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袁聚祥、袁聚录兄弟二人同在华北理工大学担任“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公然对抗中共中央《干部任用条例》,事实确凿,毋庸置疑
  近来,网上流传着“袁聚录确实和校长是亲兄弟关系,但这符合国家干部任用条例”的说法。此种说法能否立得住脚,最有说服力的是证据、事实和中央制订颁布的《干部任用条例》。
  华北理工大学校长袁聚祥、华北理工大学社科部主任袁聚录,属于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这点在华北理工大学是尽人皆知的事实,袁聚祥、袁聚录本人也都承认这一事实,华北理工大学官方也确认“袁聚录确实和校长(袁聚祥)是亲兄弟关系”。也就是说,无论是袁聚祥、袁聚录当事者本人,还是华北理工大学普通教职员工,以及学校都肯定了袁聚祥、袁聚录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关系。
  如上所述,事实已经澄清。我们再对照中央相关规定作出判断。2006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制定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任职回避,参照本规定执行。”2014年1月,中共中央修订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第四条规定,“选拔任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县级以上党委和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其内设机构领导成员,参照本条例执行。”华北理工大学是河北省属事业单位,因此,选拔任用干部必须遵循《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的原则和要求。
  2006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制定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第三条规定:“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2014年1月,中共中央修订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有上列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袁聚祥、袁聚录是同父同母兄弟关系,即二代旁系血亲,自然在中央规定的领导干部任职回避范围以内。再者,从袁聚祥、袁聚录在华北理工大学具体任职来看,袁聚祥是华北理工大学校长,袁聚录是华北理工大学社科部主任,从行政隶属关系和业务关系来讲,兄弟二人明显“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即袁聚祥、袁聚录兄弟二人同在一个学校担任具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行政职务,显然是违背了中央这一规定的。
  根据前述中共中央制定颁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袁氏兄弟二人理应回避,即袁聚祥、袁聚录兄弟二人不能在同一单位担任具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党政职务。袁聚祥长期担任高级领导干部,熟悉干部任职回避制度,自应主动提出回避却有意冒犯,既严重违反了中央规定,也成为袁聚录恣意妄为的资本,人为造成了多重矛盾,成为华北理工大学社科部内部多种矛盾的根源。
  然而,直至今日,袁聚祥校长仍然口口声称自己冤枉,到处宣扬自己没有违背中央规定,并多次有意宣扬说:“省委领导已经做了结论,我是我,袁聚录是袁聚录,哥俩关系不违背中央规定”。试问,这位省委领导身居何职,是否真正熟悉和掌握党的干部政策,能否切实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任干部?如果是业务不精,那就要按照 书记的要求,认认真真学章党规,真正做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如果是有意为袁聚祥开脱罪责,那就是对党不忠,背叛人民。
  二、袁聚录多次公款旅游,违背中央和省委规定,证据充分,确凿无疑
  网上流传说:“经过调查,袁聚录公款消费是不存在的,一些随行家属、朋友都是自费的。”此种说法,不合常理,明显存有漏洞,令人无以置信。
  首先,“经过调查”,此话当真?具体谁调查的,都调查了哪些人,都没有明确说明。如果真正做了调查,调查范围理应包括三个方面:检举揭发者、被检举揭发者、相关参与人员。直至今日,检举揭发者以及部分公款旅游参与人员都没有接受调查。事实上,这件事压根儿就没有做真正的调查,只是让袁聚录单方面写了份书面材料,作为敷衍塞则。而袁聚录又把相关责任下移到其他教师身上,这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转移视线,欺骗组织。而这又和袁聚录的哥哥是学校校长不无关系吗?至少这是看在袁聚祥校长的面子上而做的与事实相悖的表面文章。
  其次,“随行家属、朋友都是自费的。”此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公务考察是严禁携带家属和朋友的,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再者,如何能真正明确地划清公款旅游过程中产生的住宿、餐饮和交通费用中单位和个人的支付比例呢?譬如,旅游过程中,夫妻、孩子同住一个标准间,那么这个标准间的费用是不是严格按照公私比例划分支付的呢?再如,同在一起吃饭,如何划分单位和家属、朋友的支付比例呢?很显然,这是不实之词。我相信,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不会接受这种托辞的。而这种托辞,竟然能瞒天过海,同样不是因为袁聚录的哥哥袁聚祥是校长吗?
  在中央三令五申严禁公款旅游的大背景下,袁聚录之所以敢于多次顶风而上,无视党纪国法,关键是仰仗自己的亲哥哥是学校校长;而袁聚录即便被人实名举报多次公款旅游违纪行为后仍然安然无恙,关键仍然是袁聚祥校长是袁聚录同父同母的亲亲兄弟。这真是应了中国的一句至理名言: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更确切地说应是:任职亲兄弟,违纪可包庇。
  【附】袁聚录公款旅游铁证
  2015年11月20日 22日,华北理工大学社科部副主任袁聚录带领社科部部分教师及其家属(配偶、子女),秘密、分批次赴上海公款旅游;同时还以出差名义,每人每天享有180元出差补助费用。袁聚录以赴上海同济大学考察为名,实则公款旅游,依据有三:一是真正的公务考察是严禁携带家属的,而去上海的老师有的全家都去了(配偶、孩子),有的是带着孩子。二是真正的公务考察不应该是秘密、分批次前去的。三是2015年11月20 22日,系周五、周六、周日,真正的考察怎么选择周末呢?因此,2015年11月20 22日,袁聚录带领部分教师去上海考察是假,实则是地道的公款旅游。
  2015年3月28日 29日,袁聚录带领社科部部分教师及其家属、朋友,以参观卢沟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为名,赴北京公款旅游2天。如果是真正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既不应该允许社科部教师带领家属和朋友,也不需要在北京2天,早上去晚上即可回唐山。因此,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纯属幌子,实则完全是公款旅游。
  2014年7月暑假期间,袁聚录带领社科部部分教师、家属及朋友,以考察曹妃甸新校区为幌子,在曹妃甸湿地公园游玩半天,下午6点钟回到唐山市区后,袁聚录又带领上述人员在唐山市区新华道“川骄”火锅店聚饮至晚上10点多,影响甚为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