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北地区的一个偏远小县,起诉了一个穷困潦倒,贫病交加的街头卖艺者。这个案子发生在西北偏僻小县,有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小地方落后,官员的胡乱作为的结果。不过以我的了解,这里司法人员专业素养实际上不是大家想象得都要高。办理这个案子的司法人员,应该大多就是西北政法大学的毕业专业人员。而西北政法大学,是中国西北地区非常著名的司法专业大学,在中国大学中排名靠前,目前是非常热门的大学,法官,律师,公安人员的摇蓝。

  说到这所大学,我想起一件关于这所学校的趣事。90年代,大约是为了校庆,校方在其刚进大门最显要的地方,竖立起一座不锈钢雕塑。其基座是代表中国宪法的一本书,宪法之上,用几根不锈钢柱支起一个硕大的不锈钢地球,地球上中心位置,用金色凸显的中国地图。当时我正在西安,给我介绍这个雕塑的是一个同学,公路大学的教授,他给我说:这个学校的学生都开玩笑说:这意思是宪法顶个球。我当然明白,校方本来的用意:宪法是国家的根基,中国是个法治国家,踏入这所大学的学生们,承担着以宪法为根本,建立法治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的神圣的职责。不过,对学生们的玩笑之说,置之一笑,不以为意。

  但后来听说,校方对这雕塑进行了二次改动;第一次把宪法上面的那个地球拿掉;第二次更改是把那种书,也就是雕塑的基座也拿掉了。有人告诉我原因:这个雕塑立起来后,许多学生,还是访客都开玩笑说:这宪法还顶个球?用陕西方言来理解,意思不妙。所以校方认真了,有了第一次改动。但改动之后,那些喜欢玩笑的学生还是说:怎么,宪法连球都不顶?用陕西方言理解更加不妙。所以校方干脆连根都拔了。

  以上故事说明,政法大学的学生,有非常强烈的宪法意识。网友们将小县城的这桩煽动颠覆案,理解为偏远基层司法人员的胡作非为,或司法人员的专业素养低下,实际上是个误会。地方官员,他可以在其它罪名上徇私枉法,民法,刑法案件上,不涉及国家性质的案件上有许多地方可能会有发挥,但在煽动颠覆这样的罪名上地方司法没有必要,也绝对不敢私自出头,这一定是全国一盘棋的考虑。这里我有切身的证据,不过不便明说。这个案子的重要性就在于,他是整个中国走向的标志。政治改革,是趋向普世,文明,还是走向野蛮,黑暗,这个案子将给我们发出明白,强烈的信号。

  这个与西北政法大学的雕塑所给出的寓意大有关系。顶球还是不顶球?要那本大书,还是不要?这实际上是关及每一个人的大问题。莎剧里的英雄哈姆雷特,痛苦地思索着:To be, or not to be。要死,还是要活?最终因搞不清楚,终于变成了个疯子,不过,也只是多了一个疯子。但我们国家的宪法有没有尊严,要不要宪法,用陕西话说:顶球,还是不顶球?解决不好这个问题,疯掉的将是一个13亿人的民族。

  愿西北政法大学雕塑的命运,只是一个普通雕塑的故事,而不是对这个国家和民命运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