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访问英国,谈判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英国合作建设高铁项目。消息传来,网上很快出现了这个段子作为回应。回顾历史,中国大地上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正是英国人建的。(10月27日北京青年报)

  吴淞铁路始建于晚清光绪元年(1875),由英国人修筑,连接上海与吴淞,途经上海站、江湾站和吴淞站三站。当年外国人预谋在中国修筑铁路由来已久,在屡次请求遭拒的情况下,美国驻上海副领事布拉特福组织“吴淞道路公司”,以筑“寻常马路”为名,欺骗上海道台沈秉成,购得上海至吴淞沿线土地。后因资金短缺,该公司被英国怡和洋行收购,改名为“吴淞铁路公司”。1874年12月,铁路工程启动,开始铺设道轨,清廷才恍然大悟,几经交涉,但无济于事,经过一年半的工期,至1876年6月,吴淞铁路上海至江湾段竣工,7月正式营业。该条14。5公里的铁路一年能赚一万镑,收入不菲。但吴淞铁路刚建完不到两年,就被清政府基于政治、军事等重要原因赎回拆毁了。但是中国修筑铁路的步伐并未因此停止,据统计,截至清朝灭亡,外国独资、中国国有、商办铁路遍及全国,合计完成近一万公里。

  如今,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铁路总里程达到11。2万公里,其中高铁1。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真正完成了铁路史上的大反转。

  中国高铁、中国铁建等成熟技术品牌,更是凭借先进的技术优势逐渐开拓市场,完善设备制造、技术研发、运营维护等领域的特点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从而让“中国标准”从国内走向世界。从东南亚国家与中国铁路合作方面:中老铁路成功签约,搭建了我国西南与东盟各国之间经贸往来的桥梁;年底中泰铁路项目有望开工,总里程840公里,将成为两国间人员往来、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已经在建的非洲铁路项目也赢得了建设国的高度评价。所有这些在建和拟建的铁路项目背后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铁路,而对中国铁路起到强硬支持作用的那就是中国标准!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在泛亚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处处体现着这一优势,现在促成泛亚铁路落地的关键因素就是技术标准的统一,打破了多国铁路轨距不同的连通制约瓶颈,使泛亚铁路能够成为贯通欧亚大陆的通途和重要连接。中国铁路这些突出成绩得到局部地区甚至世界的认可,成为一张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借当前国际交通运输市场全面盘活的良好契机,铁路作为绿色交通方式已经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贴着“中国标准”标签的中国铁路在铁路建设中会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完善和提高。

  现在,中国铁路正坐拥“河西”盛景,俯瞰着世界,作为中国人在为之骄傲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警醒——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进则退,只有自身不断的提高,才能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