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千亩中德合作项目造林承包人15年来未享受造林补助款
   中德合作造林项目千阳县寇家河乡白善坊村四组何家沟千亩造林承包人张存让造林验收合格后未享受补助款17200余元,人为制造伪证无法确权。
  
   (西部公民记者徐斌玉报道)陕西省千阳县寇家河乡白善坊村千亩荒山造林人张存让,乔志坚,王彦芳三人在1995年5月26日与该村四组签订了《何家沟示范区造林承包合同》,经千阳县公证处公证确认合同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属实,符合法律规定。该合同约定承包期限40年(从1995年5月1日起至2035年5月1日止),面积壹千亩,经营造林权归千阳县城关镇西关村王彦芳,乔志坚,千川村村民张存让。约定每亩每年承包费3元,承包期限40年合计12万元。地界确定为东至沟边,南西接寇家河乡龙槐塬地界,北至顺正。合同签订后,张存让的合伙人由于资金欠缺口头承诺退出了合伙,王彦芳于2010年11月10日向千阳县林业局书面证明在造林工程中,并未投工投资,林木权属归投资者张存让所有,与他和乔志坚无关系。从此后张存让就与老伴15年来生存在这片土地上,将15年的心血用在了造林和管护上。耗资四十多万元,十五年后的今天何家沟造林示范区到处呈现出了一片绿色的境界。
  
   千亩林地被重复列为中德合作千阳造林项目
  
   1996年9月21日,中德合作千阳造林项目已全面在西部山区实施,宝鸡市林业局将张存让承包的何家沟千亩林地重复列入了项目,由寇家河乡与张存让与签订了《中德合作千阳造林项目区承包造林合同书》确认作业面积62。05公顷(折合面积650亩),化分为12个小班,张存让按照市林业局的技术人员的指导投工投资栽植了刺槐等,经千阳县林业局、寇家河乡人民验收结论为合格,出具了《中德合作千阳造林项目寇家河乡指挥部造林验收单》,指挥部负责人寇家河乡乡长刘炳强,技术负责人(县林业局副局长党志华)和张存让本人签字予以了确认。按照《承包栽植合同》第三条约定,经验收合格后,寇家河乡付给每株劳务费0。10元,施工三天后预付张存让500至1000元,完工验收合格20天内付总劳务费的90,按照验收单显示总评分为97分,依据《承包栽植合同》第一条第二款,验收采取评分考核计分法,得分在97分为合格。张存让的中德造林项目已经实施后验收合格,并且一次性成功。按理说千阳县寇家河乡应该按照签订的《中德合作千阳造林项目区承包造林合同书》第六条第二款约定,付给张存让造林补助费(含苗木费)15240。60元,管护费1948。50元,合计17189。10元。意想不到的是张存让15年来至今未得到补助金和苗木费。
  
   前任局长称中德合作千阳造林项目补助金由他签发已拨付寇家河乡政府
   2011年6月23日下午5时左右,记者带着张存让15年来未享受中德造林补助金问题,采访了原任千阳县林业局长(1998年前任林业局局长)赵明才,他说1996年以来千阳县被确定为中德造林项目实施县,凡是被确定为项目后被验收合格的,由我亲自签名从局财务上给寇家河乡全部将这笔补助款项拨付到位了不存在未兑付,至于寇家河乡没有给张存让兑现应该是乡的事,局里有帐可查。23日记者前往寇家乡采访了乡长李索祥,李乡长说由于历史原因,领导换了几任,要弄清楚要由林业部门查帐,乡上无权。正当记者准备回县城时张存让来电说,今日林业局专题会议安排只解决他的林权问题,参加会议的赵军给他来电说局里让赵军做他的工作,不要他再和记者把事情弄大,因为当年全县都没有给中德工程造林者发过补助款,都是有关部门占用了。
  
   白善坊村人为伪造林界制造伪证将四至变动
  
   记者6月18日在宝鸡接到张存让的反映信后,查阅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发现疑点重重,归纳为15年来他的造林项目为什么能出现四份合同?为什么合同又多次重复?林地发包者为什么不给张存让林木权属确认?15年来又为什么不给张存让兑现中德合作造林补助和苗木费?记者带着报料前往千阳县委宣传部取得了联系,他们明确表示协调县林业局和寇家河乡及时调查处理。19日记者又前往张存让承包的山林地进行了实地拍摄录像,发现所谓的林界与签订的合同上约定的四至确实不符,将四至北边顺正向南移动三百多米,有人为的伪证行为,印证了张存让的说法属实。充分证明县乡村组部分干部制造了林权争议,让60多岁的老人蒙冤15年,原任组长时正云对记者说当时这块山林地面积是按照1994年宝鸡市林业局用飞机测绘的图纸作为依据,确定为1060亩,承包时也是以这个说法确认张的承包面积,记者当时做了谈话记录,有时正云签名按印,且表示负法律责任。20日县林业局副局长李志杰带着技术组的工作人员和寇家河乡乡长李索祥和主管林业的乡长张维钧,干事刘志波前往白善坊村召集村组和原任干部,进行了现场调查处理,张存让与记者用证据推翻了所谓的林界争议。与村组达成了林界勾图方案,重新申报确定林权。值得记者纳闷的是2010年9月27日现任组长时建文用白收条收取了张存让40年的承包费111000元,一年内至今未出据国家正式票据。记者用这份白条收据咨询了千阳县财政局综合股的工作人员,他们说白条收据不符合票据管理规定,这样会出现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流失的违规行为。去年六月份县上已经将农村村组财务票据停供,业务管理应该是县农业局的事。
   15年来,一位六十三岁的老人将15年的青春奉献在白善坊村何家沟造林示范区,将辛勤的汗水洒向了千亩荒山上,40年来的承包期限将他拴在大山深沟里,有人说他是精神病人,有人还在说他是上访专业户,有人还说他财富上百万,不能让他就这样成功,还有那些思想不健康的国家公职人员在浑水中想捞鱼。更让人不解的是中德合作千阳造林项目上百万补助金未兑付给群众上级业务部门监管出现了不作为有谁过问?为什么一份造林承包地却成了两个项目?反映出15年前有关部门在群众的利益的基础上套取了国家的中德合作千阳造林项目巨额补助资金。记者经过大量的调查取证,郑重的说张存让是一位坚强的千阳人,他和他栽植的林木一样共同坚强,是人们尊敬的千亩造林人,他的这种执着精神会感动一切的,正义必定战胜邪恶,他失去的终会挽回。 【责任审核;张存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