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模戚沪本与狄葆贤!
  戚张本又称戚沪本。系桐城张开模过录本,光绪年间为俞明震所得。钞本上有张开模的印章六处,印文为“桐城张氏珍藏”“桐城守诠子珍藏印”“翁珠室”“狼藉画眉”等。原为八十回,上海有正书局老板狄葆贤据以照相石印。此本抄写工整,清楚有条,是脂本系统中面貌颇为精良的流传本。比之其他脂本,又有个别细碎异文。第十七与十八回分回之处不同于今本。此本前四十回有夹批、回前回后批。批语有不少移位,如将原文眉批和侧批俱改成双行夹批或回前回后批,并删去原署的年月名号。不少批语为独有,有一定的价值。原本曾传闻已于一九二一年毁于劫火。一九七五年冬,上海古籍书店整理旧库,意外发现迷失多年的底本前四十回半部。现藏于上海图书馆。
  俞明震的事情,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再说。可有一事不明。钞本上有张开模的印章六处,印文为“桐城张氏珍藏”“桐城守诠子珍藏印”“翁珠室”“狼藉画眉”等。“桐城张开模”,何许人也?这“守诠子”又系何人?皆没没无闻之人!至于“狼藉画眉”者,非即言“胡涂”耶?
  关于印章的问题,有提到在有正本下半部第八十回卷末盖了一方“邵堪眼福”的白文闲章,它不像张开模的印章,其篆刻风格却与近代金石书画家吴昌硕(1844—1927)相似。魏绍昌先生回答不了这个印章属于谁,有正本为什么将它保留下来,欧阳健先生却认为这个印章恰好说明了有正本产生的真实年代。
  如今,雪月溪也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浅见:
  “邵堪眼福”!或者,此人姓“邵”,或者“邵堪”其名!开模姓张,如果是“邵堪”是否也姓张?要说这人姓“邵”,现成就有:“报人邵飘萍”!
  高鹗其人之名,会不会就是这个“狄葆贤”搞出来的一种烟画?
  《时报》:1904年6月12日在上海创刊。这是戊戌变法后保皇党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该报经理和主笔由康门弟子狄葆贤和罗孝高分任,梁启超也参与过策划。康有为、梁启超均有股份参于其中。狄葆贤在《时报》创刊之初宣称 :“吾办此报,非为革新舆论,乃欲革新代表舆论之报界。”因此,该报在评论、编辑、出版新闻业务方面大胆革新,为我国报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今言报社,旧称报馆。当时也没有社长、总编的称谓,报纸的两大权威一是总经理,二是总主笔。 
  《时报》总经理狄楚青名葆贤,江苏溧阳人,前清举人。康有为弟子,并与梁启超有深交。康有为“公车上书”时,狄楚青便是追随其左右的众举子之一。1900年,唐才常在汉口的英租界中成立“自立军”,准备举事起义,狄楚青曾参与策划。后因唐才常失败被杀,狄楚青遭到满清王朝的通缉,被迫流亡日本,改为高姓。数年后此事渐息,狄楚青才回到上海,筹资开办了要革新中国舆论的《时报》馆。《时报》的总主笔为罗孝高,广东人,是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的同学,亦是康、梁推荐来的代表。著名报人黄远庸、邵飘萍、徐彬彬等人相继做过《时报》的北京特约记者。 
  外埠新闻编辑包天笑看到许多喜欢文学艺术的朋友常弄笔投稿于《时报》,弃之不用甚为可惜。创议别开一个栏目,名字叫做“余兴”,专门刊登新闻、论说以外的杂著,狄楚青表示赞同,即命包天笑担任主编。此栏目一开,投稿者非常踊跃,生活小品、游戏文章、幽默笑话、讽刺歌曲,可谓庄陈杂谐,五彩缤纷,矜奇斗巧,趣味盎然。近代文学史上有名的范烟桥、周瘦鹃,便是在这一个时期涌现出来的。
  继《时报》首开“余兴”副刊先河之后,《申报》、《新闻报》也自不甘落伍。《申报》开辟了副刊“自由谈”,《新闻报》的副刊则称为“快活林”。 
  《时报》副刊造就了中国近代文坛上的许多名家,比如包天笑、陈冷血、毕倚虹、范烟桥、周瘦鹃等,史称为!鸳鸯蝴蝶派!。
  辛亥革命后,康、梁沦为“保皇党”为国人所不齿。《时报》便由狄楚青独自经营,“保皇党报纸”的帽子却去不了,导致报纸的声望江河日下。史量才又千方百计地将《时报》的台柱子陈景韩挖走,狄楚青失去了一员良将。继而,黄远庸的“北京通讯”被夺走,各书局、学校的联络被抢断。《时报》的发展命脉,皆被《申报》把握去了。再加上三岁小儿,因火灾与小保姆一同殒命,狄楚青开始意志消沉起来,终于在1921年撒手解脱,《时报》转由黄伯惠接办了。 
  1939年9月1日,历时35载的《时报》,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铁蹄下被迫停刊。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狄楚青因唐才常起义失败受到牵连,遭到清王朝的通缉,被迫流亡日本,改为高姓。此可言“高厄”!会不会是因为这个,故而,附会于“高鹗”?而试着联系那《红楼梦》作者在第一回中对“才子佳人小说”所作的那些批评,却又不知众人会作何感想。咱实话实说,那“鸳鸯蝴蝶派”不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崛起的吗?
  顺带提一下:张大千有一幅近作《海棠春睡图》,当然这是他后来所画。但在以前呢?谁能保证,当初他没画过此画?
  再看张开模的女婿罗振常(1875 1942),近代学者、藏书家。字子经,又字子敬,号心井、邈园。浙江上虞人,侨居淮安,为近代著名学者罗振玉的季弟。少艰苦励学,工诗古文辞。后致力于教育事业,在辽东任教数年,回归后,设“蟫隐庐”以藏书,居书肆30年,遇有宋元精刻、名家抄校等均加以收藏,又精于校勘,于版本源流,文字异同、收藏变迁皆详为稽考。与刘承干交谊密切,每相遇,则谈论藏书之事,刘承干叹服其精博。
  看到了罢!罗振玉罗振常是哥俩!
  还有夏曾佑(1863 1924),近代诗人﹑历史学家、学者。字遂卿﹐一作穗卿﹐号别士﹑碎佛。浙江杭州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曾官礼部主事﹑泗州知州﹐充两江总督文案。入民国﹐一度退居﹐後曾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北平图书馆馆长﹐早年﹐曾与梁启超﹑谭嗣同在一起研讨“新学”。又与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积极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文化和政治思想﹐对戊戌变法起了推动作用。变法失败後﹐思想消沉﹐在政治上靠近洋务派。民国初﹐曾参与发起“孔教公会”。他对今文经学、佛学有精深的研究,对乾嘉考据学和诗文有相当的素养。此外他还注意学习外国吏地知识和自然知识。
  通古拉斯,全部都是康梁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