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的中国【转载】
文章目录
虚假的中国
舆论导向,只报喜不报忧,是quot ;社会主义quot ;中国的一大特色。外界只知道,quot ;大跃进quot ;、quot ;文化大革命quot ;,是quot ;假大空quot ;登峰造极的年代。在许多人看来,那一年代似乎已经过去,然而却未必:一个虚假的中国,在更隐蔽、更深入的层次上,依然故我。
最近,国内一家并不算太知名的报刊《中国改革报》,披露了一项惊人的调查统计数据。在去年的年度财务报告中,提供虚假资产数据的中国企业,高达92;提供虚假收益数据的企业,则高达98。7。这份引自财政部的调查报告还显示,在前一年的同类调查中,提供虚假资产数据的企业为81,提供虚假收益数据的企业为89;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企业虚报了数据,而这一情况,还在继续恶化。企业虚报资产和收益,自有其目的。比如,为了获取国家投资或政府拨款,国营企业长期扩大虚报其占有的土地和建筑物资产价值;为了最大限度地吸资,上市公司通常将存货也列为资产,以此quot ;壮大quot ;自己。
上市公司的虚报,哄抬了市场,误导了股民。国有企业的虚报,更欺骗了大众,误导了国家。
企业的统计数据出现问题,必然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统计出现问题。为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质疑,有关中国国民经济的各类统计数据,有多大的真实性?诸如,经济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产值、人均收入,等等,有多少水分贯穿其中?
国外经济学家,就一直怀疑由中国官方所提供的统计数据。以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率一项来说,如中国当局报为7到8,国外经济学家则普遍认为应该是3到4。联想到泛滥成灾的假冒伪劣产品、此起彼伏的豆腐渣工程、隐瞒不报或缩小报导的伤亡事故、竭尽掩盖的贫富差距……呈于世人面前的,活脱脱竟是一个虚假的中国。
上行下效,是虚假中国的根本由来。试看官方媒体的报导,涉内,则粉饰太平;涉外,则耸人听闻。美化自己,丑化别国。一切以自己的需要进行裁剪取舍。除了经济领域,在政治、文化、社会等广泛领域,尤其涉及大是大非的历史问题上,北京中南海当局费尽心机的弄虚作假,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或空前绝后的水准。
有道是:在中国,什么话都不能说,只有假话还能说;在中国,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骗子是真的。也许,只有在这两句老百姓的流行语中,还能揣摩到一点真实的中国。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0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