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吴文群反贪污,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他沉着冷静,认真聆听百姓的合理诉求,对污染企业则毫不留情,用一颗诚心维护了群众利益。

  “没想到我们反映的问题,你们这么重视。感谢吴文群、感谢德州市环保局所有的同志为大家做了这件大好事。”2006年初的一天,一些群众专程来到德州市环保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事实上,就在不久前,这些群众也来过德州市环保局,不同的是,那时他们可是带着一腔怨气来的……

  原来,这些群众是德州市陵县人,家乡的上游建起了造纸厂,污染企业排放出的污水造成庄稼大量减产甚至绝产,群众多次与企业交涉无果后,不得不来到环保局反映情况。

  “污水污染了麦田,你们着急,我们也痛心。乡亲们,放心吧,我们一定会认真调查,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当天,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吴文群便紧急召开了会议。

  “大家现在就要着手调查此事,如果群众反映的问题属实,那么对待这样的污染企业,该处罚的就要坚决严厉处罚,该整改的就要坚决整改,该取缔的就要坚决取缔。绝不能让百姓受污染企业的气!”吴文群的语气异常坚决。

  会后,环境执法人员随即赶赴现场调查。很快查实,这家造纸厂由于超标排污,对附近百姓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都构成了损害。

  德州市环保局根据相关政策,责令这家企业向村民赔偿了两年的经济损失,并责令其立即停产。最终,群众的经济损失得到了挽回。

  “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大于天,我们不能把群众反映的问题看成负担,相反,要把这些问题看成我们发现问题的眼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才能做好我们的工作。”在一次德州市环保局工作会议上,吴文群借此告诫大家。

  正因有如此执著的带头人,德州市的环保工作有了大踏步的发展,环境质量得以持续改善。“十一五”以来,德州市共取缔淘汰“低、小、散”企业164家,2008年一次性关闭了华北纸业、泰华浆纸、华东纸业、昌源纸业4家企业草浆造纸生产线。“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投资10。3亿元,新建、扩建11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3。5万吨,实现了省政府提出的“一县一厂”的目标要求。2008年,德州市所有河流提前两年实现了COD低于70毫克升的目标;2009年,境内5条主要河流两条河流出境断面全年水质达到Ⅴ类水质标准,3条河流出境断面COD浓度大大优于国家海河流域水质要求。

  如今,德州市已经获得了一张张崭新的绿色名片 :是荣获“低碳中国贡献城市”的生态家园,是迅速崛起的“新能源之都”,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太阳城”……

  架起干群“连心”桥

  “老百姓有权利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希望通过媒体,架起政府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宣传环保理念,号召公众参与。”

  “你好,您反映的问题我们会及时去查实,帮您解决!”每月1日的清晨7点30分到8点的半个小时里,吴文群都会出现在德州市人民广播电台的“承诺热线”演播室内,聆听百姓声音、解答群众问题。

  这档栏目由德州市政府纠风办与市广播电台联合开办,2001年8月起开播,德州市委、市政府和33个部门均要上线参加。

  “我向来把承诺热线看做一个纽带,由此掌握了解到许多环境问题。通过互动交流既能加深我们与老百姓的感情,还能宣传法律法规,便于我们开展工作,也能增强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2009年,德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城区燃煤锅炉进行集中整治的通告》,吴文群连续两次在节目中有意识地宣传整治的意义,节目吸引了许多听众参与进来。

  这样的宣传效果很好,“到了第三次做节目的时候,就有群众打热线举报,说哪个地方还存在燃煤小锅炉,希望我们尽快去查办。”吴文群说。

  由于环保局上线时间定在每月1日,所以每当“五一”、“十一”节假日,很多人放松心情、打算出去休假旅游时,吴文群却还得早早地起床,带着精心准备的材料,赶赴电台。

  即便如此,承诺热线开播9年来,吴文群一直都无怨无悔。

  “一想到还有很多群众等着向我们反映问题、提意见的时候,我觉得牺牲一点个人休息时间算不了什么。”

  至今,德州环保局已通过这个栏目为群众解决难点、热点问题近千个,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

  为了加大宣传,德州市环保局还在当地晚报上创立了《环保视界》专栏,吴文群坚持每期给这个栏目写个人心声,4年来从没落下过一次。

  “有一种期待,沿岸的工厂不再扼杀河流的美丽,德州所有的河流不再苦咽恶臭的黑水,童年的秀水重现大地,流动着清澈的身躯,洗净孩子的忧愁,鱼儿重现欢快的身姿,鸟儿重回自由的湿地,欢畅的声音响彻孩子们美丽的梦境……”吴文群将个人心声写进了《环保视界》的创刊词《有一种期待》中。

  “吴文群不喜欢一些陈词滥调的虚话、空话,我只想用普通而真实的话语,把一些心愿和希冀反馈给老百姓。”

  这篇创刊词见报后因为语言朴实、亲切引起了很多人共鸣,这篇文章也被收录在了德州市齐河一中的校刊《乡土文学》中,成为学生广泛传颂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