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人们还沉浸在余额宝收益率跌破4(6月25日,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6140)的讨论时,票据理财市场愈发活跃起来。

  自去年以来,互联网票据理财已逐渐成为业界的香饽饽,专业的票据服务公司积极布局在线票据理财平台,京东、新浪等互联网金融巨头相继杀入。

  延续去年,今年以来票据理财市场发展依然火爆,越来越多的品牌和平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近日,票据市场再次迎来政策利好,让票据理财成为市场的焦点。

  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企业上市或发行票据融资,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

  为此,不少分析人士直言,政策的支持将使票据市场释放更大的转让需求,票据理财平台也将受益迎来发展机遇,凭借安全性高、流动性强、门槛较低、收益较高等特点和优势,票据理财业务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从企业融资需求说起

  银行票据业务本质是票据,而票据作为一种融资工具则与企业融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先来看一组数据,据央行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5。4万亿元,其中由中小型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约占23,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9月19日印发的《支付结算办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也即由银行信用产生的则为银行承兑汇票;由商业信用产生的则为商业承兑汇票(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签发的,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的,由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从上述央行的数据及近些年票据发展情况来看,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率远高于商业承兑汇票。不仅如此,有分析人士也指出,近十年来,伴随着我国GDP增速的不断提升和经济的发展,票据市场规模也迅猛发展起来。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票据签发量为3。4万亿元,到2014年这一数据增加到22。1万亿元,年均增速20。6%;2004年票据贴现量为4。44万亿元,2014年则增加至60。7万亿元,年均增速30%。单就2014年全年来看,全国票据承兑余额和贴现余额分别为9。9万亿元和2。9万亿元,同期年均增速分别为20。8%和11。2%。

  作为传统结算方式、信用工具和融资手段,票据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企业融资需求的增加。同时,票据市场的发展也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大了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

  近日,国内首份票据市场投资报告《中国票据市场投资报告(2014 2015)》中就明确指出,目前我国金融产品及衍生产品的杠杆率总体偏低,很难对实体经济提供支持,票据市场不失为盘活资金的重要手段。

  此前,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也表示,票据融资操作相对便捷,流动性较强,融资成本具有一定的自身优势。

  正是由于这种优势,票据理财服务平台成为链接公众与小微企业的重要桥梁,在这里企业获得了融资与实现了贴现,并且愿意支付合理的利息。这是真正的普惠金融,小微企业需要,经济发展更需要。  

  票据理财也“疯狂”

  随着票据市场热度不断升温,票据理财市场也瞬间火热起来,成为互联网金融在线理财行业备受关注的垂直细分领域。

  越来越多的在线理财平台开始关注并布局票据理财业务,比如京东金融平台、励国理财的“银票贷”、苏宁、新浪等都推出了票据理财业务。

  就票据理财的本质来说,它属于票据质押贷款,投资者通过票据理财平台向需要融资的中小微企业出借资金,而中小微企业将其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给银行,票据到期由签发银行承担本息兑付责任。因此,只要银行不破产,投资就有安全保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对票据互联网理财与银行信用相结合也颇为看好。他指出,此举为中小企业开辟了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创新,又为普通投资人增加了投资理财的选择。

  而就票据理财产品本身而言,其实低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也是吸引客户投资的原因,以励国理财为例,有银行对票据进行验审、查询、托收,形成服务闭环,目的是为票源与平台提供安全保障。

  但是对投资者来说,风险以外最关注的便是收益。由于风险偏好不同,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选择也各不相同。在北京工作的肖飞(化名)从上大学就开始研究股市,工作后每月的工资留下生活费,剩下的部分基本投入股市。肖飞说:“投资股市虽然风险高一些,但是收益也可观,这是我比较欣赏的投资方式。”

  和肖飞不一样,刘唯则更偏好风险系数降低的投资产品,如票据理财产品等。在刘唯心中风险高于一切。他说:“去年朋友介绍开始投资票据理财产品,收益比较可观,最重要的是风险低,这是我能够接受的。”

  而据笔者了解,某票据理财平台发布的4月用户理财报告显示,其交易额较3月增长近300,新增用户数环比增长则超过300。可见,萝卜蔬菜各有所爱,在票据理财的背后也有一群狂热的“追求者”。

  隐忧

  当投资者享受票据理财低风险带来的安全感以及无限的想象空间时,来自平台风险的隐忧悄然而至。

  去年12月中旬的一则消息便打破了这片宁静。继12月13日,媒体爆出“深圳中汇在线的P2P票据理财平台无法提现,2。5亿元待收资金去向不明”的消息,致大量投资者遭受损失,投资者的不安情绪开始躁动,各种讨论弥漫市场。

  据知情人士指出,中汇在线出现无法提现主要原因是借款出现逾期。也有媒体报道称,中汇在线无法提现的主要原因是平台和银行之间资金周转不畅。

  事实上,票据产品本身非常安全,但即便如此票据理财也并非完全没有风险,其风险就在于平台的信誉度以及平台票据的安全性。有分析就指出,在目前监管相对缺失的状况下,平台自律成了安全与否的关键。

  励国理财分析师指出,对于票据理财平台而言,主要的风险包括假票、被止付、被冻结和延期支付等。“尽管由银行进行银行承兑汇票的托管托收,且验票亦由开票行操作,假票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仍然可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有时因为银行流动性问题,或银行要求对可疑票据进行背书补充会导致延期兑付,延期期限不等;二是在交易环节中,即使票据已经在银行托管,也可能存在因为企业的问题存在票据被冻结的可能。”

  而对于假票以及多次质押票等,普通投资者很难分辨出来。可见,投资者的隐忧不无道理。而目前来说,选择可信的平台对投资者来说很重要。

  当然这也是票据理财发展过程中的必经环节。有分析就指出,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隐忧将逐渐消减。因为,随着票据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将迎来洗牌,而那些风险控制能力差,运营有问题等不合格的平台终将退出票据理财的舞台。

  (文章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