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位加强基层现代化治理
文章目录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以凝聚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为路径,切实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转变,在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过程中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一是形成持续有力的“蓄水机制”。社区、街道作为服务居民第一线,通过依托“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红色四方联盟单位等平台,不断深化党组织领导下的共联共建,借助并整合资源力量,以项目领办、结对帮扶等方式,逐一破解老旧小区封闭式管理、停车位划分、门头道闸安装等硬件管理短板。特别是在停车位的重整划分及共享车位的推动下,既可以解决居民日常停车难问题,也能为小区增加自营收入、维持小区正常安保管理提供了保障。对于开放式小区通过社会化运作实现物理式封闭管理,能够提供有效借鉴方式。
二是形成一贯到底的“动力主轴”。发挥街道党工委的统领作用,进一步完善网格划分和网格支部的建立,延伸党建触角,畅通“红色血脉”,为老旧小区织密守护网。深化在职党员在联网、联户、联心机制中应有的作用,在加强走访交流中密切服务居民的距离。通过志愿服务,强化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满意指数。加强街道各部门的联动机制统筹执法力量,依托“四个平台”指挥体系,实现部门和队所的“一呼百应”,提升突发性事件的反应处置效率。
三是形成以人为本的“运维模式”。发挥社区党委的核心堡垒作用,引导在册党员认领楼道“红管家”“微网格长”等红色服务岗,鼓励党员带头成立自管小组,强健老旧小区管理筋骨,使党员成为老旧小区治理的主心骨。在此基础上,吸引居民代表、小组长等热心居民加入自管队伍,制定“契约化”的规章制度,依托“网格议事会”“百姓议事厅”等载体,让居民真正参与小区治理,实现老旧小区居民自治、自管。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