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干群关系 【转载】
文章目录
干群关系关乎小组之兴衰,要搞好干群关系的入手点在关心组员的工作与生活,切实为组员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民本思想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思想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现代小组的管理中,民本就是以普通的组员群众为本。可以说,不以组员群众为依托的小组是没有希望的。而更为重要的是,致力于搞好干群关系需要干、群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也就是说,两者需要有一个相同的奋斗目标而结成具有稳固关系的利益共同体。在小组的运行过程中,干、群有共同的心理期许来凝心聚力,而所伴随的具体举措既不有悖于组织原则,又可以心情舒畅。干群关系关乎小组的命运,要搞好干群关系的关键点或者说主动权还是在干部身上。作为管理者,如何行使自己的管理责任,把队伍带好,把小组的效益提升上去,是每一级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小组中,任何一级管理者都应该具备这样的意识,敢于承担责任,在工作中实事求是,但不必苛求完美。搞好干群关系,需要对客观环境有清醒的认识,干、群双方要有坚韧的作风与坚定的信念。无论在哪个时代,任何一个体系中,总是有一些人,因个人原因、心态问题等,对管理造成障碍,损害干群关系的发展。虽然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却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但从客观上分析,造成这部分人这样的心态,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能因此而给其彻底的否定。而这样的状况,恰恰是干部搞好干群关系的切入点。领导干部需要提高处理这种危机的能力,不回避矛盾,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搞好干群关系,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与导向。《中庸》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其大意是秉承谦和平易之心去做人做事。特别是带队伍,首要的是把队伍的作风建设搞好。而一个小组实体,强调令行禁止,那么要求管理员与公司、总部的指示精神保持高度一致,在走群众路线的同时,静心修德,做好表率与带头作用。怕的不应该是组员群众的意见,而是不敢正视与面对这些意见。站在小组的层面,搞好干群关系,就是不断的改进组员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把小组的前途与命运交给大家,让小组的每一位员工了解小组的实际状况,小组的远景目标,成为利益的共同体,而对组员的关爱,具体体现在小组运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基层管理也好,职能部门运作也拔,代表的是小组的形象,必须从方方面面体现对组员的尊重。评价一个小组的管理水平,体现在干群关系是否融洽上,而要融洽干群关系,就是看管理者是否为组员群众着想,急组员之做急;反向思考,干群关系融洽与否,就是看组员群众对管理的理解与认同度。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