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业务能力 履职尽责做好监督工作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章目录
伴随着我们党成立100周年,党内的监督工作,也从有到无、不断得到完善和强化,从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以来,近百年的时间里,纪检监察工作积累的宝贵的经验,为党的事业,提供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从宏观上来看,纪检监察工作制定的各项规定、条例,规范了公职机构行使权力的边界。而从微观上来说,每个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都与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的监督执纪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纪检监察工作在党的百年历史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工作经验,而其中对老百姓来说,最有切身体会的、最感同身受的,就是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2014年以来,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三转”要求,找准工作定位、把准方向,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系统化思维,不断深化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一以贯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明确职责、聚焦监督、提升成效。
坚守监督的基准点。监督工作的基准点,就是要严格依规依纪依法执纪执法。当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落实好挺纪在前、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加强法治思维,依规依纪依法开展调查取证等各项工作,有效探索实现纪法贯通和法法衔接。
找准监督的着力点。开展监督工作的着力点,就是牢牢抓住“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这个引擎。首先,要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一以贯之、一贯到底。各级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的情况,包括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和各项决定、发挥总揽全局作用、抓作风建设、加强纪律建设等情况,这些都是问题易发和多发的领域。而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则是要扛起“监督责任”,聚焦主责主业,要对同级党委开展工作成效进行监督,推动“主体责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监督责任”的全面落实营造良好的氛围,创新监督理念思路和方式方法,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实现监督常态化、制度化。同时要当好党委落实“主体责任”的参谋助手,协助同级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对所辖地区和部门党组织管党治党情况的监督检查,引导、推进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自觉全面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
紧盯监督的薄弱点。监督工作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在于纪检监察干部业务水平无法胜任监督执纪工作。目前腐败手段不断隐蔽,特别是“四风隐身衣”现象突出,如何发现问题线索,就是目前对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水平的重大考验。纪检监察干部应当注意,在工作中一是强化学 括对各项规章制度、政策文件的学习理解必须及时,提升自己的理论储备水平。二是强化实践,在每次监督检查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准备监督检查方案、广泛收集问题线索、梳理总结存在问题,要对单位系统或专项工作的普遍问题和个别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既要思考廉政风险点存在的主观、客观因素,也要思考解决的办法。
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刻体悟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担负的重要责任,深入总结协助党委加强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更好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加自觉围绕现代化建设大局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