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对立统一规律解释:因为以德报怨所以才以怨报德。证明中国社会存在着大量的以德报怨现象,小时候学校就是这么教的:以德报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放下大仇的都是高人,是豁达的表现。
  首先,我们一直就有“怨怨(冤冤)相报何时了”的说法。你就记住,一旦这句话说出来针对的一定是被怨的一方,否则也不会说这话(小人能主动给君子道歉?),目的是希望被怨的一方尽快放弃恢复正常事态。因为中国还有句话,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多是用压制被怨方来实现的。
  无论是主动以德报怨还是被动以德报怨,都会导致“积怨”。其实主动也是被动,是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因为人的天性是以怨报怨。因此还可以这样理解:当人主动反天性时,心态会极其扭曲。因此,还是远离以德报怨之人。
  其次,怨的出现至少有一方动机邪恶,因此“积怨”一定会“积恶”。
  2,什么叫恩?就是无回报的给予。那是不是意味着被恩的就无所作为了?不是,因为恩是单向传递量,就是说当你被别人施恩后,你必须要报恩,但目标是无关人,那个无关人得到你的恩惠后也是报给与你无关的人。这才叫无回报的给予。
  我们报的方向错了,是原路返回,成等价交换了。如果真能等价也行,但价是多少?恩人一定认为无价,被恩的一定认为有价。价格谈不拢就是怨,怨多了就是仇!
  另外,在以德报怨的土壤中,怨也有很强的单向传递性,“我能以德报人怨,你为何不能以德报我怨;他能以怨报我德,我为何不能以怨报你德”?


  大秦潼关声明:
  1,本文为本人原创,将同步分享到本人在微博论坛“于洪奎”账号上和百家号“黄书郎”账号上。还可能分享到百度贴吧上。
  2,本文配图为百度选取,非本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