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只能排最后?中产孩子兴趣班鄙视链【转载】
文章目录
!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本世纪最毒迷魂汤。不知来源,道理粗俗,可你一旦有了孩子,就不得不信。
前阵子爆火的《三十而已》中,顾佳不惜卖掉各种奢侈品给孩子报马术班引发讨论。然而,顾佳式焦虑只是中国三千万中产家庭的冰山一角。
中产的脸上永远写着三个字:不能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的中产家庭标准是:年收入 10 50 万元,有房有车能旅游。
然而,在一线城市,中产的门槛更高。家庭年收入 50 万以上,父母是高知、企业管理层或体制内人群,家庭年消费 30 万以上,才能称得上中产。
他们的孩子往往就读于优质的公立或国际学校,10 岁之前就去过三到五个国家,英语、钢琴、画画、舞蹈、游泳 …… 都是标配。
不过,中产不能满足于标配。他们脸上永远写着三个字:不能输。
中产孩子兴趣班鄙视链
曾经有位妈妈在社交网络上晒出孩子的一周安排。
周一钢琴、周二奥数、周三围棋、周四英语、周五书法、周六画画 …… 只有周日一天自由活动。
普通人睁大双眼:这妈疯了吧?孩子太累了。
中产爸妈摇摇头:学得太基础了,不行不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中产的地方就有鄙视链。在中产孩子兴趣班鄙视链中,越冷门越砸钱越高贵。
运动类鄙视链
马术>高尔夫>冰球 gt ; 击剑>棒球 美式橄榄球>花滑 gt ; 网球>足球>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跑步
体育,永远是精英教育的核心。在中产爸妈看来,运动不只是流汗,更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挑战,是毅力与耐力的体现。
而在国外,体育更被看作是规则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的体现。要申请国外顶级名校,往往离不开小众体育加分项目。
近几年,马术突然火了起来。朋友圈没晒过娃全副武装在马背上的照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中产。
一节课 500 1000 块钱,中产爸妈咬咬牙也能承受。但问题是,如果只是周末骑着俱乐部的马在室内跑一圈,顶多算个入门。真要到后面,租马、买装备、买马、寄养 …… 价格是呈指数倍增长。
不过,大部分送孩子学马术的中产爸妈看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学过。
首先,马术够酷。别人问孩子有什么技能的时候,琴棋书画歌舞球,搞不好就要当场表演一段。唯独马术两个字,从嘴里蹦出来就赢了。别人除了惊叹以外,永远没法让你展示一下这个技能。(与之相似的还有帆板和滑雪)
另外,马术能提高圈层。! 马术圈子很小,能轻松地帮孩子筛选到高阶层的朋友,自动屏蔽屌丝同学的骚扰。! 一位国际知名车企分析师妈妈说。
除了马术,名校敲门砖高尔夫、冰球和击剑也备受中产妈妈青睐。
学高尔夫的,俱乐部入会费在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学费还要另算;
学击剑的每次击剑课 50 分钟,穿脱衣服要 60 分钟,让孩子体会那种带上头盔拿起剑、向对手敬礼、一个攻步迈出去的仪式感;
学网球的,为了激发孩子兴趣,家长甚至会直接约李娜一起吃饭。
很多中产爸妈报兴趣班的初衷是为了开发孩子潜能,一不小心变成了名利的角逐场。孩子的兴趣班,是父母的眼界、能力和阶层,是帮孩子构筑自己的朋友圈,而兴趣却成了最不重要的。
乐器类鄙视链
管风琴 gt ; 竖琴 gt ; 大提琴 gt ; 小提琴 gt ; 长笛 gt ; 萨克斯 gt ; 架子鼓 gt ; 钢琴
在这届中产父母小时候,学钢琴的家庭非富即贵,而如今已成为养娃标配。网上有家长调侃 ! 孩子班上 40 人,学钢琴的占一半,登台表演要摇号。!
相似境遇的还有古筝、吉他和尤克里里。
二十年前,学古筝的自带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气质,现在只能沦为公司年会串场表演;
十年前,抱着吉他唱一首《董小姐》就可以追到心爱的女生,如今成为天桥底下艺人的饭碗;
五年前,学尤克里里的都是文艺小清新,可谁能想到如今自我介绍中提到都会被群嘲。
而小提琴就不一样了,当了二十多年王子,从未被轻慢。为什么?
一个是贵,一把发音健康音色优美的小提琴起码三四万;另一个是难,钢琴再不济也能弹个哆来咪,坚持学、考级曲子反复练,也能过九级。小提琴呢,你手把手教都不一定能找准调,培养出一个小提琴苗子需要的不只是 money,更是运气。
另一个近几年比较火的乐器就是大提琴,可配乐可独奏,数量稀缺,已经有了鄙视小提琴的苗头。
然而,这些在竖琴和管风琴面前都得夹着尾巴走。
竖琴论难度不比小提琴和钢琴难,论实用性曲目狭窄实用性不强,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贵和稀缺。一把竖琴价格在 10 20 万上下,满大街的琴行,找不到卖竖琴的,想找个竖琴老师也很难,孩子学竖琴意味着家长的能力:花得起钱,找得到资源。
而管风琴,就是音乐厅本体,学得咋样也没人敢问,毕竟弹管风琴的一般身后都会自动出现圣光 ……
有知乎网友回忆,! 有一次去国家大剧院,我看见音乐厅最上层有一架钢琴,再一看是管风琴键盘,瞬间觉得管风琴这么小啊,然后我突然间看到了管风琴背后的那整堵高墙 ……!
智力类鄙视链
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军棋>五子棋>跳棋
在棋类运动中,学围棋的站在人类智力的巅峰鄙视一切,其他棋种都是肤浅的游戏;
学国际象棋的鄙视学象棋的只能跟老头过招,没有胸怀世界;
军棋、五子棋、跳棋在前三者眼中根本不算棋,连个兴趣班都没有,就是一哄孩子玩具。
然而, 所有学棋的都被其他类别的兴趣班鄙视——不太有钱的样子。
不过,学棋的家长并不在意,! 学别的都是花架子,高智商、懂战略、讲大局的人不屑于跟人比 !,转身签了续费单。
薛定谔的中产能有多有钱?
不只常规种类,近几年,逻辑思维、机器人编程、乐高建构、儿童戏剧等新兴兴趣班如雨后春笋,挨个鞭笞着中产父母的钱包。
有人对这届中产做了统计,有八成家庭的课外教育投入超过 1 万,有五成家庭超过 2 万。
在一线城市,文化课 加 艺术 加 体育的组合成为大多数家庭的养娃标配,2018 年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暑假,2019 年变成了八万。
! 课外辅导班不是在培养你的孩子,就是在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 所有家长都不愿意孩子在竞争中落后,仿佛教育就是一场游戏,氪金才有胜算。
不要小瞧任何一个在海淀黄庄骑电动车戴防晒帽 加 冰袖的中年妇女,不开家里 ABB 的唯一原因就是怕堵车。时间就是金钱,600 块钱一小时的课,谁都耽误不起。
是的,跟那些 ! 吓唬人 ! 的兴趣班相比,有些兴趣班注定报上了就不能佛系。
如今的名校,门槛越来越高,没有拿得出手的特长,连简历都过不了。这里说的 ! 特长 !,就是有含金量的等级证书。
为了挤进名校,有人卖掉五环外远大新,花 1000 万买下学区老破小;有人放着大平层不住,每月 1 万 5 在教育资源丰富的片区租个小两居陪读。
在他们身上,你丝毫看不出中产的样子。
上世纪 80 年代的筒子楼,拥挤、老旧、紧邻马路、没有小区,为了孩子上学一住就是 6 年;
199 元的迪卡侬优衣库,配上学而思的帆布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只有在他们给孩子报班刷卡的时候,掏出 iPhone6plus,随手输入密码,你才反应过来,这可能是你一年的开销。
不要被这届中产的表面蒙骗,要看他有多少钱数娃最靠谱。
有一个娃的是准中产;
有两个娃的是土豪;
有三个娃的是土豪里的战斗豪。
然而,对于外界的评价,中产心中满是无奈,! 去掉日常开销,还完房贷,交完兴趣班的钱,钱包比脸干净,我是啥中产,我是无产阶级。!
中产父母,世界上最焦虑的人
《2018 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当代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为 67 点,整体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而中产家长是焦虑中的焦虑。
不只中国,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举全家之力,把孩子托举得高一点,让下一代看得更远一些,是全世界父母共同的期许。
爱尔兰咨询公司 Research and Market 发布的《私人辅导 市场分析,趋势与预测》报告显示,全球 82 家私人辅导机构,美国的占了几乎 60, 有 49 家机构在列。其余英国 8 家,中国 6 家,加拿大 2 家,德国 2 家,韩国,日本各 1 家。
在全加州第 1、全美排名第 33 的惠特尼高中,为了拿到最高的 GPA 成绩 4。0,学生们一天只睡 4 个小时,每天灌下 4 杯咖啡,保证自己可以精神充沛进行学习。
而在英国,课外辅导已经上升到军备竞赛级别。调查显示,有 27 的英国孩子参加课外辅导,这一比例在伦敦则高达 41。
! 有些人就出生在罗马,却还比你辛苦、比你勤奋、比你更努力。! 这碗被认为是制造焦虑的毒鸡汤,揭露的却是现代社会的残酷真相。
越往上走,阶层跨越越困难,越没有绝对的公平。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面对的是一个确定性的东西,只要考过多少分,就能进什么样的学校;而对于渴望进入顶尖学府的中产孩子来说,不管筹够多少技能,进入学校都是没准儿的事情。
所谓的 ! 门槛 !,本质上不是让你进入,而是将你排除。去 ! 标准化 ! 的选拔方式,比标准化更加严苛。
中产和中产的孩子们,只能不停地努力工作和学习,必须接近满分,才有可能成为那 1。
……
有人说,这届中产家长把自己和孩子逼得太狠了。让孩子自由选择、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好么?
在某高知论坛上,关于 ! 为什么鸡娃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
! 大多数人费劲鸡娃,并不是指望孩子能出人投地,而是不想让他在残酷的竞争中坠落。突破上限极其困难,但跌破底线很容易。!
这届年轻人十几二十岁就恐婚恐育,中产看了笑而不语。如果一个人张口闭口劝你生娃,他一定不是中产父母。被孩子扒了一层皮的中产只会告诉你:
慎重!慎重!慎重!
来源:蓝橡树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