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监委部门面对网络“不法分子” 应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及处置
文章目录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言论自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大家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畅所欲言,谈天谈地,华山论剑,但网络不应该是“法外之地”。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网络也不例外。我们可以在网上第一时间学习到国家相关政策性文件,可以足不出户就看到外面的大千世界,可以通过网络与多年不见的好友面对面聊天,但是也有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发表一些不当言论,充当键盘侠。近年来,被“键盘侠”逼疯的人不在少数。还有利用网络来诋毁地方、诋毁国家,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总有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无条件站边,唯恐天下不乱。
作为纪委监委部门,应加强与网信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互通机制。要借助网信部门的网络监督的权威性,时刻监督网络上损害党的领导、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舆情,特别是对监测、初步研判的涉纪涉腐重要敏感舆情,要第一时间与网信部门共同分析研判,将舆情来源、社会关注程度、违纪违法行为、影响范围、造成的实际危害程度等情况摸清摸透,有针对性提出处置意见,主动引导舆论方向,有效遏制负面舆情的扩散。
对于涉事人员,特别是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法分子,纪委监委部门要有所作为,要严惩不贷,形成网络不良信息的一道“防火墙”,让“网络喷子”“网络骗子”“网络汉奸”不敢说、不能说、不想说,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氛围。
在“堵”的同时,纪委监委部门要打开“疏”的大门。目前,已经有很多地市建立了纪委监委举报网站,极大促进了互联网监督的发展,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的监管工作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纪委监委部门不断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及处置力度,“堵”“疏”双管齐下,互联网监督将成为普通群众最大的“靠山”,曾经面对欺压,或许敢怒不敢言,怕被打击报复,怕上告无门,但现在纪委监委为普通群众敞开了最宽敞的大门,面对违法违纪行为,绝不手软,这应该就是遵纪守法百姓最大的“保护伞”。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