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之后,人体胶原蛋白流失,皱纹斑点等老化现象将纷至沓来。若要永葆青春,就需补充胶原蛋白。相信大多数人对胶原蛋白都不太陌生,无论在电视还是杂志上,电梯还是地铁里,有关胶原蛋白的广告铺天盖地。对爱美的女性而言,它就像是个魔咒,驱使她们想尽各种方法用尽各种方式来试图挽留“那些即将逝去的胶原蛋白”。

  真相1:口服胶原蛋白不能直达肌肤

  胶原蛋白究竟有多火? 如今打开电脑,只要输入“胶原蛋白”4个字,就能搜到超过20万件的相关商品。卖的人多当然买的人也就多。据央视焦点访谈介绍,一家网店据说销量最好的一款胶原蛋白粉一个月就卖出将近8000多瓶。

  胶原蛋白为什么这么火?它真的像广告词或销售人员所宣传的那样,具备滋润皮肤、延缓衰老、美容、消皱等功效吗?北京积水潭医院的一位主治医师的一条微博向大家泼了一盆冷水。这位医师在微博中这样写道:“作为一个烧伤医生,我想我对皮肤和胶原的了解比绝大部分人都多。我可以负责地说,所有口服的胶原保健品全部是骗人的,无论他宣传的疗效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条微博发出之后,在短时间内被转发近6万次,而这位医师的观点也得到了一些同行的支持,他们直呼“大家别再浪费钱了”。

  据专家介绍,胶原蛋白是一种纤维性蛋白质,必须经过人的消化系统的处理,降解成氨基酸之后才能最终被人体吸收,而不可能像商家所宣传的那样,即他们的产品可以直达肌肤,补充营养。

  其实早在2010年,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已经对胶原蛋白产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出具了报告。研究表明,人体内部的胶原蛋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流失,而目前的科技水平还很难定向给皮肤进行补充,也就是说,皮肤老化是自然规律,所谓口服胶原蛋白美容,延缓衰老的说法都是商家炒作出来的。

  在专家看来,吃胶原蛋白其实没什么道理,它的营养价值还不如鸡蛋和牛奶,甚至吃多了还能产生副作用。

  真相2:九成以上都是普通食品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如今市面的上百个胶原蛋白类产品,其中九成以上都是普通食品。《食品广告管理办法》明文禁止普通食品宣传疗效,普通食品出现医疗术语、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以及无法用客观指标评价的用语都是违规的。然而,市面上形形色色的胶原蛋白产品,都在打着“保健食品”的擦边球宣传功能。

  在淘宝网上,仅国产胶原蛋白产品的数量就达300多种,绝大多数都在宣传补水除皱、美容护肤等功效,它们大多标榜为保健品,而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上,只有36种可以称之为保健产品,只占总数的10左右。许多比较著名的公司,如辉瑞中国出品的善存沛优胶原蛋白粉在外包装上宣称“为皮肤真皮层提供养分”;杨幂代言的LUMI液态胶原蛋白宣称“补水保湿、亮白祛黄、紧致毛孔”;昂力莱胶原蛋白片则更为夸张,在外包装上宣传产品主要作用是美白淡斑、预防乳房下垂等。而这些产品均未获得“保健食品”批号。

  真相3:暴利让企业趋之若鹜

  之所以这么多企业对胶原蛋白产品趋之若鹜,是因为其高额的利润。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淘宝网上盒装胶原蛋白口服液的价格大多在百元以上,平均每小瓶20元左右。而据一家胶原蛋白代加工厂介绍,据说市面上多种胶原蛋白口服液都是由这家工厂生产,他们提供的胶原蛋白粉一般是1公斤200块钱左右。

  200元1公斤,也就相当于1克两毛钱,每小瓶装8克,这样算来,一小瓶胶原蛋白口服液的成本只有1。6元,如果加上其他环节的费用,一瓶的成本在4元左右。加上包装满打满算也才合4块钱一瓶,可是到了市场上转眼就卖到二三十元。

  真相4:企业玩概念消费者买单

  近年来,在商家的成功炒作之下,胶原蛋白需求市场持续的增速,也让其“美容靓肤”的宣传理念深入人心,而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加入到这个新兴市场。但是现在看来胶原蛋白不过是商家进行推销的概念,依靠媒体的大肆宣传和明星代言为噱头,商家因此大赚特赚。

  而近几年来保健品市场的概念也是层出不穷,这个水那个液让人眼花缭乱。有的是打着科学的旗号,比如安上基因、核酸这样的字眼;有的是投人所好,比如补脑、补肾、补血、补钙;有的是量身定做,就比如专门给爱美人士喝的胶原蛋白。商家在大打这些概念牌,赚得钵满盆满的时,消费者则既蒙受了经济损失,同时身体也受到了伤害。而如何治乱,如何让保健品市场健康起来,监管部门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