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爵的同学摘录的!(转)【转载】
文章目录
2004 03 28 01 :35 :08 李颜
马被捕后,云大校长大摆庆功宴。 在正常的道德范围下,这是不合理的。受害者与害人者皆是云大学生,实际上有五条人命毁在云大,何功之有?常理来说云大校长要为此事负责,或默哀或道歉或引咎辞职。 然而这其中的任何一条都是云大校长所不会采取的。因为如此一来,就证明马案是一件“坏”事。 在职期间发生错事或坏事自然于仕途有碍,所以校长最要紧的是将马案尽可能边成“好”事。 照例,消除某些恶劣影响。如马案的前因后果,那是万万不能追究的,尤其不能往云大教育上牵连。 再突出某些光辉事迹,如云大在紧急状况发生后如何在校长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迅速稳定校内情绪,配合警方仅仅几天就将凶手抓获等等。再渲染一下校长如何关注事态进展甚至参与指挥领导废寝忘食,最后再有学生代表出来说两句“我们的学业不会受影响”“同学们情绪稳定”之类的话旁证一下,(抽空整顿一下校园纪律,整治几个保卫科的替罪羊)基本坏事就变成好事了。 这招不是云大校长的专利。 去年央视评的十大新闻之首——战胜非典。
2004 03 28 01 :36 :40 李颜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0级生物技术的同学 小马哥吃盐水送饭你们到哪里去了? 小马哥没有鞋穿不能上课你们到哪里去了? 小马哥的床上被同学撒尿你们到哪里去了?
2004 03 28 01 :41 :34 李颜
马加爵的可恨在于践踏法律,侵犯人权,而周围的恶德不是也在践踏着一个纯朴农村孩子的心灵吗?认知的层面也许有高有低,但是人格的平等是无庸置疑的。自私性不能不说是当今社会道德指向偏离的表现,没了宽容,没了接受,没了理解,冰冷的道德环境下怎么去让一个自卑者萌发独立和自强的冲动? 黄山松树很奇,奇在怪石嶙峋中能够岿然不动,可是诸位注意到了吗?那松树是畸形的。马加爵也很奇,奇在自闭下迸发的自省意识,只不过畸形的心理让个体走向了极端的道路。恐怖,就在挤压间爆发,而踩到了橙子者被溅了一身汁水又怪谁呢? 我知道了两件事情,第一,尽可能不要玩牌;第二,玩牌也不要指责别人出千。 有的时候,小节的疏忽是种礼貌,而对于别人则是很大的恩惠。
2004 03 28 01 :41 :53 李颜
卿本佳人,奈何为寇?一个大学生,应该前途似锦的时候却因为虐杀别人而要面临被杀,从法律上来讲毫无问题。 法律讲的是结果论,依法惩处无可非议,但是我们更多面临的是教育危机,而教育所强调的恰恰是动机论,马加爵在被捕后一声长叹,无人可知己心的时候,是否嘲笑过羞辱过小马的人也应该脸红呢? 死者为大,本不愿惊动九泉下的那四个遇难者,可是我想问一句:你们是否真正尊重过你的同学? 尊重别人,这是人格塑造和道德学习中起码的常识。我们不缺高智的人,却少多情的友。心理逼仄下,马加爵阴暗的内心不值一提,但是全面地看待的时候,发现缺失的恰恰是应有的同情和呵护。 罪犯的形成决非个体一个必要条件,外因也要负责。那么道德树立的时候,忽然发现,原来知识型的人才们竟然不懂得是做人的道理。家境贫寒,你可以嘘寒问暖;个性孤僻,你可以温情相待;不善言辞,你可以耐心倾听,这些都是基于对于别人的真正的爱护,可惜,尊重意识在那四个人,不,更多的人心中是不是真的荡然无存?
2004 03 26 18 :07 :41。0 素素
在大学里,最了解马加爵的是与他朝夕相处的同学。曾住鼎新公寓3栋316寝室(马加爵住317,案发寝室)的两位同学都表示,媒体报道马加爵有不少失实的地方。与他们了解的马加爵差别甚大。比如说他报复心理强,一篇报道说马加爵经常受人差遣去食堂打饭,马加爵心有怨气却不敢言说,于是暗地将口水吐在同学饭盒里。这纯属子虚乌有。马加爵这样独立的人不可能受人差遣,而同学们也没有这个习惯。
2004 03 26 18 :08 :40。0 素素
同学们表示,总体上,马加爵属于大学校园里“沉默的大多数”:学业中下,貌不惊人,沉默少言,没有什么文体特长。但了解他的人知道,马加爵“非常聪明”。不少同学评价他“思维缜密”,比如他打牌出牌严密,很少输牌。中国象棋下得很不错。报纸上有一些智力题,同学们在一起研究时,他经常第一个报出答案,还爱好无线电。到后期,马加爵经常逃课,睡懒觉,上网,听音乐,往往是考试前看一个通宵的书,考试就过了。
2004 03 26 18 :09 :57。0 素素
也有报纸说马加爵崇尚暴力,理由是他爱看恐怖片,爱摆弄刀具。同学们说,这些爱好,对一个男生来说,再平常不过。事实上,马加爵虽然性格内向,对同学平时还是友善的。一位同学说他与马加爵相交并不深,但经常找他借电脑的U盘,他从来没有拒绝过。大二时他借钱买了一台二手电脑,也乐意借给同学用。
2004 03 26 18 :11 :31。0 素素
在许多同学眼中,马加爵甚至是一个“比较单纯的人”。有时候大家一起看电视,比如喜剧片,一些很俗套的搞笑情节,大家都没笑,马加爵却“傻笑”个不停。平时不多的笑容,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那种纯朴憨厚的笑。
2004 03 24 19 :07 :02。0 李颜
马加爵固然可恨。 但士可杀不可辱。 又是怎么一回事。可曾有人想过 发生这一切的背后的根源。 要知道这并不是意外。 要走到这一步,是要经过多长时间酝酿才爆发的。 谁想过 他不过是众口烁金的牺牲品而已,但 他的死却给了更多的弱者以解脱,给更多的强者以警示。
2004 03 24 19 :15 :37。0 李颜
这次马加爵被抓也同时体现了我们政府强力机关对贫苦罪犯的关怀,发出了近二十年来的第二张A级通缉令(公安大学教授语),这两个人原来都是普通老百姓,而我们那么多出逃被抓或者到现在也没被抓的带黑社会性质的老大或者是大贪污分子或者是致死几十人的煤窑矿主,这怎么就不见A级通缉令呢?我在猜想强力机关是因为这些人有钱有关系不太好抓所以只能慢慢等,不然A级通缉令发出来很长时间都不见落网那不是太没面子吗,这个穷小子马加爵没钱又没关系所以发张A级通缉令再加二十万来个人海战术肯定是手到擒来啊! 马加爵一路好走,下辈子做个有钱又老实的富人!
2004 03 24 19 :18 :09。0 李颜
现在这个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两极分化的很严重,产生了一大批得了“拜金症”的人,我们的社会已经不再同情贫困和弱者,以前只是在没有饭吃的情况下才有人出去乞讨,现在有饭吃但没有钱的人也出去乞讨,因为贫困和拜金而产生了大批直接或者间接从事性行业的人员。我们这个社会到现在还是很大程度上是在为富人为官僚服务,他们有钱或者有权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比普通人更多的照顾,他们拥有比普通人多的房产汽车却一直不见政府针对这种情况的高额消费税,甚至他们在触犯了法律被判死刑,死的方式都不一样,这些人一律采取的是痛苦和破坏性小的注射过量的麻醉物质,而没钱的人只能选择让人在背后画了白圈的地方开一枪,如果没死再补枪或者用刺刀来解决,我就亲自看过被判死刑的人是怎么被处决的,执法武警的枪一响那人就扑到在地,很快现场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血腥味,一条活生生的生命这时候显得如此的脆弱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0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