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新华社对卫留成省长的采访
   我想请问一下,下文中的“GTP”是什么意思??是口误,还是笔误,抑或将错就错?并且,海南在线也将此文全文转载,这会不会让人家认为是卫省长的原话呢?百思不得其解,还望各热心网友点化!
  
   原稿:
    
    蒋志敏社长(以下简称蒋):首先我要衷心地祝贺您全票当选为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这表明海南广大人民群众对您是充分信任的,对您寄予厚望。作为本届政府的省长,这届政府的基本工作思路是什么?您将重点抓哪几件工作?
    
    卫留成省长(以下简称卫):这是个很大的题目。应该说我到海南以后,上次是人大常委会,这次是人大会两次全票通过,就像你说的反映了海南人民一种期待、一种希望。同时,确实给我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使我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责任很重大。要抓的事情很多,千头万绪。可以说,这4个月我作了一些初步的调查研究,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反映出来的这些工作思路和主要工作,确确实实是经过两个多月的慎重研究,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反复讨论定下来的。
    
    首先海南还是要抓好发展。我在北京参加了省部级领导科学发展观学习班,加深了这样一个认识,海南的后发优势,加上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这个时候起步加快发展,可能对海南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我在与记者见面会时说过这么一句话,10年以后让国人对海南刮目相看。这一方面是表示我一种对工作的决心,另外,我确实感到海南的发展有希望。过去10几年发展相对慢一些,也走过一些弯路,海南经济总量相对比较小(的省份来说),这是一个弱点,但是现在把科学的发展观、把全面协调的发展思想注入到新的快速发展当中去,我想能够显示出海南的一种后发优势。对海南我觉得特别重要。因为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唯一的热带雨林在这个地方,最早提出生态省建设,最早停止森林砍伐,那可以说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海南长期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资本。人们在考虑发展的时候,不能以一种顷向掩盖另一种顷向。在经济不太发达的时期,在很长一段时期,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这样,它强调经济发展,甚至不惜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加快发展经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回过头来想,再花很大的代价去治理环境。这个时候已经是很晚了。我想很多国家走过这个弯路,我们的很多省也走过这个弯路。海南,我觉得现在有条件,走一条协调全面发展的路。最重要的是领导不要头脑发热。
    
    卫:我觉得海南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和发展目标来讲,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思路是比较清晰的,不要急着发大财,不要企图作什么强省,你更不能作什么大省,那做什么呢?做出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把海南这个中国独一无二的环境保护好,资源利用好,走一条协调发展的路子。不要追求、不要跟别人攀比GTP,我的看法也不要老想在人均GTP里面跟全国比名列前茅。甚至我都主张,对市县不要去考核他的GTP。一个县十几万人口,一年财政收入三四千万,你整天考核他的GTP,本来就是一个错误的导向。你想中部山区那个地方,五指山(市)、保亭(县)、陵水(县),你就鼓励他去保护环境,加大他的(财政)转移支付。在发展目标上,我觉得把海南定位为健康岛美丽岛,定位为一个热带高效农业很发达的产业,把旅游业做强,做好。
    
    卫:为了保护好环境,为了发展好农业,为了发展好旅游业,发展好海洋产业,同时我觉得在严格的环境保护条件下,搞一些新型工业,我觉得也是必要的。我在报告中也提出来,海南不要做什么经济强省,也不要做什么工业强省,就是朝着健康岛美丽岛,发达的热带农业,比较强的热带特色旅游业,再加上海洋经济,在保护环境条件下,开发海洋资源,稳稳当当地走,每年办成几件事。始终把保护环境和抓基础教育放在优先的地位,海南的未来很有希望。
    
    经济增长的质量一定要高于它的增长速度
    
    蒋:您在政府报告里也提出了本届政府的目标,包括GTP总量,包括财政收入,包括三产的比例,你认为这个要实现难度大不大?
    
    卫:我认为有相当的难度,但是我觉得还是有条件去实现的。这个条件是什么呢?这个条件是,现在海南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交通、通信、电力、水资源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有些方面在全国还比较先进的。它的软环境也在改善。大家过去走了10几年的弯路,大家都在很清醒地回过头来认识这些问题。我认为经验是不能急着发财,不能大起大落。去年GTP是近700亿,1000亿目标是锁定在每年增长10%左右,财政收入每年增长12%左右。去年财政收入增长的幅度比较大。有一些客观的原因,去年增长17%呀。这个有些不可比的因素。为什么10%呢,我觉得海南经过过去五年的低幅稳定增长,或者说经济回升,现在具备了略微加快发展的条件。除了刚才说的基础设施以外,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思路比较清晰,这很重要。这个思路一波动,其他的经济社会都跟着波动。比如房了产热,我们现在是密切注意房地产。我觉得热起来是个好事,说实在的,一点泡沫没有,也不现实。比如说今天盖了100套,我就卖了100套。这个全世界全中国也没有这样子。问题就是说,它的贷款规模、建设规模,建设和销售的比例要时刻地关注。我觉得把这个财政定为12%,高于GTP的增长,那我是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一定要高于它的增长速度。你不可以片面去追求数量,GTP增长很多。然后财政收入很低。这不可以。大家讨论这个财政收入指标的时候,有关部门也感到压力很大。但是我就强调这条,这个我不能让。一定要“高于”,这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质量。一定要高于GTP的发展速度。就按这个走,就可以实现。当然,中间如果有大的波动,就会实现不了。我想这四年是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