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静音车厢”亦是选择文明担当【转载】
文章目录
作者:言冉
据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消息,今年年底前,京沪高铁将推出“静音车厢”。这种车厢可为旅客提供更加安静舒适的旅行环境,愿意遵守相应行为规范的旅客,通过12306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等购票时可自行选择“静音车厢”。(10月28日 《中国青年报》)
京沪高铁新增“静音车厢”,使得苦于大喊大叫、影音外放、肆意聊天等人为噪音久矣的乘客们得到了一个“安身之处”。“静音车厢”的问世,不但体现了当代人对于安静的乘车环境的强烈需求,还体现了乘务运营方对于人性化服务的高度重视。这种新型车厢,是公共服务内容细致化的一次创新尝试,也是公共空间探索文明共建向前迈进的一小步。
相比于新修订的《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静音车厢”少了几分硬制度的强制性,更多的是以软服务促进乘客文明行为的自觉性。选择“静音车厢”,不仅是选择了购买一次安静舒适的旅途服务,更是选择了承载一份社会文明的责任担当。
作为乘客,选择“静音车厢”就是选择文明自律。当人们厌恶他人制造噪音的时候,同样还需要审视自身的行为是否足够文明。对于乘客而言,购买“静音车厢”不仅意味着拥有享受安静环境和优质服务的权利,也意味着承担遵守相关制度、规范自身行为的义务。不打扰同行者、不违反规章守则,是一位公民应当具备的文明素养和社会公德。当安静成为出行的刚需,文明便是这份刚需最好的底色。
作为运营者,选择“静音车厢”就是选择社会担当。“静音车厢”既展现了京沪高铁在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品质上的决心,也考验着运营者在公共管理上的能力和担当。一则不能简单地一刀切以“禁”制“静”,完全不顾及乘客特殊情况;二则需要实现规章措施落地,对违反纪律的乘客进行有效惩戒;再则还需维护非静音车厢的服务质量,实现二者之间管理的动态平衡。保障车厢静音需要多方合力,助推社会文明亦有赖共同担当。
“静音车厢”作为一个新产物,既是完善人本服务、共享文明空间的创新举措,也是进一步促进社会大众文明素养提升的有力推手。“静音车厢”重在唤起公众的内在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意识到选择背后应有的文明担当,并辅以有效的管理措施,方能避免流于形式,让文明“落地有声”。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