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旭危机真的过去了吗?上市公司东旭光电500亿以上资金被掏空,东旭集团800亿以上债务,东旭空虚的身子用什么来还?政府在这样的态势下,居然仍在想着与虎谋皮,不知道是真不知道还是假装不知道东旭的项目投资游戏的内幕。
  东旭的项目投资游戏内幕
  东旭利用政府对GDP的渴望以及国内下游企业降本的需求,以一定的投资与政府合资,占股51,其余主要由政府来投资,并在此基础上,按70的资产负债率,由政府提供全额抵押担保,从银行融得大量资金,这样,投入1个单位,可以撬动6。54个单位的资金,翻了5。5倍多。详见下表:
  东旭投资政府等投资资本总额资产负债率举债资金总额
  10。961。9670 4。58 6。54
  占股51占股49    
  那么东旭是怎么把撬动来的资金流到自己包包里面来呢?合资企业的技术、装备只能通过其操纵最终由东旭自己来承建,这块的利润是多少呢?至少在50以上,就按50的利润率计算,东旭投入1个单位,在项目投资一结束就可以收回3。27个单位的资金,本利早回来了,而且还白占着合资企业51的股份。东旭最开始在石家庄、郑州、成都、绵阳、芜湖等先后投建了几十条玻璃生产线,投资总额上百亿,意味着东旭通过该套路模式,至少赚了50亿以上。
  有人可能要问,合资企业亏损了怎么办?虽然东旭仍然是合资企业大股东,不过盈亏可以和他没有太大关系了,那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有风险,投资或者借款需谨慎。东旭的本早就翻了几番收回了,而其他股东的投资以及银行融资者的本资以及政府的担保何去何从,作为东旭集团来说,可以不管,风险完全是由政府投资者以及间接融资者兜底了。
  如今在东旭资金链断裂后没有了银行等融资渠道后,东旭集团重新打起了这个项目投资套路,在河南安阳、绵阳,甚至新疆的霍尔果斯等地继续扩建生产线,在这个时候大肆投资建生产线卖装备,与最开始建线的目的可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的目的就是一个,快速赚钱,能赚多少是多少,以填补巨大的亏空。如果有足够多的傻傻的政府参与,说不定还可以偿还那几百亿负债,成功实现翻身也不一定。
  对于新建生产线的市场可行性、经济效益可行性完全不再考虑,即使明显的市场供过于求或者不可能有效益或者即使短期内有一定效益而实际的投资回收期可能遥遥无期,而这一切,东旭集团不可能负责,其目前状况也负不了责了。短暂的疯狂后,留给当地政府的必将是一地鸡毛。
  新项目本身靠谱吗?
  东旭的实体项目,液晶玻璃基板、石墨烯、蓝宝石、新能源汽车等都是一直亏损,只有盖板玻璃基板在近几年有些利润,但就是还有利润的盖板玻璃,现在在国内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少了,而且将很快面临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危机。
  2019年智能手机出货量情况如下:

  按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近15亿部、1平方米盖板玻璃可产出60部手机计算,需要2500万平米盖板玻璃,而国外的康宁、旭硝子、肖特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年供盖板玻璃基板1500万平米以上,国内的南玻、旗滨、彩虹已经量产,这几家的产能保守估计年产1000万平方米以上,中建材、重庆鑫景仍在盯着紧追,绵阳旭虹一期产能1000万平方米,东旭安阳新建盖板玻璃项目产能1000万平方米,产能严重供大于求。而智能手机中苹果1。96亿部全部使用康宁玻璃,三星2。96亿部手机70以上使用康宁及旭硝子玻璃,整个盖板玻璃市场为国内厂家提供的市场空间无法支撑多么多的产能,大幅度降价是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
  其实政府也并不傻,毕竟现在与东旭合作新项目的政府也还仅仅那么三两个,不过这种情况也证明了东旭的攻关能力之强大。东旭大量的黑幕还没有真正被揭开,只是时间问题。
  希望更多的政府与有识之士能看到东旭的真相,不要让国有资产成为某些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