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后会无期,看了平凡的荣耀,你们改变了吗
文章目录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是电影《后会无期》的一句台词。
这句台词现在成了我同学军的口头禅。
但凡闲聊,有同学想往深里说时,
他就会来一句 :“我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
生。”意思是“别tm跟我扯什么道理”。
他身高170,但体重175了。
有次,一朋友给他介绍减肥知识。
说了20分钟后,军一句话打断她 :
其实减肥就六字 :管住嘴,迈开腿。”
这六个字,比那20分钟长篇大论精准得多。
军就是这样一个人,知识渊博。
论讲道理,同学中鲜有匹敌者。
但就是这个知晓各种道理的人,
却是同学中活得最狼狈的。
他这半辈子,干嘛嘛不成。
我们都觉得奇怪 :这么聪明的人,为何就是干不成事呢 ?
新年,他又在朋友圈晒计划 :“今年我要读30本书。”我不记得这是他的多少个“30本计划了。
我这几年瞎忙,读书不多,甚是敬佩他。
这次春节回老家,就顺便去他家坐了坐。
结果发现他书柜的书,大多连塑料膜都没拆。
我终于知道他为何通晓各种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了。
贰
晚上玩手机时,你告诫自己 :
“别玩太久,早点睡,明天要上班呢。”
可还是不知不觉玩到凌晨。
明明知道学习英语很重要,
可翻开书还没背几个单词,
注意力就被周围的诱惑吸引了,
你对自己说 :“明天一定开始认真学习。”
明明知道减肥时不能吃甜食,
你对自己说 :“嗯,就破例这一次。”
这就是我们为何听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所在一—“道理我都懂,臣妾做不到啊!
同事的一位闺蜜,爱上一个已婚男人。
地下情7年了,至今未嫁,苦不堪言。
她的朋友圈永远充满金玉良言 :
“得不到的就不要碰。”
“对的人才值得付出。”
你看,道理她都明白。
但只要那男的一打电话,
她就屁颠屁颠跑去了。
“道理我都懂,臣妾做不到啊!
叁
套用陆小墨讲的一个例子,
如果现在王健林开价1亿 :
“只要你每周读两本书,
每天5点起床跑步一小时,
然后从7点工作到21点。
坚持三年,这1亿就归你。”
你能不能做到 ?
不用说,一定能。
但如果没人跟你提前敲定这1亿合约,
而是告诉你这样坚持有一天能挣大钱,
你还能坚持下来吗 ?
不用说,99的人无法坚持下来。
那些一直说道理我都懂”的人,
他真的懂了道理吗 ?
不,他不懂。
如果他真的坚信这些有用,
那么未来就等于向他提前开了价码,
而他则会为了这些价码而坚持下去。
99的人之所以半途而废,
是因为他并没有真正懂得。
王阳明说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而
不行,只是未知。”
别说你什么都懂,根本就没这回事。
做不到,只能说明你压根就没懂。
你以为你明白,其实你压根就没明白。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肆
我们最喜欢说四个谜之逻辑的句式 :
1、不是而是
这事不是我干不好,而是我懒得去干。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2、等我就
等我有空了,我就好好学英语。
等我退休了,我就开始学钢琴。
3、如果我有定
如果我有钱了,一定做得比王思聪好。
如果我有这样的平台,我也一定能做到。
4、要不是我
要不是因为我英语差,我也能上哈佛。
要不是我家请不起家教,我也能上北大。
哪有这么多“不是,而是等,我就”,
说白了,你就是怕吃苦。
电影《闻香识女人》的结尾,
有一段可以载入影史的经典演讲 :
“如今我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
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
毫无例外,我都知道。
但我从不走,为什么 ?
因为他妈的太苦了。”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些什么,
都知道通过何种方式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我们就是不去做,因为他妈的太苦了。
伍
超喜欢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影片中有一个配角叫老布,
他在肖申克监狱被关了整整50年
刑满释放后,他被安排到超市工作。
按理说,他应该万分高兴才对,
但老布却抑郁了一外面陌生的世界让他感到惶
恐。
甚至不打报告,连尿也屙不出来。
最后,他将自己吊死在房梁上
电影里有句极其经典的台词 :“这些墙很有趣。
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 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所谓体制化就是依赖,
对环境、对制度、对习惯、对人的依赖。
人就是这样,总喜欢在舒适熟悉的环境里呆着。
一个人一旦建立了自己的舒适区,
就会像老布一样对之形成依赖,
从而困在安于现状的懒惰里和拖延里,
困在深恶痛绝的逃避里和退缩里。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所肖申克监狱。
《肖申克的救赎》原著里有这样一句话 :“停下来想一秒 :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 ?”
陆
北大毕业后,俞敏洪留了校。
“我每个礼拜只需上四小时课。
礼拜一就可以把四个小时上完,
剩下6天可以到处去旅行,
或者是睡觉,到图书馆看书。
暑假两个月、寒假一个月
这样混下去,就可以变成副教授,
然后读个硕士博士,
就可以变成三级教授,
然后北大也会给你低价买房子。”
这样的生活,实在是舒适得很。
但有一天,俞敏洪突然觉得这样好无趣 :
“生活一眼就望到了头。”
这时,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 :
一条是安于舒适现状,过一眼就望到头的生活。
所成就”。
一条是辞职,“让一生泉水不断冒出来,让生命有
他选择了第二条。
1991年,他辞职,创办了新东方。
2006年,新东方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2009年,他成为CCTV年度经济人物。
后来,俞敏洪在演讲时说 :
“我这一生最重要的决定,
就是离开北大,不再混日子。
我们都困在肖申克监狱里,
但救赎不会自己降临。
电影《霸王别姬》刚开始时,
小癞子带着小豆子逃出戏班,
看着名角儿唱戏,他痴醉地说 :
“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个角儿啊 ?
师傅说 :“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柒
名嘴蔡康永曾经写过一段话 :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
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
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
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
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
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
景
很喜欢罗胖说的一句话 :
一个不学习的人如何能成为一名优秀学者 ?
一个总吃着食物的胖子如何能变成一个瘦子 ?
一个总在睡觉做白日梦的人,如何才能把白日梦变成真 ?
我们不能怨天尤人,
我们现在的样子,
是曾经的我们使用时间亲手塑造的。
玖
80多岁的李嘉诚,每天6点起床。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每天5点前起床。
百度李彦宏说,每天早晨5点多就“被机会叫醒”。
俞洪敏6点起床,已是大佬里“起床最晚”的那个。
想起了南怀瑾先生说过的一句话 :
“能够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一个人如果连早起都做不到,
你还指望他这一天能做些什么呢 ?
狗年里,你许下了什么愿望 ?
这是你第几次许下这个愿望了 ?
喜欢《杀鹌鹑的少女》里的那句话 :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 :
什么时候出国读书,
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
何时选定了对象、什么时候结婚,
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
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
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
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那个令人心旌摇荡的美好未来,
就从你明天早起开始。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