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粽子,不得不说的秘密
文章目录
提起海南,总有说不完的溢美之词,绝美的环境更是让游客流连忘返。海南的特产更是独一无二,例如热带水果、海产、椰子零食等等,都已名声在外。而海南粽子似乎是一位隐者,纵有万般学识,不愿多说。
今天,就让我们扒一扒海南粽子不得不说的秘密。
首先,海南粽子在海南到底是什么地位?
海南人吃粽子,向来不分春夏秋冬,也不分时令节日。市场街头,老街小巷,粽子一直出没于早餐舞台、老爸茶舞台。而随着端午节的临近,海南人对粽子的需求更是达到顶峰。因为在海南,端午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从节前10几天就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所需食材,可以说粽子对于海南人得意义绝不仅仅是美食那么简单。
相传在宋代,海南岛相对贫穷,一年之中也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节日,邻里之间走动也不是很频繁。恰逢文豪苏轼被贬海南,端午临近,却依旧没有什么节日的氛围,苏轼决定将内地端午包粽子的传统带到海南,遂召集附近居民,举行“粽子庆典“,亲自采粽叶,各家也将最好的东西拿来,糯米、猪肉、鸭蛋等也一 一齐全,苏轼便指导居民以粽叶为衣,糯米、猪肉为料,官印为原型,做出了第一个粽子,蒸熟之后飘香四溢。
后经各地工艺改进,以及原料的差异,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端午美食,如海口的香草粽、儋州的那大粽、定安的黑猪肉粽、万宁的和乐粽。如今,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但包粽子的文化传统却延续了下来,不仅仅是美味的分享,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其次,海南粽子到底与内地有何不同?
从外形来看,海南的粽子个头偏大,这跟当初苏轼有关,苏轼采集粽叶,却苦于海南无内地常用的芦苇叶,最终选择叶面较大的茄柊叶(茄柊叶,是包粽子的叶子中最大的叶子,只生长在岭南的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另外当时粽叶宽大,无法像内地一样形成三角锥形,适逢被贬的失意,遂以知府官印为原型,包出得海南粽子的肥大料足。
而如今,海南粽子个头大,却别有天地,里面混搭了猪肉、鸭蛋、海产品等等馅料,更鲜香美味。
从选料上来看,各地均保证原生态、无污染的原材料,从定安的跑地黑猪、到儋州的跑海鸭,无不从生态健康的角度为消费者考虑。海南的茄柊叶本身具有解渴退热、凉血止血、利咽开音、解酒醒神之功效,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由内而外,散发着原生态、无污染的气息,让人放心的美味才是真的美味。
而海南粽子的制作工艺,更是沿袭传统的手工制作,它没有江南粽子那样的野心,没有实现大规模的生产,而是恪守着自己的原则,手工包粽,木柴蒸煮,将自然的气息传达给每一只粽子,孕育的是一只鲜活的粽子。
如今,海南的粽子,逐渐意识到与人分享的乐趣,不再孤芳自赏,把最好的美味献给懂它的人。
在海南省农业厅牵头下,海南粽子企业不再沉默,大胆与线上平台“京东海南馆“达成合作,于6月13日—18日在京东购物平台掀起一场“粽享海南”粽子狂欢节(http :hainan。jd。com),将各自最具特色的海南风味粽子(定安黑猪肉粽、海口龙泉粽、琼宝粽、儋州那大粽、万宁和乐粽、文昌凤会粽)展现给消费者,无论微博海角,只需轻轻点击,即可美味到家!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