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良法美策贵在能行”,“徒法不足以自行”。政策执行的好坏,关系政策目标与政策内容的实现,如果执行不力或者执行不当,非但不能解决公共问题,而且可能使原来的问题更加恶化。从去年年初开始,湖南茶陵对“抓落实”探索和实践,全面推进落实能力建设,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在抓落实上比高低、见分晓、论英雄。通过一年的努力,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一些难题得到破解。
  从此看出,抓落实是领导干部必备一种能力,科学地讲,这叫做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在我看来,基层领导干部要善于抓落实。
  一是领导干部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能够全面分析上级决策的科学合理程度和代表的民意的多少,以此确定怎样抓、抓到什么力度。良好的政策执行是以政策的理性和优质为前提的。政策方案本身要科学、合理、公平。如果政策本身缺乏合理的规划,缺乏合法性、合理性和正当性,导致政策的信度和效度不足,那么无论怎么执行,也达不到政策预期的目的。如果人们和执行者对决策的过程表示质疑,对决策者的能力表示怀疑,对政策内容表示忧虑,对政策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表示担忧,对政策未来的风险表示高度的关切,都会影响政策执行的顺利推行。同样,基层领导干部盲目落实不够科学、不够代表民意的决策,抓得越深,民意越少,效果越差。
  二是领导干部要以一颗公心来抓落实。落实能力是一个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思想观念决定了一个领导干部抓落实的效果。心里装着群众,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一心谋发展、干事业的领导,一定会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去落实科学决策,也一定能够在长期的工作中见到成效。相反,一个为了自己的政绩、为了自己的仕途发展和个人利益的领导干部,表面上也会不折不扣、一马当先抓落实。但是,他的行为是有私心推动的,他的工作是不为人民和长远着想的,他抓落实是毫无变通、机械的,工作中也不会时刻关注民意和效果,广泛征求意见及时修正措施加以落实。只有出于公心的抓落实,才会有巨大的内在执行力,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人民群众的拥护,必将推动和谐发展、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