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净泼在毛 身上的污水》之五十一——“大跃进系列”:刘邓麾下的三年饥荒“五虎上将”

  毛泽东思想群整理

  【导读】三年困难时期,中国饿死人最多的就是四川、安徽、河南、山东和甘肃,原因在于他们忠实执行刘邓的浮夸风路线,为了多征粮创造“优异”政绩,置人民的生命于不顾,将粮食亩产不到400斤谎报亩产万斤以上,甚至最高达到亩产11万斤,然后按照虚假的粮食亩产征收公粮,强行抢夺人民的口粮和种子粮,致死饿死上百万老百姓,让中国共产党蒙羞。下面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五个酷吏的画皮。

  

  亩产十一万斤留念


  


  所谓刘邓麾下的三年饥荒“五虎上将”既是在大跃进时期,坚决执行刘邓一线领导指示的五个省委第一书记。他们是:四川的李井泉、安徽的曾希圣、河南的吴芝圃、山东的舒同、甘肃的张仲良

  从全国范围来说,因为浮夸风饿死人最多的几个省的省委第一书记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他们的个人责任使该省的死亡率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死亡率。这几个人,都是在“庐山会议”上响应刘某攻击彭德怀的猛将。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和罪行有些什么样的认识,又得到什么样的结局。

  一、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

  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是四川浮夸风的强力推动者,在出现饥荒时他的名言是:“中国这么大,哪朝哪代没有人饿死!”。在中央已经开始纠正左的政策的时候,李井泉还扣住毛 的《党内通信》不下发,致使四川的经济复苏晚于全国其他省份。对此当时分管农业的四川省委副书记廖志高(1965年接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后来承认:“在当时的情况下,四川省委包括我自己,在制定、执行有关政策或工作中失误主要有三条:公共食堂解散得晚了,社员的自留地恢复得迟了,这两条比全国其他各省市大约迟了半年到一年;特别是错误地搞反瞒产私分(毛 在浮夸风高潮期支持农民瞒产),虽然时间不长,但影响大、后果严重。这三条失误给群众带来更大困难,对人口非正常死亡问题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是我们应当记取的沉痛教训。”李井泉则一直未见有任何认错的表示。1961年,主持中央一线党政工作的刘邓把李井泉升任西南局第一书记。由于李井泉在三年困难时期的所作所为,在文革中,李井泉被四川人民清算浮夸风罪行,斗得家破人亡:本人被囚禁;其妻肖里在揪斗中头发全部被扯光,最后自杀;儿子李明清因为反对中央文革小组,在武斗兴起后被北京航空学院的红卫兵殴打致死。但是从文革至今,从未听到任何人说过李井泉的好话。参见东夫的《麦苗儿青菜花黄-川西大跃进纪实》)。

  李井泉是邓某的部属:中共中央组建西南局时,任命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宋任穷、张际春、李井泉等21人组成西南局,1952年9月,中共中央又决定宋任穷、张际春、李井泉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第二、第三副书记。1960年10月,恢复中共中央西南局,李井泉担任第一书记。李井泉被称为刘邓修正主义路线在四川和西南的总头子。

  二、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

  官方公布的安徽死亡人数是237万,有人推算达要高于此数。曾希圣积极跟随刘邓,完全否定毛 制定的《农业发展四五八纲要》指明的淮河以北到1967年达到亩产 500斤,淮河以南达到亩产800斤的指示,把毛 和周总理推动的经济建设“大跃进”整成了粮食产量亩产万斤的浮夸风,后来从极左到极右,跟随刘邓搞社会主义大溃退“包产到户”也积极。搞“浮夸风”饿死几百万安徽人,曾希圣没有受处分,反而由刘邓于1962年提拔其兼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搞浮夸风受到毛 批评,后来跟随刘邓机会主义从极左浮夸风更弦易辙在安徽搞极右的“包产到户”,也受到了毛 的批判。据说在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后期,刘少奇主持批判曾希圣,曾希圣连个椅子都没得坐,自己端把椅子参加会议。刘少奇还扬言要把曾希圣批倒、撤职、枪毙。刘批曾不是因为搞“浮夸风”饿死几百万人,而是因为其开始不搞“包产到户”。1965年,邓某将其老部下曾希圣调任西南局书记处书记。文革中安徽造反派将曾希圣从四川揪回安徽批斗时,曾希圣曾说:“我在1962年是刘少奇斗下来的。”毛 后来也证实:“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要开除曾希圣党藉”、“要置他于死地”。曾希圣死于文革中的1968年,至今安徽人对曾希圣仍是毁誉皆有,见徐恒足的《曾希圣和“包产到户”》和茆家升的《“曾希圣和‘包产到户’”读后》。

  曾希圣:第二野战军副参谋长兼豫西军区司令员,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安徽省人民政府 ,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邓小平与曾希圣是亲密的挚友。早在江西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曾希圣与邓小平就在共同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工作上,曾希圣是邓小平的下级。在生活上,邓小平是曾希圣的密友。1939年,曾希圣在延安介绍卓琳和邓小平相识,他是小平和卓琳的大媒人。

  三、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

  吴芝圃先是河南省长,在“大跃进”开始后跟随中央一线领导的指示,以“反右倾”为名,斗倒了当时实事求是的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自己当了省委第一书记,成为第一把手。见徐明的《吴芝圃与河南大跃进运动》一文。河南死人最厉害是信阳地区,河南全省死亡100多万人,信阳地区就占了100万。并且反不弄虚作假虚报产量的“右倾”,有13万干部被吴芝圃下令审查,983人被撤职,275人被判刑,其中县级以上干部50人。但是,吴芝圃却因为忠实执行刘邓路线反而得以从轻发落:1961年7月,中央任命刘建勋为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改任第二书记。1962年4月,邓某将吴芝圃调中南局任书记处书记。他自己曾在检讨中说:“省委和我犯的错误严重得很,罪恶也很大。组织上无论如何严肃处理,我都没话讲的。处以极刑,我也应引颈受戮。”。文革中吴芝圃因为信阳饿死人事件遭河南人民揪斗,死于1967年。

  1979年1月24日,邓小平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主持了给信阳地区非正常死亡100多万人的责任人吴芝圃“平反”,并亲自宣布“对于强加给吴芝圃同志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应予全部推倒,彻底为吴芝圃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并且还称吴芝圃“为中国人民的解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那么,那些“残酷打击迫害”吴芝圃的“三种人”、“文革余孽”,究竟是谁 ?

  1960年10月,当焦裕禄的战友张钦礼听说信阳人民群众被饿死100多万人时,便冒死写信给周总理呼求总理快来救救河南人民。信中愤怒举报指责河南省委犯了掠夺农民的错误,并指名道姓批评了时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吴芝圃。张钦礼将这封信揣在怀里,只身进京搞“非组织政治活动”、“上访”、“告状”反映信阳事件真相。当周总理看到了张钦礼的信后立即接见他。周总理的第一句话是:“你是全国两千多个县中,第一个向我反映真实情况的县长。”“我这个总理没当好”,说着流了泪,张钦礼在一旁也泣不成声……

  吴芝圃所造成的信阳大批农民非正常死亡案,也惊动了毛 。

  毛 在对吴芝圃“信阳案”的批示中曾严厉谴责:信阳出的事件是打着共产党招牌的国民党在实行阶级报复,是反革命复辟!吴芝圃反革命复辟当属铁案!就这样,反革命复辟分子吴芝圃因此“受到残酷打击迫害”,被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并关押起来进行劳动改造。对此,吴芝圃在三次向中央的检讨中,也都承认他是信阳地区的非正常死亡100多万人的责任人,承认自己“对河南人民犯了大罪”!在文化大革命中,河南的红卫兵到四川把吴芝圃抓到郑州进行残酷批斗,斗争他是“屠杀河南人民的刽子手”,吴芝圃不久便病死了。

  就这样,张钦礼便成了“残酷打击迫害”吴芝圃的“三种人”、“文革余孽”。

  1979年12月24日,商邱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以反革命罪处有期徒刑张钦礼有期徒刑13年,罪名还有“文革中紧跟林彪、四人帮和反党乱军” ;迫害老干部(指秦一飞、周化民);挖空心思捏造焦裕禄事迹,欺骗全党,欺骗全国人民的欺骗罪 ;与此同时,兰考县、公社、大队三级干部1200多名被捕入狱,并且被正式判刑。

  尽管张钦礼同志对邓某莫须有罪名拒不接受,并以“事实有出入,不应追究我的刑事责任”,上诉省高级人民法院。但是,在邓某独裁王朝的“依法治国”的“特色”下,1980年8月25日省高法虽然认为原判以反革命性质定罪不当,但却又换了一个“文革余孽”的“马甲”,又按“煽动打砸抢、迫害干部”性质定罪,“毫不动摇”的维持原判判处张钦礼的13年徒刑。

  四、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

  有关山东的“大饥荒”,王兆军的《皱纹里的声音(之一)》中有如下描述:“大量的、大量的人被活活饿死!那时的山东,真可以说是饿殍遍野,尸横村巷。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 的舒同先生,那时任山东省委书记。我的村子,黑墩屯,人口从五八年的一千五百多人降到不足一千人。死去了三分之一!这些死去的人,多是得了水肿和其他因饥饿而派生的疾病……我的妹妹也因为没有吃的,而活活饿死了”。舒同于1961年被撤销山东省委第一书记,保留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职务,下放到章丘县任县委第一书记,1963年调任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

  五、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

  有关甘肃的“大跃进”和张仲良的劣行,见甘为民的《一人说谎,全省遭殃》。张仲良在“庐山会议”上跟随刘邓驳斥彭德怀说:“你讲得不对!就以我们甘肃省为例,一九五七年之前,我们甘肃不产一吨钢铁,去年我们搞了五万吨!难道还不是大跃进?去年我们全省粮食也增产了百分之四十一我们破天荒不再从外省运进粮食!”事实上当时甘肃就有十几个县份严重缺粮,在饿死人。在1959年到1961年的大饥荒期间,甘肃省通渭县发生了与河南的“信阳事件”同样惨烈的事。虽然通渭饿死人数比信阳少,但通渭饿死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远远高于信阳八分之一的比例,甚至还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事情曝露以后,中共中央和中共甘肃省委将这个事件称之为“通渭问题”。

  为此兰州军区出动大批军车从外省紧急运粮。据说,当中央开会时,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曾对张仲良说:若甘肃缺粮,陕西愿支援一些。但张仲良却硬充胖子,反说若陕西缺粮,甘肃可支援他们。后来甘肃全省饿死上百万人的惨剧震动了中央,中央派监察部部长钱瑛率检查团来到甘肃。1960年12月张仲良被免职,汪峰任第一书记,张仲良改任第三书记。1965年8月,张仲良调任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文革中,江苏的两派群众组织都认为他在江苏没有犯什么的罪行,因此打算以他为“革命干部”的身份参加革命委员会。甘肃造反派闻讯,立即派人到江苏要将他揪回甘肃批斗,说“张仲良欠了我们甘肃人民一百三十万血债”。张仲良便没能进入革委会,换成了彭冲。

  最后,讲一个曾希圣“大炼钢铁”的龙门阵:“大炼钢铁”时曾希圣在安徽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炼钢炉”:将一条山沟的两头用土石封口堵死,将山上的树砍一些,推下山沟,然后把铁矿石、收来的铁器推下山沟。再砍一些树推下去,再堆一些铁矿石、铁器,这样堆上三、四层,直到把山上的树砍光。然后放火将树木点燃,烧上几天。等火熄了派人下去一看,到处是烧出来的铁疙瘩、还有没烧完的树木,没烧到的铁矿石、铁器。于是调动人马,将铁疙、铁器选出来,敲锣打鼓,运到县委去报喜:炼出了多少多少吨“好钢”。消息传到四川,不甘落后的李井泉连忙派人到安徽去考察、学习。考察的人回来把情况一汇报,连左得不能再左的李井泉都说:曾希圣真是胡搞,这个搞法四川不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