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禹碑撰制者及存埋地的概率分析
  《禹碑》蝌蚪文符与《尚书》《洪范》文字息息相关,禹碑所刻录77个蝌蚪文符,就是《洪范》九畴里77个关键字眼。
  从禹碑与《尚书》文本两者各自历史流变轨迹出发,可知:两者或是同人同时创制,或为不同人先后创制,或者创制后又有后人修改整理。
  因此,参考《尚书洪范》,原始《禹碑》来历大致有几种可能:
  1,上古尧舜禹时代距今约四千一二百年前后(约公元前2100年前后),为了应对持续的空前大洪水灾变所可能带来的文明毁灭,为了保存延续既有文明成果。上古华夏文明上层文化精英们,精心挑选刻录了这些文化符号。其价值意义,与美国向太空发送的旅行者号携带的钛金箔上刻录符号异曲同工。

  在汉代以前,这一上古文明结晶作品始终为孤立件。只由夏商周帝王家族内部传承,并不为世人所知。

  2,孔子儒家为代表的商代祭祀贵族后裔、祭司文化精英阶层制作。商周鼎革、纣焚鹿台、甲骨秘埋后,春秋时礼崩乐坏周代统治秩序崩坏,政治与宗教文化管控逐渐松弛。在此背景下,他们既继承上古至商代文明文化,又参考吸收融合周代礼乐文明若干成就,用蝌蚪文字创制出《禹碑》。并以此作为祭司阶层内部秘密传承的关键物品。禹碑或相同蝌蚪文符刻录的金册玉牒类物件,其价值在宗教上相当于!约柜!、!传承袈裟!、!都功印!、!麦加陨石!。在世俗上,则等价于!传国玉玺!、!王冠王室权杖!、!日本天皇传位三神器!之类。

  即,春秋时殷商后裔救世主先知孔仲尼,一方面打着!述而不作!旗号,整理上古夏商至西周的文化古籍。一方面又用蝌蚪文秘密制作一些用以标示传承殷商文化的关键物品。比如托名天帝上古圣君先贤制作的,刻有《洪范》关键字眼的金册玉牒之类。以此类神圣化器物作为凝聚人心的工具,增强信徒弟子们参与!反周复殷!事业向心力。

  这些物件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孔子及儒家未能取得实质权力而难以示人。仅在孔子家族族长或关键弟子中挑选优秀成员,内部私自传承。在战国后期秦代及秦未汉初战乱时代,也始终没有公开示人的机会。又因一直是在最小范围内秘密传承,也可能因长期战乱变乱最终丧失了传承。直至汉景帝武帝时,儒家重新获取大一统王朝重视后,才果断借机会被破壁被推岀来面世。

  3,王莽篡汉创建新朝儒家理想国时期,为了制造神迹,精心策划组织一部分古文《尚书》派儒家所创制。

  包括两种可能性:

  其一为王莽与刘歆共同主导策划。王莽主导,刘歆及其主使的古文《尚书》派具体组织落实。

  其二为王莽完全不知情,刘歆及其家臣古文尚书派儒学弟子们私自另行策划。目的在于借王莽篡汉后天下浑乱的新形势,以拔乱反正名义再取而代之。(与孙中山同盟会与袁世凯同床异梦妥协联手完成推翻满清,再发动反袁护国二次革命,异曲同工)。

  汉高祖刘邦四弟楚王刘交的后裔刘歆,与汉景帝之子长沙王刘发的后代刘演刘秀兄弟,他们都是西汉刘姓皇室宗族后裔。在西汉末期面临王氏外戚篡夺汉室皇权的大背景下,选择了两条不同的反抗王莽重兴汉室道路。

  与刘演刘秀兄弟选择投身武装反抗不同,刘歆及其家臣古文经学派弟子一方面与王莽虚与委蛇,积极参与王莽篡汉,在此过程中获取高位牢牢占据舆论,另一方面私下则图谋朝堂夺位。

  《禹碑》这东西,很可能就是王莽篡汉后,刘歆古文经学派师徒家臣集团为了完成朝堂夺位而准备的,私自在楚王封国区域里秘密创制。

  这也极可能正是《禹碑》虽然刻录在汉代南岳(今安徽潜山天柱山,汉代楚王封国区域),却始终既不见于两汉及先秦上古官方史料记载也从末被当时人所知晓,始终不见天日的原因。

  4,虽然《禹碑》最大可能是王莽篡汉时期,刘歆为首古文尚书儒学及新朝朝臣集团私下创制,但并不排除它有更原始版本依据的可能性。即,现存《禹碑》上所刻录蝌蚪文符号,传承自春秋时代孔子整理的蝌蚪文《尚书》文本,秘藏于孔子旧宅壁中。而孔子!述而不作!整理出的蝌蚪文《尚书》,则传承自上古。刘歆为首的古文尚书儒学派对此作了进一步整修或篡改创制。

  当然,也不排除完全是刘歆为首古文尚书派,单方面独立全方位系统作伪。他们甚至从《史记》到所有相关书籍,都有全方位系统编改。整个古文《尚书》及禹碑,从汉鲁王坏孔子旧宅壁出土蝌蚪文儒经事件,到孔安国传习古文《尚书》,全部是虚构历史文本历史事件。只是这概率实在太小,全盘伪造操作难度高且不论,相关信息能一直保密至今天就几乎根本无可能。

  总结上述几种情形,即:

  禹碑可能是上古之时,为了应对大洪水文明毁灭危机,为了保存文明成果而刻录的文明结晶。当时,就已有禹碑实物或金册玉牒之类实物。此后,这些实物仅在夏商周王室内秘传。

  春秋时,孔子及其它殷商祭司后裔为了特定目的,又为之整理或创作《尚书洪范》,以进一步阐释解读。王莽篡汉时为政治需要,又对其再有修订。
  原始禹碑蝌蚪文符号可能以金册玉牒形式,埋藏于会稽禹陵定海神针(即窆石)之下,或天柱山某处。也可能以刻石形式至今隐藏于天水蟠塚山、北川禹里、天柱山、禹陵乃至殷墟、秦陵等地某处,至今未被发现。或已因历史过于久远、战乱及自然原因早已损毁。

  当然,上古之时,也许既无禹碑也无《尚书洪范》篇。它们都是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它殷商祭司阶层后裔,为特定政治目的托古改制才制作岀来的。孔子私自用蝌蚪文编订了《尚书洪范》,又自行制作特殊物件作为学派、家族传承。王莽篡汉时,刘歆等因为政治需要,据此又进一步修订。

  由于历史资料对于《禹碑》仅在汉代之后才有零散记录,《禹碑》这东西也可能既非上古之物,亦非春秋孔子时就有。

  上古乃至春秋孔子时,有或无《尚书洪范篇》暂不能确定。但《禹碑》这件刻石作品,也有一点概率纯粹是王莽篡汉时期,刘歆集团为了特定政治目的而单方面独立私自制作岀来。
  2021年元月天柱山古皖国故址
  《禹碑》77字符初步解读(暂定稿)
  左起
  第1列 :水木火金土
  第2列 :平直正强克高德燮友
  第3列 :貌视言听思食货祭司
  第4列 :空宾师徒岁月星辰历
  第5列 :数日天子民王父母寒
  第6列 :敬农皇义协建明念向
  第7列 :威刚柔风霁雨凶卜燠
  第8列 :悔贞吉富康寿好宁考
  第9列 :终命折短疾忧贫惡弱
  2019年清明节于湘西乾州龙江醉爱花肥桥头张家老宅邻舍
  绍兴禹陵窆石(定海神针)
  安徽古南岳天柱山(最象形岣嵝)
  禹碑谜踪
  元始禹碑无处寻,岣嵝岳麓两不真。
  天柱石牛痕迹缈,定海针下藏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