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出杆发力方式:“两段式发力”——主要用小臂与手腕发力的斯诺克出
文章目录
石家庄517邦邦网举办台球赛,各种大奖等你拿,快来参加吧!
参赛奖励:
一等奖:500元奖金加冠军奖杯加荣誉证书(1人)
二等奖:300元奖金加亚军奖杯加荣誉证书(1人)
三等奖:100元奖金加季军奖杯加荣誉证书(1人)
四等奖:纪念奖(5人)
联系电话:0311—8077—0380
PS。【两段式发力的缺陷】:斯诺克的握杆方式主要通过小臂和手腕的发力,小臂的钟摆式运动可以保证球杆在接触母球之前的这段距离保持出杆的直线,最后通过手腕的跟进。但是为什么斯诺克的握杆方式存在很严重的缺陷呢,如果只是需要小臂的摆动势能,就有足够的力量打进球同时母球走到自己想要的位置,那么这种出杆是很稳健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当一些球形需要大力发力的时候,由于小臂的摆动势能不能满足力量要求的需要,因此手腕需要的不仅仅是跟进就可以了,很多时候手腕要发力会不自觉的产生挑腕发力的动作,为什么手腕一发生挑腕动作就容易失误呢,
第一,手腕的先天缺陷。我们的手腕上是有很复杂的关节和肌肉块组成的,这些方向性不一的组织在保持球杆的出杆直性上需要很严谨的要求,也就是说手腕关节很难保持球杆接触母球后还能始终保持这段粘球时间的直性,有的时候手腕提前上挑了,身体动作有一点点变形就会对母球的方向产生很大的偏差,由于发力大,母球就更难控制了,球杆接触母球的时间变短了,没有办法对母球的路线施加二次影响;
第二,出杆减速的不确定性。在一些需要控力的球形下,小臂的摆动势能对球形走位要求的力量过大,小臂在出杆的中途突然感觉力量过剩而不自觉地减速减力,而在减速的过程中就会去控手腕,有的时候减力减太少,力量还大了一点,手腕就会去握紧球杆,不敢跟进,手腕一握杆由于手腕关节上的肌肉方向性分布复杂,这时球杆已经接触完母球了,最后发现母球离开的路线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导致控力性失准,所以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手腕,手腕有可能成为翻车的罪魁祸首;
第三,出杆二次加速的过度粘球。在同样需要控力的球形下,小臂的摆动势能对球形走位要求的力量过小,小臂在出杆的中途突然感觉力量过小而不自觉地想进行二次加速,由于小臂的发力做功的过程已经结束,因此只能通过手腕的二次发力,这是手腕就会本能地挑杆进行二次发力,手腕一发力母球提速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离开杆头,因此经常出现打点的偏差,或者身体的变形使球杆过度粘球,改变了母球原有的正确轨道,翻车是很难避免的。所以我一直强调,斯诺克的两段式发力并不一定可以让一个球手的球打得更稳,我更强调大臂的运用,主要用大臂和小臂或者身体和大臂去完成整个出杆过程就可以了,这样的好处就是球杆的初始速度很慢,发力力量较小,提速也很均匀,球杆延伸过程较长,最后手腕还可以腾出来控准度,这样就有了双重的保险,很多球手认为用大臂会增加不稳定性,那时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大臂出杆和瞄准的正确方法,同时不知道怎样利用身体的力量重心来打球,所以迟迟不敢用大臂甚至排斥使用大臂的理念,这样技术是很难提高的,碰到需要用大臂的时候准度就严重下降,或者需要发力的时候经常翻车。斯诺克很多传统的打法观念都需要更新,否则很难达到技术的最高境界。不要太想先自己的手腕,我们的手腕经常会犯规,把它扣起来看看,是不是会改变很多。多看看奥沙利文的视频,感受他的大臂发力特点,球杆的延伸,母球走位的细腻,随心所欲的准度,相信你对台球出杆方式的理解会从此改变。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