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出台引热烈反响,看看专家怎么说
文章目录
备注关注的“一负三正”清单终于迎来首张清单的落地。海南企业人士和专家学者接受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原辅料“零关税”政策的出台,进一步释放了政策红利,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引导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向海南集聚,夯实海南实体经济基础,推进自贸港建设。
专家:清单落地是海南封关运作前一份政策“大礼”
“零关税”原辅料实行正面清单管理。第一批“零关税”原辅料包括椰子等农产品、煤炭等资源性产品、二甲苯等化工品及光导纤维预制棒等原辅料,以及飞机、其他航空器和船舶维修零部件共169项8位税目商品。清单将根据海南实际需要和监管条件动态调整。
海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仁君教授非常关注“一负三正”的清单政策,“从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大家都在期盼,清单落地大大提升企业和百姓获得感。”李仁君表示,这份清单的确定其实并不容易,既要体现免税的特征,同时要做好方方面面的监管。他认为这份清单亮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点利好飞机、船舶、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二是在监管上,零关税原辅料仅限于岛内企业生产使用或以“两头在外”模式进行生产、加工活动(或服务贸易),如果岛内转售或转售至内地的,按进口规定办理,照章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这样的规定体现了防止走私的考量。三是随着首张清单落地,另外几张清单也将陆续落地,进一步坚定了社会各界对建设自贸港的信心。
他特别指出,清单落地对实体经济具有实质性的利好,不仅极大地利好两头在外的企业,也会吸引更多企业、人才涌入海南自贸港。
“这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前一项过渡性的政策‘大礼’,可以极大地促进海南自贸港前期政策红利尽快落地。”海南社科院签约专家、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朱绵茂分析称,第一批“零关税”原辅料包括椰子等农产品、煤炭等资源性产品、二甲苯等化工品及飞机、其他航空器和船舶维修零部件等169项8位税目商品,涉及面都是海南亟需用的“原辅料”,这项政策将对原辅料消耗较大或价值较高的其他加工制造企业产生重大利好,并将惠及飞机、轮船维修服务、加工组装等产业。他以航空业举例谈到,在海南自贸港非常开放和超前的第五、第七航权开放政策加持下,国际商务和旅游客源增加,会大大增加飞机使用量,在“零关税”政策驱动下,海南航空维修业将有量和质的提高。“总体看,受益较大的行业还包括农业、奢侈品、航空、船舶、炼化产业等等。”他表示。
朱绵茂认为,这份清单是针对自贸港封关运作前如何落实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以及结合海南的特色和实际制定的政策,对海南尽快利用自贸港政策红利做强实体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动态调整,趋严的监管也确保了不会对内地同类企业造成冲击,具备既开放又稳妥的特征。”他阐述道。
企业:政策将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政策出台,企业是最大受益者。“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的落地对于我们投身自贸港建设是个相当大的利好,清单中有飞机、船舶维修零部件等生产原料,这意味着将有利于公司节约运营成本,不仅可以支持我们相关业务的发展,更坚定了我们深耕海南,在海南发展壮大的决心和信心,为我们打造与新加坡等相媲美的亚洲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海航集团旗下金鹿公务相关负责人向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表示。
海航集团旗下金鹿公务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公务机行业的开创者及领航者,提供公务机全产业链服务。11月5日,金鹿公务在海南开展首次湾流公务机高级别定检工作,标志着金鹿公务第五大维修基地启动。该负责人表示,金鹿公务在海南的公司已挂牌,“我们将紧抓海南政策契机,进一步加快公务机产业自贸港建设,带动国内新增公务机在海南注册,引导境外注册公务机回流海南,推动海南公务航空市场快速增长。”
海南某浆纸企业财务负责人李女士表示,“原辅料‘零关税’清单出台是利好企业的政策,今天下午已经在组织部门学习政策内容。”李女士说,“我们公司每年的关税在100万元左右,虽然原本税就比较低,但是如果能受益,也是好事。”
————————说来说去,没说出实质。
一是有利于船舶和飞机维修行业。境外飞机和船舶可以在海南免税维修,以及以海南为主营基地的飞机和海南出发的船舶。
二是有利于原料和市场在海外的化工企业和石油企业,以及家具行业等。
这项政策可以为企业减税同时增加收入。
但产品不得在国内包括海南销售。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