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要立正气、树正风
  《文子 ?符言》:“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内便於性,外合於义,循理而动,不系於物者,正气也;推於滋味,淫於声色,发於喜怒,不顾后患者,邪气也。”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理性思考,认真做到“循理而动,不系於物”,正气源于心,心正方能身正,方能风正。
  当前,个别党员干部存有这样认识,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抓好经济,带动一方百姓致富,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就能更好了解和掌握群众意愿,了解群众呼声,就能找到更好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更好办法。这本没有错,但作为我们党最基础的基层力量,深入群众,首先要具备和掌握辨别正与邪,是与非,错与对的能力,正风正气尤为重要。
  基层党员干部,来自于百姓,服务于大众,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要树一方正气,带一方正风。
  干部无正气,危险。无数血的教训和案例表明,正气是每一个干部必须具备的品德和修养。干部无正气,危险有三:一是自身不过硬,往往容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从而走上歧途,而且越走越远。二是在群众中的印象会越来越差,容易丧失在群众中的威信,群众会认为干部都是贪图享乐、贪得无厌之人,想说的心里话不敢说,也不愿说,有的甚至会产生“敌对”心理,最终导致无论村干部有多好的办法点子,群众都会认为干部们在想着方儿干不当之事,因而都会说“不”,从而导致基层工作难以开展。三是干部的无正气容易导致一方歪风邪气的滋生蔓延。“好不好,富不富,基层群众看干部”,也有不少群众跟着“感觉”走,干部的喜好如果不纯,那么干部们的走访关心,往往成就了歪风与邪气的盛行。
  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的是老百姓,基层干部是与非,作与为,通常会成为百姓评判整个干部群体的标准,且不言百姓评判尺度的对错,他们看到的,就是直观的,往往就会在潜意识里变成一种认为和事实,而不会去思考是否会“以点带面”,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个干部,时时刻刻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时刻端正自己的形象,立正气、树正风,要敢于向不正之风说“不”,要廉洁自律,努力工作,给百姓一个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才能建起沟通与信任的桥梁,营造风正劲足的干事氛围,永葆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