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时代,真的过去了
文章目录
今天先提示一个风险,那就是今年以后,别随意买银行理财了。
银行在很多人眼里,就是高大上,看着一身正气。
很多人也信任银行,以为去银行买理财安全、保本。
但这种是一厢情愿。
我们对于金融产品背后的资金运作和逻辑一无所知。
从今年开始,不止生活形态、商业组织发生了变化,我们能接触到的这些资产,也悄悄发生了变化。
比如余额宝,它的收益率一路走低。
去年四月,余额宝收益率跌破了2,现在在1的边缘徘徊,越来越不争气了。
受疫情影响,央妈大放水,总之就是印钱,钱多了以后,银行就不缺钱了。
我们知道,余额宝的底层资产是国债、票据和优质债券。
当钱越来越不值钱,银行也不缺钱的时候,这些债权类资产的收益率就会降下来,余额宝这类的货基,收益自然降低。
除了余额宝,长期看其他的债权资产,收益都是走低的。
再加上2018年开始,监管出台资管新规,想让市场回归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状态。
这也影响到银行理财产品。
也就是银行理财不允许保本了,包括货币基金在内,很多产品都在朝净值化转型。
也就是产品的价格,会随着金融市场波动,不再承诺保本保息。
就像原油宝,钱没赚到,收益还有可能是负的。
一句话就是,低风险赚钱,越来越难了。
而这几年银保监会,都在埋头做这件事:打破刚性兑付,取消保本类理财。
就是以后亏钱了,不允许银行兜底了。
过去大家买银行理财,不管实际产品是赚是亏,银行都按当初承诺的收益率给你付息。
即使是非保本产品,很多时候银行为了拉客户,也会闭着眼给你刚性兑付。
其实风险一直都存在,只是以前银行通过拆借自己,帮你把风险盖住了。
以前我们买银行理财。其实是银行先把钱放到资金池里,然后再去拿这些钱去买不同的产品。
比如张三的项目赚了,李四的项目赔了。
但是银行可以拿张三项目里赚到的钱,去填补李四项目上的亏损。
年底的时候算笔账,最终整体还是赚了,你的利息就给你兑付。
普通老百姓,也只关心能不能拿到本金和利息,发现不出来这个问题。
但这种拆东墙补西墙风险很大。
尤其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零利率时代的到来,优质资产越来越少,银行再这么搞下去,风险累积会越来越大。
于是监管主动出手,资管新规落地,严禁银行兜底。
以后李四的项目赔了,不允许再用张三项目赚到的钱来兜底。
也就是丁是丁,卯是卯,自己的理财,风险自己担。
资管新规的核心,就是防风险,通过各渠道把风险降至最低。
国家努力要守住的底线就是: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所以自从资管新规落地后,我就一直不太建议大家去买银行理财了。
与其承担不透明的净值风险,不如自己去选择一些更透明的净值产品,这里我推荐基于政府信用的政府债产品,资金流向一目了然,风控增信文件齐全。
怎么说呢,风险和机遇一直都在,但银行理财的收益率并不高,而且以后还有亏损的可能,不要选择只承担莫名其妙的风险。
保本时代,真的过去了。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