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白两局被富余职工一次性安置人员的心声
  我们是兴安盟五岔沟林业局白狼林业局一次性富余职工安置人员,在2000年初国家出台了各项改革措施,其中就有森工集团下岗职工安置政策,按国家相关规定森工集团所属企业是一次性安置对象,兴安盟是地方林业,是事业单位性质,与森工集团性质不同,不在一次性安置范围之内,而在2004年套用国家文件按企业政策实施了富余职工一次性安置,而安置的优惠政策没有享受到,也由原来的事业单位正式职工变成了无业游民,(俗称买断后的下岗职工),涉及兴安盟五白两局3729人,有1166名事业单位职工,自从被错误安置后,我们按照安置政策自主择业,四处奔波,到处打工,举无定居,,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而林区本身地处偏僻,就业门路狭窄,技能单一,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很难创出一片天地。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奔波和论证,离国家发展的形式,步伐越来越远,跟不上国家快速强大发展的步伐,国家之所以这么强大,是听取民意的心声,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和惠民待遇,让大部分老百姓享受到了国家的好政策,提高了生活水平,过上了安稳的日子。而我们这些被错误的安置人员没有享受到各种待遇和优惠政策,生活水平没有提高,被错误,简单,草率地推向社会无人问津,社保无力承担,有病无钱医治,有难无处诉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没有归属和身份。与当今国策发展,精准扶贫不匹配,相差甚远。下岗职工所受的公平待遇,没有任何部门给予解决,造成下岗职工怨声载道,也是造成社会极不稳定因素的重要原因。也没有达到安置政策所预期的效果,与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也是改革开放中的一个败笔。没有起到惠民的效果。
  我们也深知一次性富余职工安置协议是国家根据当时的那个年代,形式而颁布的,并不知道国家能这么快速强大地发展。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兴安盟只是政策的执行者,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形式发展的趋势,是历史遗留的产物,之所以这些原因,兴安盟五,白两局安置人员恳请兴安盟林业局,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林业厅,上报国务院办公厅纠正一次性富余职工安置协议,让其退出历史舞台,有错必纠,知错必改也是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广大下岗职工的心声。
  综上所述,我们的总体要求是:
  一,确定我们的身份和归属问题。
  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问题,(大部分没有)。
  三,养老统筹的问题。三三制。
  四,退休人员按在岗享受退休待遇。兴安盟五岔沟林业局白狼林业局安置人员希望有关部门重视我们的问题,让这些饱受沧桑的下岗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还一个公平合法的待遇,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
  刘树航;电话:13947488862
  于立春;电话:13514827559
  杨公昌;电话:13624897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