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真如境界:晴雯之死意如何!
文章目录
红楼梦真如境界:晴雯之死意为何!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都想要到达彼岸。这彼岸在哪?
人中龙凤,兽中之王,愿做翘楚,蟾宫折桂!
佛说弘愿,要渡众生,众生于佛何如哉?供养他!奉上斋贡!
自有人信,也有人不信。
道亦传道,自言修持,招纳信众,又如何?为争得一柱香火,受享永日!
也有人信,也有人不信。
儒又如何?其不然乎?问其愿心,实出一理也!
他如耶伊法阴阳纵横各杂百家,识其初衷,明其初心所愿,一也!
一元伊始,自从一归!
比之《红楼梦》,自同百家亦无甚差别。信它,自立于门墙下,若不信,靠边站!
生人无数,爱恶存焉!袒左袒右,人各自选,曰:自作自受!
《红楼梦》作者必无爱恶之心?好生恶死,人人本性使然!作者也不例外!
爱恶交战,谁胜谁负?
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贾雨村言即夫子自道。质其所以,“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无非,正邪二气,形同水火,势不两立!这便是所谓自然之理!曰:物竞,曰:天择,由此也!
自伊伊始,耶儒释道诸子百家争胜而杀伐征战不休,说来都争啥呀?争信众!为求能够一呼百应!
人兽之分,人兽之判,人兽之别,人存有理智,能自我控制!不然,能有这太平世界?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何也?
欣逢太平,蓉桂竞芳,好不容易天下太平,正想要好好的享受一下生活,不料天不相佑,伊人先逝!
女儿生于末世,于今十六载也!惟“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
今夕何年也?曰:不超过五年八月!
公元1644年9月20日顺治进京!至此,天下初平!
顺治元年九月二十至顺治七年五月二十,凡五年八月!
由此可以肯定,晴雯一定是死于顺治七年五月二十日以前!
顺治七年是公元1650年!
当然这是指它最晚的时间!
从“太平不易之元”来说,是日应该就是1644年9月20日,好不容易赶上这天下太平了,可你却死了“无可奈何之日”也!作者与晴雯相识相知,应是始于五年八月以前,也就是1639年(崇祯十二年)1月21日(这一天,刚好是薛宝钗的生日)!
当然,是日致祭,那祭日尚在以前,但不离左近,应不会太远!
晴雯是死于哪日,读者可以自辨!
不过,关于这晴雯之死,雪月溪另具一说于此也,识者自辨可也!
薛宝钗的生日1月21日,西历也!“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
崇祯二年,皇帝调派人手,组建历局,开始纂修《崇祯历书》,当时,担任这项重任的,是老臣徐光启。
清顺治二年(1645年),由顺治亲笔题名《西洋新法历书》正式颁行!
适逢明代历法《大统历》误差积累日益严重,预报天象屡次失误,改历之议已持续多年。
1629年,钦天监官员用传统方法推算日食又一次失误,崇祯帝下令设立“历局”,责承徐光启主持,修撰新历。徐先后召请耶稣会士西人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和罗雅谷参与历局工作,于16291634年间编撰成被后世誉为“欧洲古典天文学百科全书”的《崇祯历书》。此书至后成为清朝官方天学的理论基础。
《崇祯历书》全书共46种,137卷,分“节次六目”和“基本五目”。“节次六目”分别为日躔、恒星、月离、日月交合、五纬星和五星凌犯;“基本五目”分别为法原(天文学基础理论)、法数(天文用表)、法算(天文计算必备的数学知识)、法器(天文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和会通(中西度量单位换算表)。经徐光启定稿的有105卷,其余32卷因徐去世,最后审定人为李天经。
《崇祯历书》修成后,理应颁行天下。但因保守派反对,争论十年,待崇祯帝终于“深知西法之密”,欲下令颁行天下之时,明朝末日来临,诏令也无法实施。1644年3月,李自成军进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李自成为吴三桂与满族联军击败,5月1日清军进入北京。
汤氏将《崇祯历书》作了删改、补充和修订,献给清政府,得到采纳,并由顺治亲笔题名《西洋新法历书》,当即颁行于世。
至此,修成十年后仍不得颁行的《崇祯历书》始行!可谓不易!
所谓“五年八月”:1629年至1634年之间,耗时五年八月也!
“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1629年至1644年,历时十六年也!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