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还是在“形式主义”这顶安全帽掩盖之下的腐败活动?
  形式主义 顾名思义就是在做工作的时候不扎实,不认真,做事不讲实际效果,只讲哗众取宠,只以满足做事的形式,乃至于只为满足上级布置的任务我们已经做过了。做的效果怎样?不仅做事的人和单位不予计较,甚至布置任务的上级不予计较,只要求有个好的总结,有个好的或者哪怕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交了差即可。总之,做事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应付差事。这种工作状态其后果自然是越来越有更多的忙不过来的事情,越来越有更多的应付差事的理由和机会。即:工作环境和办事环境不断恶化,顺顺利利搞形式的机会越来越多,违法犯罪者的可乘之机越来越充裕。如果是执纪执法机关长期存在这样的形式主义办事风气,其后果就是党政机关和社会治理中积累的矛盾越来越多,以致达到积重难返,进而进化为假话假事盛行,社会腐败导致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群进入全面对抗状态,信用信任危机达到质变,从而危及党和国家的基本安全,人民生存环境逐步恶化。
  自2009年开始,我们通过媒体披露了一起原隶属于河北省的大型国有企业的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因为公开抵制卖官索贿而遭到本企业卖官团伙成员长期公然迫害的典型腐败案例。事件发生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了,群众检举和我们披露也已经过去了七八年的时间了。去年冬季有关部门又在干部考察期间对这起案件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然而,调查的结果又是怎样呢?
  据知情人员透露,当年这家企业卖官集团的骨干人员在今天面对调查人员时,居然又故伎重演,指鹿为马,以最卑劣的手段又一次抹黑昔日反腐英雄。利用了那位纪检监察干部当年在当面抵制一位卖官团伙骨干人员的威逼时说的一句话“我不是为了钱,是为了做事”,将这句话逐层演绎为“这句话的意思我们理解为是在要官” “越是要官我们越不给”。
  不难预见,案发(现)至今已时隔七八年的时间了,这些卖官团伙成员通过数次接受调查,在已知犯罪事实已经暴露的情况之下,早已经做好了攻守同盟的一些准备,设计好了相应的对策。然而,人们无法接受的现实是这些能够长期从容卖官的团伙成员居然不顾及一般的常识和道德,公然恶意而又拙劣的歪曲最基本的语言本意,指鹿为马,私驾公权的本能又一次展现在了调查人员的面前。让人们很难将这些人的无耻嘴脸与市井无赖区分开来。
  更令人预见不到的是,一些参与调查的人员居然还认同了这种说法,再造了这种说法的合理性 “你不要官我们可能还给你,你越是要我们越不能给”。如此荒唐的造诣已经不再是形式主义的问题了吧。群众不难理解 其实这种认同又是一次利益相关的同盟者之间排除最基本的事实而达成的新的“共识”。
  如果说是调查人员的能力问题,那么,昔日的一位优秀国企纪检监察干部,在日后 “做事”的经历中一次又一次抵制腐败团伙的拉拢诱惑是事实;一切拉拢诱惑均遭遇失败之后这些团伙成员又通过各种“组织”手段,通过编织的假话假事,甚至莫须有的“问题”,乃至使用了流氓手段迫害这位敢于蔑视权势的纪检监察干部也是事实;进而不难看出,调查研究的“事实决定结论”的原则没有起到作用,杜撰演绎的所谓分析确实主导了结论。
  以如此调查方式和主导思想得出的结论除了形式主义的内容之外,就是与这些卖官团伙势力的真正后台达成了和谐统一。这样的调查及其结论仍然能够成为这起腐败案件调查的又一次不了了之的理由,让群众怎么能够不理解成为腐败泛滥的继续呢。
  如果我们要建立现代文明的社会,首先要有执政党、人民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和谐关系;如果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就要以铲除腐败、社会公平为基础的;如果我们要下决心遏制和清除腐败,就要以事实说话,以还原事实本来面目为调查目的。目前这些我们做到了多少?要继续做下去吗?由谁来落实?这才是目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从这一事实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反对形式主义已经不再是社会管理的主要矛盾。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在形式主义面纱背后的各种形式的腐败泛滥问题。是人民群众与党内外腐败势力之间的矛盾。是维护公平与破坏公平社会之间的矛盾。是承认腐败干部不是少数而是相当一批人的问题。否则,敢于抵制卖官就成为了不可能受到组织保护的“大逆不道”的问题,就会成为社会“主流”势力的众矢之的。

  附一段史实:
  1992年10月,时任邢机公司宣传部副部长的谷仁杰,为了帮助从包钢一同回邢机的邱朝尹(该同志在单位口齿不清,思维混乱是出了名的)晋升为副处级职位,伙同时任邢机公司组织部长的程庆文向邱朝尹所在的邢机公司一分厂党政主管施压,最终在邢机公司党委副书记王魁云从中推荐之下促成了邱朝尹在49岁时晋升成功。(次年2月,谷仁杰夜遇车祸死亡,头骨被车轮压碎。这年7月程庆文因肝癌二次手术在手术台上身亡。)
  文中提到的那位组织部长程庆文,以他的标准选择的组工干部正是“腐败腐蚀了党的执政地位”一文中赤膊上阵,主谋迫害那位纪检监察干部的陈一中、朱长玉、,而这两位培养的接班人正是那位献身买官的王立伟。
  文中说的这位邱朝尹正是为索要一万元卖官钱遭到公开拒绝之后,就前往组织部门向朱长玉报告那位纪检监察干部“身体不好,不宜重用”,从而使卖官团伙终于得到了日后“给你摆平”的机会。
  这些卖官团伙骨干成员之所以敢于公开造假,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长期从事卖官活动而无人干预,以致使这家本是优质资源,优质员工队伍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中几起几落,最终沦为国有资产流失大户,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认真读过相关事实文章的人应该已经得出了结论。
  楼主发言:3460次 发图:29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