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实际上就是在经历一场经济危机。这个用马克思在资本论里的价值和价格,以及资本的原始冲动的解释就能看出,可笑我们所谓的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人员,一点也看不出来,不是不懂,而是不说而已。
  
    个人理解,价值是某一种类的物品对人类的实际效用,无论是艺术品还是工业品、农业品,而价格则是这种物品的个体与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换的比率。价值是放在时间和空间的两大维度上人类对物品的综合整体评价,简单说,就是从一个长时期的时间空间考察中,价值是可以用价格平均数来表征的,但从单一的时间和空间节点来看,两者的背离程度是可以很远的。
    
    就拿梦露的内裤这个例子来说,作为内裤,其价值是人类女性用于贴身衣物,其价值和同时期生产的其他同样内裤没啥两样,从此内裤生产出来到被销毁,所有内裤都是一致的价值,从长的历史时期看,就算是梦露的内裤,虽然价格很高,但与同时期生产的数亿内裤平均,其对价值的影响波动是有的,但很微小。而且从对60亿人对其不同的评价价格的平均,也是无限逼近于其内裤的价值的。
    
    简单说,价值就是物品的名词属性,是物品的本质,而价格是给这个名词加上了形容词,给予了物品个体的个性。价格只是附着在价值之上的形容词,所以才有了价格和价值的背离和统一。正如“内裤”的价值,加上“梦露的”形容词,才制造了收藏家对“梦露的内裤”的高价格评估。价格和价值的背离,就是资本获得利润的来源,就是所谓“剩余价值”的来源。剩余价值的存在,令劳动者,同时也是消费者的民众在创造物品的劳动中,不能得到物品的价值的增长部分外,在消费物品的同时,也得承受资本的第二度剥削。这就和开商场的,对厂家收进场费的同时,也向消费者提价一样。
    
    从资本的自然属性和原始冲动看,是要尽量拉大价格和价值的背离,以获取最大程度的利润,而社会化大生产的目的,则是尽量减少价格和价值背离,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价格和价值的统一,这个矛盾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真正来源,也是马克思推理出社会主义社会必定到来的逻辑基础。
  
    中国目前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社会生产品(尤其是房子)的价格和价值背离过于严重,造成的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在现有体制下解决是可以的,但是资本的反抗会很激烈,甚至发展成为动乱。
    
  
    简单说,中国目前经济危机的解决办法,有两条路,一条是压制资本的反抗,强迫价格回归价值,所谓刺破泡沫干的就是这事;另一条是压制人民的怒火,继续扩大价格和价值的背离,满足资本的需求,直到最后被人民的武力暴动所推翻,以暴力消灭价格和价值的背离。当然还有一条路是向外转嫁危机,不过这个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利,目前无人能学。
    
    很可惜,我们这个所谓社会主义的政府,目前看来选择的是第二条路。所以很讽刺。
  
    压制资本的反抗,需要采取的是政治、法律、经济、舆论但不包括暴力的综合办法,但相对民众暴力而言是社会代价最少的方案,但资本对这几方面的渗透是不可小视的,这是资本对自我保护的自然需求,也是其对抗政府和民众的能力所在。
  
   马克思并未提出具体的社会主义生产的组织方式,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组成和组织方式都是后人自己发展出来的。公有制原意为全民所有,每个人都应该有发言权的民主所有制,会最终异化为政府所有制,令政府具备了资本人格,恐怕是他没想到的。
    
    每个国家的社会都有内生发展的需求。包括自称是资本主义的国家,也在自觉不自觉的引入政府所有制,美国联邦和各地政府拥有全国50以上的土地,而且是不交税的(自己交自己),私人土地则是需要交税的,而政府这些土地,则是在不断的征收中慢慢汇集的。
    
    政府的资本人格化,对美国人民是个利好,因为其之前是资本政府化,对于民众是没有任何照顾的;但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则是利空。作为拥有唯一暴力权的资本,政府是要顾及其民众的意愿的,因为其暴力权是来自于人民授权,但由于受资本追求利润的原始冲动驱使,它也不会完全听从民众对于价格要和价值一致的要求。这种矛盾延缓了美国经济危机的到来,也加速了中国的经济危机的到来。
    
    看起来像个圈子,但实质上还是民众自身的权利意识和维护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薄弱,无法制约住政府资本人格化的趋势,最终反馈到民众自身,就是那种无力感、沮丧感,好像没有暴力就无法冲出牢笼的感觉。
    
    经济行为的基础是人的行为,经济学的实质是人类社会学,人类整体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决定资本和社会之间矛盾PK的走向。
  
    在奴隶社会,多数人只需要当牛马;在封建社会,多数人只需要当顺民;在资本主义社会,多数人只需要当机器上的螺丝钉;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的是多数人去当自己的主人,当主人其实很累,要思考,要前想十年,后想十年,很多人不愿意,结果就退化成螺丝钉了。螺丝钉要进化成主人,是个很艰难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