提车量,充足备好车型资源!
第3问:经销商网络布局与梳理是否粗暴简单?
在孙晓东先生“回归一个大吉利”的品牌思想下,李书福先生,您有想到过这样的闹剧给我们全国的吉利经销商带来了多大的伤害吗? 首先,网络合并方面带给我们的伤害,简单粗暴的把帝豪,英伦,全球鹰三个网络的经销商合并成一个经销商,合并后的吉利4S店同时销售包括帝豪EC7,EC8;全球鹰远景,GC7,熊猫,GX7,自由舰;英伦SX7,SC7,SC6,SC3,SC5,新金刚等13个产品系列近40款车;您的销售高管们有没有认真考虑过,目前合并后的店面能放下这么多展车吗?销售顾问们能熟悉近40款车的价格,配置和性能吗?经销商销售经理和总经理每天都要接收来自吉利厂家各类车型众多产品政策,金融政策和促销要求,他们能理解得透吗?他们又该让销售团队去推荐什么车型?我们全国的吉利经销商都只是人,而不是神,合并后,老库存要消化,新产品要推广,而老库存吉利厂方已经没有产品宣传,没有有力的产品促销支持!而只剩下了苦逼的吉利经销商陪钱甩货了!三个品牌合并成为一个GEELY品牌,就如同三个4S店合并成为一个4S店,我们吉利经销商面临的不仅仅是门头的更换,而需要的是包括人力资源,产品,资金,渠道,网络的系统整合。我们不是不赞同一个大吉利品牌,而是目前时机根本就不成熟!
其次,在网络规划和调整中,李书福先生,您可知道,在您的吉利团队中,凭借手重的权利,吃拿卡要,借机敛财!甚至有个别高层人员借同时向多个区域内的多家吉利经销商伸手,同时要钱,但最后又不办事或办出伤害大家的事,我们这些苦逼的经销商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您可能会说了,你们吉利经销商可以去我们吉利更高层或纪委去上访吧!但我们心里更担心的时,吉利有没有真正的纪委!会不会招致更大伤害的报复!要知道,如果吉利内部也是派系林立,那对我们经销商来说,那还有公平与正义,对于网络的规划和调整,只能是敢怒不敢言!因为,这些吉利的蛀虫们根本就不会去考虑我们吉利经销商为各自的市场已经投入过多少资金和心血,在吉利需要我们开疆扩土,增设店面时,或是区域内的吉利经销商陆续倒下时,在吉利的鼓励下和要求下,我们持续的投入巨资和人力资源,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的吉利空白市场,建立了4S店,专营店或直营店;但就因为李书福先生您的团队人员的调整,以及那些根本就不顾及吉利长期可持续性发展,不顾及经销商死活的吉利厂家的蛀虫,甚至是高级蛀虫们的中饱私囊得无耻行为,造成我们吉利经销商已投入的百万巨资打了水漂!对此,我们只能欲哭无泪,不仅如此,稍有微辞,他们就会很强硬的告诉我们,不想干可以立即退网!你们的网络和店面时前任或前任高层所决定的,与他们无关! 最后,只能是打碎牙齿往肚里吞!
这就是21世纪前20年还未结束,李书福先生,您下属的这些吉利蛀虫们就是这样对待我们这所谓合作伙伴的,不知道您是否也能抽空耳闻眼见一番!
第4问:2014年,吉利厂家广宣支持真想给吗?
自2014年1月起,吉利厂家下发口头通知,凡额度外广宣支持,均须和每月提车指标或是提车指标与终端指标一起挂钩,完不成提车任务或终端任务,那已经给吉利经销商审批通过的额度外批单所涉及的审批费用吉利厂家不给予核销,由经销商全额承担。
上述要求,从字面意思上看,的确吉利厂家的要求是合理的,因为投入需要产出嘛!但是,李书福先生,请您查看查看我们吉利全国经销商2014年1 10月份经销商库存情况以及销售情况,您也同样会惊奇的发现,大部分经销商库销比达到8 :1 ,甚至是10 :1;库存资金压力非常巨大,同时,因为2014年市场不景气,自主品牌集体下滑,大势所趋原因,再加上吉利“回归一个吉利”品牌推广和网络规划的原因影响,吉利经销商的经营更是雪上加霜!亏损异常严重!您也可以查看查看,有多少额度外的批单,因为经销商完不成相应要求的条件,而无法完成核销,拿不到一分厂家的广宣支持的!毕竟批单已经审批,下达到了经销商,经销商已经投入了超过厂家支持广宣的费用,而厂家支持的费用却一分拿不会来,对于严重亏损的大多数吉利经销商,无异于给我们画了一个无法吃到的饼!当月不提车,所销售的车辆,终端和促销奖都拿不到,亏损又是动辄十万以上,我们的心在滴血!
品牌合并后,很多车型吉利厂方不进行宣传,尤其是新帝豪被迫提前上市后,经典款帝豪库存基本压在原帝豪品牌经销商库中,经典款帝豪并没有特别的销库资金支持,原帝豪品牌经销商大多不得不赔钱甩库(当然,能赔钱就把库存清掉我们也是非常认同的,事实是,新款上市后,,因为吉利厂方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不到2个月时间,新款帝豪最高优惠就竟然突破9000元,个别区域恶性竞争,竟然优惠幅度超过10000元,新款帝豪配置比经典款帝豪高,价位还低,性价比远高于经典款帝豪,而经典款帝豪EC7手动进取型三厢的吉利厂家全部返利为12000元,EC7手动精英型三厢吉利厂家全部返利为12500元),尊敬的李书福先生,能否请您让您的那些销售大区们来临时充当几个月的经销商总经理和销售经理,看看他们是否能创造奇迹,在如此的市场环境中,如此的内部恶性循环中,是否也应该多关注和支持我们经销商的老库存车型的清库处理;多帮助我们策划有效的市场营销方案,持续有效的销库,将老车型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在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如果依然把广宣支持划定条条框框,让经销商根本就够不着,拿不到,结果就是经销商很难再自行投入资金强化广宣支持,抱怨在心,陷入厂商与经销商相互不信任的局面。
特殊时期,特殊政策,吉利厂方何不敞敞亮亮,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的给予经销商相应的广宣费用,由厂家区域和销售大区监控费用的投入和营销方案的有效实施,切实有效的消化掉长期老库存,减轻经销商的库存资金压力,增强经销商的经营信心!
第5问:吉利厂方团队层级沟通与交流真反应实际市场状况吗?
这个问题是所有问题中最简单的一个问题,但还是有请李书福先生关注一下,因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意识决定行为,行为产生结果,结果再影响行为。
每当销量下滑严重,或是产品推行不力时,吉利厂家从高层到区域经理,都会是连续好几天开会,更听说是各位中高层领导夜间也加班加点的开会去研究,商量对策;也会是让经销商些一个书面的PPT报告,做一下自我批评(经销商在做整改报告时,厂方的区域经理和大区经理再三会叮嘱,只能更多分析经销商自身在团队,广宣,渠道,培训,店面营销氛围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并拿出相应的整改方法,却绝对不允许报告中出现有关于厂方产品,渠道,网络以及促销策略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当然,经销商也懂得,于是,这样的市场信息通过区域,大区,事业部,最后传达到销售公司总经理,集团总裁这里后,讨论的问题就变成了怎么样改变和提升经销商的问题和不足,相应的管控措施就又下发到经销商,要求经销商执行或限期整改。从头到尾,所有的都是通过吉利厂方的区域经理和大区经理进行上传下达的反馈,里面根本就没有吉利厂家产品不力,市场推广不力的责任!所有责任都是经销商经营不好,管理不善的结果!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问尊敬的李书福先生,能否让您的区域和大区销售精英们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区域的经销商会议,听听经销商对市场的了解和反馈,能否让你们吉利厂方的高层人员至少每季度召开经销商会议,让经销商畅所欲言,多听听存在的共性问题,而不要走形式主义,在召开会议前,只报喜不能抱忧!甚至是大区经理已经把要说的话提前告诉经销商了,那些可以说,那些绝对不能说,说的都是厂家领导们爱听的,做的都是自我批评!这样的会议有什么实际意义!真正听到炮声的不是你们的大区经理和区域经理,而是我们经销商的销售团队和管理团队!要想听到真实的状况,那就需要我们吉利厂家也善于倾听,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把市场失利和销售不利的原因都归结于吉利经销商的无能!
第6问:营销渠道真下沉到二三四级市场了吗?
由于品牌和价位的原因,吉利品牌的目标对象主要还是在于郊区城乡结合部以及乡镇客户,而目前我们吉利相对于长安,江淮,一汽等自主竞品在二三四级市场的建设,是有较大差距的;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经销商经常在乡镇上或者经济发达的行政村,遇到长安,江淮,一汽,宝骏的厂方区域经理或大区经理,他们在各乡镇或村实行重点乡镇包干扶持的工作。而我们吉利的大区经理,更多的是不停的在大城市里开会,更多的是在整日研究销售数据,更多的是研究了数据后再把市场不利,销售不利的责任归咎于我们吉利经销商,要求经销商整改,我们想问的是,吉利大区经理与区域经理可否和我们经销商的总经理,渠道经理一起到市场上去走走,去看看,了解我们的二,三,四级经销商在产品,在广宣,在促销,在培训,在营销氛围,在客户管理与开发上需要怎么样的指导与支持?了解了解竞争品牌在乡镇市场的作为和方式!真正的接地气去帮助一级经销商实现对二、三、四级经销商规范经营!
在没有更好的方法时,学习和借鉴竞争品牌优秀的营销与品牌推广经验,是我们吉利厂方和吉利经销商都应该谦虚接受的现实!看看江淮,一汽,宝骏,海马,长安等品牌在哥乡村大地的各个角落的“刷墙广告”和路牌广告吧!这可都是我们吉利厂方不屑于做的!而事实上了,在目前的品牌推广方式上,这些又都是非常有效的,乡镇老百姓对刷墙品牌都能琅琅上口,有了很深的品牌印记!而我们吉利,做了什么,能让老百姓记得什么??
第7问:二手车置换政策为什么要实现消极政策?
二手车业务不仅是促进新车销售的重要手段,是我们吉利经销商利润的新增长点;也同时是厂家实现品牌保值,提升保值率,增强消费者对吉利产品信心的重要方式。
目前,包括一汽大众,上海大众,起亚,北京现代,奥迪,奔驰,宝马,通用别克,雪佛兰,一汽丰田,本田,日产,江淮,长城,比亚迪,奔腾,荣威,宝骏,海马等中高端合资汽车品牌货国产汽车品牌都从战略层面推出了各自的品牌二手车服务,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优质经销商开展品牌二手车服务,不仅极大的促销了新车,同时,品牌二手车的保值率也得到较大提升,新车与二手车的联动推广,品牌二手车差异化的细致服务,不仅解决了客户新旧车的无缝对接,提升了客户对品牌的满意度和信心,同时,也使得经销商增加了增值业务,获得汽车后市场长期持续经营发展的宝贵经验。
而我们吉利的“吉易二手车”品牌自2012年5月份启动至今,已经名存实亡!2013年5月,由于吉利销售公司总经理人员调整为孙晓东先生,吉利厂方根本未顾及到在我们众多授权经销商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展厅并组建了二手醋和业务团队的情况下,将原本最高2500元台的置换支持调整到仅800元台的置换业务支持;不仅造成我们投入的资金巨额损失和商誉损失,也影响到我们开展二手车业务的积极性!
尊敬的李书福先生,直面现在销量的下滑,难道二手车置换业务开展不利不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吗?难道就不能在二手车战略实施上加大对经销商的支持,和加强对竞争品牌二手车政策的优势?
第8问: 为什么会支持跨区域销售?
每月,吉利大区经理甚至总部高层都会批评经销商二级网络销售乏力,批评经销商销售量持续下滑,批评经销商当月或数月不进车?除了产品乏力原因,李书福先生,我们吉利厂方高层有没有自己反省过!我们经销商目前销售异常困难的原因和我们吉利厂方商务政策中支持跨区域销售的政策有最为直接的关系!
李书福先生, 目前吉利商务政策规定:“不允许吉利经销商跨区域摆放和展示车辆,但允许跨区域报备销售车辆”;这样的规定难道不是最为可笑,也对我们中小吉利经销商伤害最深的的商务政策吗?
为什么经销商会通过系统报备,把车辆买入别的区域,不就是价格差吗?价格如果相差几百元,无论是直接购车的客户还是二级,三家,四级合作的经销商客户会冒着新车无牌,无保险的风险在搭上住宿费和油费,过路费跑几百里路甚至上千里路去另一个地区提取新车吗?答案当然是不会;而如果利润价差在几千元以上了,不论客户当然就会铤而走险,因为利润的驱使,单台几千元的利润差价, 必然会使得直接购车的客户去外地购车;对于经销商所在区域的的非合作经销商从外地调车后,扰乱了当地的价格体系;必然导致吉利经销商本区域合作的二、三、四级合作经销商抱怨并效仿,最终的结果就是本区域合作的二、三、四级合作经销商虽然摆着本地经销商的展车,占用着本地经销商的库存资金,而所销售的去是外地经销商的吉利汽车。吉利经销商本地区域的价格那就开始大乱!因为二级合作经销商已经失去管理能力!
或许,李书福先生,您会有疑问?吉利经销商可以将举报材料上报嘛!可是您知道吗,一般跨区域销售的经销商基本都属于在大经销商,其在厂家的地位和人际关系非同一般,举报后,基本是石沉大海!或是厂方相关领导“和稀泥”,最后大都要么拖好几月,要么就是不了了之!
当然,也有举报后,厂家反馈说,人家的确是跨区域销售了,但是人家在我们吉利厂家系统里报备了,根据车型不同,也给了你们区域经销商300—1000元的跨区域销售补贴;所以不能处罚!
尊敬的李书福先生,请问,吉利厂家同意跨区域销售,甚至是同意跨区域报备销售这样的商务政策合理吗?是否属于一种纵容行为! 我们经销商成为吉利的4S店,都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经销商投入了巨额资金加盟吉利汽车,那肯定是需要有投资回报的,吉利厂家首先应该维护的是当地商家的商圈利益和稳定的价格体系。,确保经销商的合理利润;如果全国都一样的销售限价,谁家会把车辆销售到外地去!如果我们吉利厂家的高管们都去了解了解,这些总是把车辆跨区域销售到别的区域的吉利4S店,他们在自己区域内给到他们的直接购车客户或者二级经销商的最终销售价格是多少?不同样和别的区域经销商给本区域的直接购车客户或二级经销商价格一样!如果别的经销商也同样以低于几千元的价格跨区域销售或摆放车辆时,他们的利益是否一样受到损害!这明显就是一种恶意的“倾销”行为,而我们吉利厂方却还鼓励!我们吉利经销商真是打落牙齿只能往肚里吞!诸如大众,现代,通用等合资品牌在跨区域销售管控上的成熟有效的经验是否可以值得我们吉利厂家去学习和借鉴!?
第9问: 老库存清库压力为什么转嫁给经销商,而厂家不作为?
2014年初,启动“回归一个吉利”战略后,厂家所有的广告宣传都转想了GX7产品,2014年7月以后,又转向了新帝豪产品宣传;
除GX7和新帝豪两款产品外,其他诸如经典款帝豪,SX7,新金刚,海景,远景,自由舰,熊猫,SC6,SC3,GC7等产品在市场上几乎没有了声音!而我们经销商的库存却还还非常多的长期老库存, 截止到现在,既没有什么强有力的销库费用支持,也没有什么强有利的促销政策支持,消化老库存的压力全部转嫁给了我们经销商,几乎70以上的经销商,长期老库存所占比例都在40 70之间。老库存的资金亏损压力每月压的不仅是我们心头的痛,同时,也逐渐在丧失我们对吉利产品的信心!
终端才是硬道理,库存车辆销售出去才能有资金去进车,完成厂家的EP,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
10、厂家销售管理团队的不良品行与腐败您真看不到还是管不到?
和众多发展壮大后的企业一样,李书福先生,您目前的销售管理团队,有几个是公正,廉洁的!您知道吗?您的大区经理们住着我们经销商给租的楼房!吃着我们经销商提供的盛宴!拿着我们经销商给的好处费!可又有几个真正为我们经销商的经营管理去考虑的,在他们眼里,我们投资人已经投入吉利和需要持续投入的资金,不管是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在他们眼里无非就是一个数字而也,他们能或者会设身处地的为我们的困境想想吗?答案是“NO”!
还有个别的诸如网络部的职能部门,想到的同样不是怎么样去优化网络,而是粗暴的合并与划分,根本不顾及我们经销商已经投入的资金和投入的心血!网络合并和调整竟然成为了借机敛财和报复的机会!真是太可恨可悲!
说心里话,我们经销商从心里很愿意为驻外的大区经理们提供住房,毕竟他们出门在外,也非常辛苦;我们也愿意为他们提供好的饮食,也愿意在逢年过节时,给到一份我们的心意!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就需要大区领导们给我们的额外照顾,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公平竞争的竞争环境,需要的是一个规范的市场秩序,需要的是真正与我们荣辱与共,患难相持的指挥官!狭隘的心胸,短浅的眼光,无作为的能力,又怎么能让我们去信服,又怎么能给我们跟着吉利持续发展的信心!
尊敬的李书福先生,在您看到了我们吉利经销商对您的10大问题的疑惑后, 不知道您会怎么想?会怎么做?我们将拭目以待!
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绝对的合理,我们更渴望我们跟随的是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近的吉利团队,荣辱与共,共同创造激励辉煌的明天!
全体饱受煎熬的吉利汽车经销商
2014年11月 ?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