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燃料电池的新闻较多,多地出台了扶持氢能产业的政策,并申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前几天举办的第五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多家龙头车企密集发布燃料电池新车,抢占燃料电池赛料,燃料电池行业有望迎来高速发展。今天多只燃料电池概念股收涨。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燃料电池。

  一、燃料电池

  广义上来讲,燃料电池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燃料及氧化剂中蕴含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最近,燃料电池这个词几乎被专门用来形容以氢作为燃料的反应堆。

  燃料电池反应原理如下:氢气首先进入燃料电池的氢电极(称为阳极)(步骤1),然后氢气与覆盖在阳极上的催化剂反应,释放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氢离子(步骤2),氢离子穿过电解液到达阴极(步骤3)。而电子流入电路,形成电流,产生电能(步骤4)。在阴极,催化剂使氢离子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形成水,水是燃料电池反应中的唯一副产品(步骤5)。

  二、燃料车的应用

  在商用车领域,叉车、公交车、轻型和中型卡车一直处于燃料电池商用车应用的前沿。对于乘用车而言,燃料电池车已经可以进行商业化应用了,但由于加氢基础设施有限,且购置成本高,因而当前使用率仍较低。

  三、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

  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链上游是电堆及其零件材料,也是产业的核心,具有高技术门槛,目前这一领域主要是国外供应商为主。中游是将电堆和辅件集成为燃料电池系统。下游是整车集成及运用。

  燃料电池核心供应商如下:

  四、燃料电池汽车的优点与发展瓶颈

  燃料电池优点集中表现在:
  (1)零排放,从使用到报废都没有污染;
  (2)长续航里程,500 1000公里
  (3)三是多环境适应性, 30 45ºC的环境温度;
  (4)使用便利性,3 8分钟加氢,与燃油车差不多。

  发展瓶颈体现在:
  (1)加氢站基础设施,即氢的可获得性问题,这是最大的制约瓶颈。
  (2)成本问题,燃料电池的成本比锂电池高出不少。
  (3)材料和核心零部件进口依赖问题还很严重,给应用可能带来一些瓶颈。
  (4)与燃料电池汽车整个产业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从上游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包括加氢站的建设审批流程、标准规范、验收,这些国内有但还不够完善。

  逆势赚钱:恭喜买入晶澳科技的股友,昨天开盘买入27。40今天29。39提示减半,7的利润,目前继续大涨,耐心等待另一半的止盈机会。尾盘还有一个短线10左右上涨空间的股票,做好相应的买卖策略,按照信号操作,看我简介:庄股狙击手,来源注明微博,不管做什么行业,都是你能力的变现。没能力,就要懂得借力,这样也能赚钱。

  五、燃料电池汽车现有销量及未来市场规模

  1。燃料电池现阶段的产销量
  现有的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体量仍非常小,在2015年 2019年的时间里,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分别为10辆、629辆、1275辆、1527辆、2737辆,其中2019年同比增长79。2,燃料电池累计保有量为6000辆。今年1月 7月,中国氢能产业名义总投资超过1300亿元,同比增长超30。随着试点政策出台,预计今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将达3000台,保有量接近1万台。

  2。燃料电池未来市场规模
  根据氢能联盟2019年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我国2019年燃料电池车产能约为0。2万辆年,计划2020 2025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达到5万辆,2026 2035年保有量达到130万辆,2036 2050年保有量达到500万辆。

  六、小结

  1、相较纯电动汽车,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还极其薄弱,且全部集中在市场体量更小的商用车领域。从发展阶段看,国内燃料电池产业仍处于导入阶段,制氢、储氢、运氢,成本、寿命、基建均不成熟,未来发展之路漫漫。

  2、随着燃料电池及氢气储运技术的不断成熟,结合政策推广力度的逐步加大,未来燃料电池在汽车能源领域的渗透率将不断提升。业内预计,即将落地政策加持燃料电池产业,年底预计会加速发展,五年内产业市场有望过千亿元。

  3、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缺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消费端的补贴政策对推动产业链和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局限性。我们认为,目前氢能、燃料电池领域依然停留在主题性炒作阶段。但可以从几个切入口关注氢燃料产业:
  (1)近期业内公司布局、整合动作频频,关注有相关动作的公司
  (2)抓住核心零部件、系统制造商产业链上高价值环节核心个股
  (3)关注重点示范区的加氢站建设以及燃料电池车产销量数据。

  七、关注个股:

  东方电气:完成1000套燃料电池示范生产线,燃料电池累计交付90套:燃料电池发动机交付90套,已进入收获期,除公交车外,氢能城际客车、物流车样车已完成开发。

  潍柴动力:已建成两万套级产能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电堆生产线,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基地。同时,公司已批量交付燃料电池客车,初步实现商业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