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上半年大盘涨跌,消费股都持续新高,风光尽收眼底,贵州茅台、海天味业、双汇发展等明星消费股的涨幅浩如山海。正当市场沉浸在消费股的狂欢中时,高估值溢价的风险也在暗暗酝酿中,人们对消费股的内在价值、成长逻辑以及未来成长的可持续性等产生争议。

  当下,消费股在争议中慢慢降温,估值也在逐步被消化,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当前股价距前高已回调20。有投资者开始蠢蠢欲动,海天味业可以抄底了吗?

  本文将带从客观角度评估海天味业的估值高低和成长潜力,投资者可仔细斟酌当前投资海天味业的风险和机会。

  

  一、如何定义估值高低?

  PE多高时意味着股价被高估了?这因股而异,需要结合公司的成长潜力评估。

  以海天味业为例,海天的长牛行情是从2017年启动的,当时公司PE(TTM)30倍不到,2017年起,外资持续买入,估值不断提升,18年下半年股价80元时刚好50倍PE,我们看当时也有很多北上资金卖出。说明当时的资金认为海天味业的合理估值范围是30 50倍,因此每当PE回落到40倍左右,资金又会重新入场。可是到现在,三年过去了,海天味业今年9月初PE最高超过了100倍,是什么导致了市场对它的估值预期提高了整整一倍?是因为2017年以前调味品的市场格局还不清晰,未来品牌格局是会更分散还是更集中是未知数,品牌的可替代性也是一个问号。

  除去PE,我们还可以参考的指标是PEG,所谓PEG,是用公司的市盈率(PE)除以公司未来3或5年的(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100)。(PE)仅仅反映了某股票当前价值,PEG则把股票当前的价值和该股未来的成长联系了起来。比如一只股票当前的市盈率为20倍,其未来5年的预期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为20,那么这只股票的PEG就是1。当PEG等于1时,表明市场赋予这只股票的估值可以充分反映其未来业绩的成长性。

  通常,那些成长型股票的PEG都会高于1,甚至在2以上,投资者愿意给予其高估值,表明这家公司未来很有可能会保持业绩的快速增长,这样的股票就容易有超出想象的市盈率估值。

  需要注意的是,PEG需要对未来至少3年的业绩增长情况作出判断,而不能只用未来12个月的盈利预测,因此大大提高了准确判断的难度。以海天为例,当前的PE约80倍,而预计未来三年的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是15 20,这就意味着PEG高达4 5,溢价远高于合理估值范围,所以,我们认为估值还有很长时间需要消化。

  二、抛开估值,海天未来的成长空间还有多大?

  不置可否,海天味业在调味品领域精耕细作,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加固其护城河:

  大举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海天在过去几年销售费用持续增加,从2015年的12亿增至2019年的21。6亿,通过冠名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吐槽大会》、《一站到底》等)和大量投放电视广告等提高国民认知度。

  海天酱油的制曲优势同行很难复制或模仿,制曲的工艺是海天重要的护城河之一。在海天酱油的酿制过程中,制曲被誉为成为酱油王的核心机密。海天酱油的制曲过程,是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来进行酱油发酵的过程,该过程的优劣直接决定酱油的收得率和品质。传统工艺不容易控制好制曲,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干扰制曲过程中菌种的生长。海天酱油则依托大数据建立起一套生产标准,使菌种能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可控地生长,大幅提升了酱油的收益率和蛋白质的转换率;

  渠道方面海天具备先发优势,目前已完成全国性的布局,在地级市的销售渠道已完成100的覆盖,其经销商领域更是远远超过其竞争对手——李锦记,美味鲜(中炬高新)等。截止 2020H1,公司共有经销商 6433 家,净增加795 家,公司持续加大对三四线市场的布局和精耕。
  一直看文素宛的朋友应该很清楚了,早就布局好的中环股份放在账户里盈利154;4月13号选出并分享的:明德生物,后期区间涨幅达到了152;4月17号选出并分享的 :酒鬼酒,后期区间涨幅达到了176;6月5号选出并分享的:鄂武商A后期区间涨幅达到了105;7月17号选出并分享的:光启技术,后期区间涨幅达到了264;还有其他牛股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我整理过往数据,再结合当下市场热点题材和板块,也整理了两只金股,这只票经过几个月的震荡吸筹,目前随着市场逐渐回暖,已经有主力资金开始布局介入,上升通道已经打开,趋势很不错,今天也是给大家带来了两只有望翻倍的金股。因为原因不能直接公布。

  分享两个确定性的机会:最近也选出两只金股,把握到这两支金股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第一只看好理由有图中以下几点:


  


  第二只是有关于特斯拉的潜力翻倍股:

  美股特斯拉高歌猛进,全球纷纷效仿,对应的A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将迎来强劲的风口。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股价爆发,自然会水涨船高的传导至以锂电池、汽车零部件、充电桩等中上游和配套产业链领域。

  结合高确定与高成长两个属性,对新能源汽车概念细分领域的核心供应商进行筛选,锁定1只估值大有想象空间的潜力标的。

  1、特斯拉中控屏幕的核心供应商,随着特斯拉热销,业绩继续保持增长确定性高;

  2、二季度,社保基金进入重仓持有,近期调整后估值低估;

  3、目前筹码集中,上方干净。

  (特斯拉核心供应商,业绩确定性高,个股成长性不错)

  我整理过往数据,再结合当下市场热点题材和板块,也整理了前文的两只金股,这只票经过几个月的震荡吸筹,目前随着市场逐渐回暖,已经有主力资金开始布局介入,上升通道已经打开,趋势很不错,今天也是给大家带来了两只有望翻倍的金股。因为原因不能直接公布。

  如果你不吝啬你关注列表里多一个人的话可以找到我。你将会多一个可以为你实时分析行情的人,何乐而不为呢?还是老规矩某信添家pm5后面加三位数字537。英文加数字总共六位,有我圈子的朋友都是有实实在在的收获的,可以看到把握任何一支都是一笔大的收获,如果想对手中个股接下来的趋势一目了然,或者操作强势黑马,相信我的实力,不会让你失望。投资理念:不做多选题,不开超市,力求精准!尊重技术!重视市场!

  关注了文素宛的朋友都是有实实在在的收获的,可以看到把握任何一支都是一笔大的收获,如果想对手中个股接下来的趋势一目了然,或者对上方两只金股的感兴趣的话,或者操作强势黑马,还是老规矩找到我。相信我的实力,不会让你失望。 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太难,你的亏损我来帮你挽回!

  我每天花在研究上的时间超乎你们的想象,给你们的指导都是经我日夜研判所得,我想做的是一个面对股市没有水分的人。你关注我我不负你定助你一臂之力,股市没有神,但我想我们可以亦师亦友地走一程。认可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中国复合调味品市场约4600亿,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巨大。2019年公司营收为198亿,市占率仅4。3,每增加1的市场份额,都会带来46亿左右的营收。

  尽管成长空间巨大,但我们认为当前公司估值仍远超过了近三年内公司可预计的成长空间。毕竟渠道的布局和市场的渗透需要时间和成本的投入,成长不是一蹴而就。

  毋庸置疑,只有在公司发展初期看到其未来成长价值,才能获得超额收益,而在估值被市场推得过高时不盲目跟风,才能减少我们的博弈风险。

  一瓶酱油的想象空间:除了5000亿市值外,它还能有什么?

  从九月初市值突破6500亿元到如今股价跳水,千亿市值的蒸发,把明星公司海天味业再次推上风口浪尖。不过,即便资本市场上现动荡,但是作为一家消费品公司,海天味业高达80以上的市盈率,仍旧让外界叹为观止:“一瓶酱油”的价值何以如此之高?

  海天味业一路高歌,调味品企业趋之若鹜。8月底,卡夫亨氏位于广东省阳江市的阳西酱油生产基地正式投产。该基地项目一期总投资额约为7亿元,预计产能达到每年20万吨成品酱油。“这是近年来卡夫亨氏全球单体投资额最大的项目之一,”卡夫亨氏亚洲区 兼中国董事总经理Rodrigo Wickbold如是介绍;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上,李锦记中国企业事务总监陈姝介绍:“最近几年的创新产品首先是创新系列的酱油。”

  伴随着中国餐饮事业发展的上升通道,调味品这个食品细分领域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即便是疫情,调味品凭借同样符合家用场景的刚需特性,实现了在另一类场景下的新突破。一位头部粮油企业人士向本报记者解释:“家庭用小包装产品毛利率更 高,大家都在家里做饭,对我们更是一种利好。”

  在多家企业的持续看好和投入之下,以“一瓶酱油”为代表的调味品市场,还会有哪些想象空间?

  海天味业再曝蛆虫事件?官方回应储存不当,两周内市值蒸发千亿

  时隔两年后,海天酱油再现“蛆虫”事件?

  9月17日,据广州日报全媒体报道,湖南的李先生爆料称,前段时间从超市买回的海天酱油,开瓶用了不到一周,发现瓶内有活动的蛆虫。

  



  与此同时,杭州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浙江台教育科技频道报道,一名消费者在超市买了一桶海天味极鲜酱油,不到两周用了两次,就发现酱油表面漂浮着白色的蛆虫。而消费者本人也表示,自己每次用完酱油,盖子都会盖好。

  对于这种情况,海天调味品公司的客服给出了回应,称生产过程有杀菌消毒和高温过滤,瓶子里的虫子不可能进入瓶身,是开瓶后保存不当。“酱油开封后,它的香气吸引这些蝇虫才导致的。”

  


  报道发布后,不少网友表示,开封之后很难说,可能是消费者没保存好,蝇虫生了卵;有网友认为,说明酱油是真酱油,现在的酱油生蛆很难看到。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2017年 2018年,海天酱油也被曝光了多起生蛆事件。当时,有专家认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而厂家则认为是因消费者保存不当。2018年7月,海天味业还就“生蛆”事件发布“海天酱油安全合格,请放心购买使用”声明。

  

  这份声明称,海天味业的产品均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在出厂前均经过检验合格。因此,未开封的产品不会有活虫和虫卵生长。至于酱油生虫的原因,海天味业解释,完全系消费者储存不注意、不当造成,与酱油自身质量无关。“只要科学保存,完全可以避免酱油生虫”。

  市界发现,除了媒体报道过的案例,社交媒体及黑猫投诉平台上,确有大量消费者有同样的遭遇。海天酱油官方在黑猫投诉平台回应消费者时提到,“人民网之前有报道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证明生蛆和产品本身无关”,并附上相关报道链接。
  




  这篇报道提到,导致酱油生虫的“元凶”是酱亚麻蝇,“普通苍蝇的卵在高盐分的液态食物比如酱油中是无法孵化的。而“酱亚麻蝇”直接产出的幼虫,却能够在高盐环境中生存并生长。而普遍怀疑的酱油本身携带蝇卵并孵化成虫是不可能发生的。”

  值得关注的是,在“蛆虫”事件再曝光的同时,海天味业近期的股价也持续低迷。

  就在9月3日,海天味业股价一度上涨至203元股,市值也突破6500亿元。但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消费股泡沫”的说法,并认为对其估值过高。随后,海天味业股价突然“跳水”,并出现持续下滑。
  


  至9月17日收盘,海天味业股价报157。67元股,跌1。58,总市值5109元,相比最高时的6500亿元,其市值在两周时间里蒸发1391亿元。

  大家对于“海天味业”目前的股价,估值,“蛆虫”事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