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实施县级公共文化设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大院、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2013年,全县60个村级文化大院完成了标准化建设任务,提升改造农家书屋40家。为全力做好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共投资16万元对图书馆办公大楼进行了改造。博物馆筹资8万元对馆舍楼顶进行了防水处理,有效保护了馆藏文物。

  二是实施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工程,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2013年组织、承办和参与大型文艺晚会、汇演、比赛等群文活动40余次。影响比较大的活动有:一是成功承办了莒南县2013年春节文艺晚会。晚会演员阵容庞大,节目丰富多彩,莒南县籍著名影视演员郭晓峰为观众献上了歌曲《故园之恋》,将晚会推向高潮。二是指导、配合搞好“为民务实清廉,建设阳光莒南”各乡镇及县直各单位的2013年春节文艺汇演。三是配合完成了《我们的节日·清明——中华长歌行》特别节目拍摄任务。此行共拍摄了情景歌舞《沂蒙颂》、诗朗诵《请您检阅》和大合唱《跟着共产党走》3个节目。四是举行了《刘大为孙运超双人画集》首发仪式,市、县领导和莒南文学艺术界人士参加了首发仪式。举办了广场文化艺术节摄影艺术展。这次摄影展共展出作品160幅,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反映莒南的山水风光及风土人情,另一部分是县摄影家协会第十八期摄影创作采风作品。五是成功举办 “我读书·我成长·我是阳光好少年”读书征文大赛。活动共收到参赛征文150篇,并最终评选出了小学组和中学组一等奖各3名,二等奖各6名,三等奖各9名,优秀奖若干名,征文颁奖仪式在图书馆多媒体教室举行。

  三是积极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文化作品取得丰硕成果。多次派出业务人员到经济开发区、十字路街道等乡镇(街道)进行广场舞培训,进一步加强了对社会文艺骨干的培训力度。5月17日,精心组织4名声乐选手参加了由共青团临沂市委、市文广新局主办的“鸿儒杯·梦想2013”临沂市青年歌手大赛,2人荣获三等奖,2人获优秀奖,县文化馆荣获优秀组织奖。6月17日,文化馆组织、辅导参加的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主办的第十三届“星星河”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暨大型画集《中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第16卷)参选作品中荣获佳绩,2人荣获一等奖,6人荣获二等奖,3人荣获三等奖,县文化馆荣获集体优秀奖。在全市首届少儿舞蹈大赛上,组织选送的《璇璇璇》荣获一等奖,《舞动的旋律》、《风情拉丁》荣获三等奖。县艺术创作室组织辅导参加的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年度评比中,一名职工创作的小品《娶婆婆》荣获三等奖,一名职工创作的歌曲《我家在临港》荣获三等奖。5月份,又有一名职工创作的的歌曲《期待的目光》在我县农信杯预防职务犯罪文化作品征集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四是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图书工作呈现新局面。全年共购进并分类编目新书5000余册,征订报刊200余种,装订入库报刊300册。主动接收地方文献,今年共入藏社会各界人士捐赠图书2000余册。先后在十字路街道、东赤石沟村和温泉社区建立馆外服务点,各为其配送了价值3万元的新书2000册。投资1。8万元购进电子图书11万种,截止目前,县图书馆共拥有数字资源5。1TB。组织人员先后普查了县图书馆和县博物馆现存古籍500余册,建立了中华古籍数据库。新设老龄阅览室、未成年人阅览室、盲人阅览室,购置适合老年人阅读的报刊和书籍,盲文图书300余册。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强大的信息资源,结合本地县情,整合数字资源,加工制作专题光盘,下乡为群众送出光盘200余张。添置了二代身份证读卡器,实现了读者凭身份证上机阅读。

  五是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年初投资4万余元为全县30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全部安装了AVLS 300型放映机监控模块和GPS卫星定位系统,全县放映设备均纳入了省监管平台,实现了省、市、县同步规范监管。全年共投入各项经费50万余元用来更新购置数字放映设备、并配备公益电影节目传输专用设备及放映运输车辆。全年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8844余场(含临港),免费放映城市社区、广场电影106场,观众达139万人次,实现了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任务目标,让全县农民在家门口都看上了高清晰的数字电影。加强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放映工作,全年共放映爱国主义教育电影3000余场,中小学生观众达到50万人次,有力的配合了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县电影院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动员职工集资36万元,新购置了NEC2K数字放映设备,更新了NEC3D放映设备,改建了2K数字放映厅,所购新设备经山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批准已加入山东奥卡新世纪电影院线运营,实现了与一线城市经营管理同步、节目上映同期、服务质量同等的目标。电影院全年共放映电影1500余场,观众达1。5万人次,年收入12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