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识人 难也不难
文章目录
【cp】常听人感叹:数十年的老友,没想到他是那种人!可见识人之难。
其实识人难也不难。日久见人心啊。难的是感情因素的干扰,因为人是情感生物。同样一个人一件事,当事人和旁观者的认知差异很大。因了亲人朋友的原故,情感让我们戴上有色镜片,忽多忽少地误导了人们认知的准确性。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的这句话应该给人们极大的启发。其实,无论亲友之间相处了多久,未经过考验的关系,都不要轻易的下结论。所谓“友谊的小舟说翻就翻,”指的就是在利益面前,在欲望的考问下,每个人无可躲避的要赤裸自己。
不相信的,可以在亲人间分一下遗产试试;可以在朋友间选择一次升迁试试。
人性是受欲望和利益牵引的,亲情最难过的就是这一关。
所有没经历过这一关考验的亲情,你都应该抱有一份平常心。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是对人性洞察以后的明智选择。
还有,奉劝大家一句话:永远不要考验人性,不要轻易触碰人性。
但是,人可是群居动物。生来的是亲情,相处久了的便是友情,一见衷情的也可以是最好的恋情。不是所有的情感都必须先经历考验这关。
也许识人是每个人的基本能力吧。没有谁会随随便便的交友。相信每个人对能接纳的情感,都有一份自己的认知标准。
所以说,识人是每个人的基本能力,无论是一见如故也好、拒人千里也罢,相遇之初,识人的程序一刻不停的运行着。
也许有人说不出多少理论,但识人的能力一点不差。
刘备和诸葛亮这主仆二人,对马稷的评析就是最好的案例。
作为古人智慧化身的顶尖人物诸葛孔明,曾总结出识人七法,本人以为确是一套颇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其二:穷之以辞而观其变。其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其四:告之以危难而观其勇。其五:醉之以酒而观其行。其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其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只要你不是太教条,这套识人的方法还是很具操作性的。
但在识人的能力上,这件事可见证刘备的远见卓识。刘备临终前告诫诸葛亮,马稷其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惜诸葛先生未见重视。也许真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吧。街亭失守,致使第一次兵出歧山,优势尽失,功败垂成。当诸葛先生“挥泪斩马稷”时,先生沉痛的是什么呢 ?是自己识人之错失,还是先帝的先见之明?
现实从来都是残酷的,理论的归理论,实践的归实践。再好的理论也代替不了实践的验证。实践中冲杀出来的人,往往在见识上要高于理论上的高人。
作为凡人的我们,其实也未必需要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相对照。以每个人的人生历练、悟性与直觉,辅之以时间,也可做到相对恰如其份的洞见。
比如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习惯上,看到他的家庭情况和教养。从眼神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人品。从其人的说话声音可以了解到他的脾气性情。从一个人的面相上,可以观察出来他的内在修为。从举手投足间,可以了解他的修养和内涵。从行走和仪态上,可以了解其人的气质与风度。从穿衣服饰,可以观察出观察出其人的社会层次和情趣、境界等等。
当然,无论你的识人天份有多高,能干扰你观察能力的,永远都是你的喜好和感情有色镜。【cp】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