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拍卖公司自导自演的“忽悠大戏”。
  央视《焦点访谈》曾曝光过某拍卖公司以根本就不存在的香港拍卖会为诱饵,骗走了一名武汉老人的巨额服务费。
  这其中,就涉及到了“拍假”和“假拍”两个骗术。
  如有上当受骗的藏友可以联系徽信:ui8622获取帮助追回被骗损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骗局之所以能够成功,拍卖公司的狡诈和受害者的贪婪缺一不可。
  骗局之初,就是有人梦想一夜暴富,将一些老物件挂在网上,期待遇到伯乐。
  然而,伯乐没遇到,却收到了一堆拍卖公司的电话。无论他们挂的东西是什么,拍卖公司的人都会一个劲地将东西吹上天,从而将物主骗到拍卖公司。
  一些人听说自己家的老物件可能是天价古董,甚至会火急火燎地坐飞机赶赴拍卖公司。
  一般来说,这些拍卖公司藏在各个写字楼里,装饰得古色古香,可能还会起个很上档次的名字,比如xxx古玩文物俱乐部文化传媒拍卖公司展览服务博物馆公司。实际上,这些公司名字最多花几百块钱就可注册一个。
  紧接着,就是一些所谓的古董大师登场了。他们或是胡扯一堆专业术语,或是走感情路线。总而言之,还是要把藏品吹上天。
  最后,拍卖公司的“大师”会吹嘘自己的拍卖行实力雄厚,没有不能卖出的宝贝,骗物主把东西交给他们拍卖。当然这些“大师”会说需要提前交纳几千上万的手续费、保险费等,这正是他们真正的意图——骗取服务费。这就是所谓的“拍假”。
  通常情况下,这些东西是卖不出去的。所以,拍卖行的人又会跟物主说期限到了,要重新交纳相关费用,继续收割。
  为增加可信度,毫无忌惮地收取各种费用,“假拍”就派上用场了:拍卖公司的人会不定时地组织一些小型拍卖会,请一堆演员到场,“表演”一轮紧张激烈的竞拍。
  去年11月,上海警方侦破了一起涉案金额达3000余万,受害者超1000人的特大文玩鉴定诈骗案,案中的拍卖公司也是采用了这种形式。
  在极小的概率下,卖家可能会带来真正的宝贝,这些人的套路立马切换:黑掉拍卖品。
  这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串通压价,直接以超低价将你的东西买走。另一种是在拍卖行动手脚,将东西掉包。
  如果你的东西实在太珍贵了,还可能会出现第三种可能:直接带着你的东西跑路。
  05
  结语
  贪婪,永远是被骗的原罪。哪怕一个骗局再低端,只要泡沫吹得足够大,一样有人会上当。
  更何况是古玩市场这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普通人一进去,没有过硬的技术和手腕,注定只能成为被收割的对象。
  从投资者到从业者再到收藏者,古玩行业收割韭菜的范围不可谓不广。
  但其实不光是古玩市场,何时何处,不贪是不被骗的基础。
  否则,只要带着贪欲入场,就终有落入陷阱的一天。
  如有上当受骗的藏友可以联系徽信:ui8622获取帮助追回被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