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应该没有这个人:陈香是真记者还是假记者?【转载】
文章目录
陈香,女,祖籍四川,40多岁,风尘仆仆由川入晋,成为山西朔州人的媳妇。由于其不安分守己多次被丈夫暴打。
在一次偶然机会,陈香结识了从事媒体身份的纪权。从来就是吃屎壳郎的陈香本身没有文化,摇身一变成为“记者”,并且自称是消费日报的记者,从此开始了四处敲诈。广大人民相信,消费日报不会用这样的害群之马。
在国家高压态势下,纪权因敲诈被朔州公安抓获,陈香成为漏网之鱼,整天东躲西藏。
成为“”记者“后的陈香多次自信说:“虽然企业没问题,可一旦被我盯上也会带来很多麻烦。”拿不到钱我就到处举报,无论查处是否属实,都影响企业正常生产。”
熟悉陈香的人介绍,之前陈香曾在媒体做过发行工作,也拿过工作证,对新闻媒体有一定了解,但是这个严格意义和记者不沾边。就是征订点报纸和广告版面。其一直对外自称记者,时间久了大家误以为她就是真记者,有时就连她自己都深信不疑。
中国记者网公告栏《关于持记者证人员名单的公示》称:“经初步核实,消费日报社通过报送虚假材料,违规为企业人员袁仁国申领新闻记者证,并连续多年违规为其办理年检手续。调查同时发现,消费日报社未能严格管理其新闻记者证,未按规定及时注销已调离新闻采编岗位的李荣钢、邬成梁、牟新艇、刘利民、范伟民、王玉、黄振球、谢致平、吕佩义等人员的新闻记者证。目前,新闻出版总署已责令消费日报社注销了上述10人违规持有的新闻记者证,并对消费日报社立案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做出相应处罚。
根据网络核实报道是这样的。”新闻传播作为当下热门的网络推广方式,是政府部门和企业做品牌宣传的必选渠道!那么,面对这快“大蛋糕”的诱惑,很多不规范的新闻单位就开始钻空子来欺骗用户了,而这些“假新闻”媒体一再蔓延始作俑者,不仅损害新闻媒体界形像,更伤害蒙蔽了群众。我们现就来谈谈消费日报(社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媒体。(以下称消费日报)。
网络梳理发现,河南省新闻道德委员会协调郑州市“扫黄办”、郑州市文广新局文化稽查支队、郑州市公安局东风路派出所联合执法,将涉嫌新闻敲诈的3名媒体工作人员现场抓获。经查,3名媒体工作人员有消费日报网《经济视点》采编韩某某(系自制“采访证”)。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