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县: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第一次评估定级工作卓有成效
文章目录
陕县古称陕州,地处豫、秦、晋三省交界,东连古都洛阳,西出函谷雄关,南依巍巍乾山,北临滔滔黄河,全县总面积1763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258个行政村,人口34。3万人。近年来,随着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国家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投入了专项资金,在全县13个乡镇建立起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文化站。一个个崭新的文化站拔地而起,成为农民丰富生活、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课堂,成为传递经济信息、带领农民致富的阵地,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了改革发展和文化惠民成果。
为促进乡镇文化站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乡镇文化站的服务效能,在市文广新局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经我县文广新局和各乡镇党委、政府密切协作下,按照《河南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标准》,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抓好此项工作,我县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加强领导,确保评估工作有序开展。
为切实做好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陕县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及时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文化站工作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并由从陕县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产业市场股、文化艺术股、文物局抽调专人为成员的陕县乡镇文化站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指导全县各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的开展,做到方案明确,计划科学,组织精细,措施有力。
二是加强指导,适时巡回各文化站作评估指导。
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乡镇文化站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全县13个乡镇全部按时参加了培训。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河南省文化厅关于组织参加全国第一次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豫文社【2013】55号)文件精神,结合省市出台的评估定级标准,印发了《陕县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并附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相关文件发至各乡(镇)文化站,要求各乡镇认真按照《河南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标准》要求,找准问题,及时整改,积极做好迎接检查验收的各项工作。
评估小组多次深入一线,讨论评估指标,提出实施办法,逐一检查各乡镇评估定级工作的落实情况,对评估定级工作的策划、组织、协调、检查和督促等工作逐一抓落实,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指导各乡镇切实做好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
三是务实重干,扎实开展文化站规范化建设
文化站评估定级是衡量文化站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作机制。各乡镇文化站接到通知后,按照要求,明确了乡镇文化站规范化建设的内容和标准,重点从办站条件、队伍建设、公共服务、领导管理、提高指标等五个方面,对我县乡镇文化站建设进行规范。除了陕县张湾乡文化站因面临拆迁不能如期进行评估定级,不参评外,陕县12个乡镇均积极参加了评估定级工作。
大营镇政府常年坚持文化投入,投资五十余万元新建了528平方米的文化站综合办公楼。同时,加大文化站的基础设施投入,硬件和软件的建设都取得了较大的改善,为文化站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中国剪纸第一村南沟剪纸文化及庙上天井窑院穴居群所在地的西张村镇,被文化部授予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该乡把挖掘民间文化艺术作为全镇重头戏,形成了文化促进全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原店镇下辖四个行政村,全部建起了文化大院,以各村文化大院为阵地,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各村的传统文化优势并结合现代文化,广泛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节日文化交流和科技培训,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广场文化精彩纷呈、节日文化丰富多彩、科技培训紧张有序等已经成为原店镇人民群众生活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
四是严格审核,凸显评估定级工作成效。
为如期完成我县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任务,陕县文广新局严格按照标准和相关工作要求,指导各乡镇文化站按照《河南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标准》,逐条逐项作了自评打分,并形成了相关材料报县文广新局办公室。
县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在认真审阅各文化站自评报告及相关材料后,实地检查了各站的评估情况,严格核实评估定级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坚决杜绝和防止了弄虚作假。通过自评、复评和实地查看各站评估情况后,最后确定了陕县各文化站的等级。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