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周报(第5期)
文章目录
一、乡村振兴数字说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档升级以来,我国乡村全面发展速度得到显著提升,下面我们就一起通过数据来看看近段时间我国乡村振兴事业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1、截止2020年3月,全国106个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受到通报表扬。2018年底,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一年多来,全国90以上的村庄动了起来,先后动员近3亿人次参与,截止到2020年3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对106个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进行了通报表扬了。使得一大批村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有力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上推开。各地将行动开展情况纳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评估考核,强化督查检查,建立村庄清洁管护长久机制。其中浙江省农办、农业农村厅派出多个明察暗访组,对全省11个设区市的132个村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暗访,村庄环境达到优良率的比例占90以上。
2、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累计采购滞销农产品102。16万吨,各大电商平台销售滞销农产品65万吨。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农产品生产端滞销严重,大量蔬菜、活禽、鸡蛋、水果出现严重滞销;同时城市蔬菜出现供应紧张局面。为缓解农产品滞销局面,农业农村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交通受阻、复工复产不足等问题。在相关政策的扶植下,同时利用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农产品滞销状况得到良好的改善。截至3月30日,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累计采购滞销农产品102。16万吨,累计采购金额55。15亿元;各大电商平台企业爱心助农活动已累计销售滞销农产品65万吨,成功撮合线上交易1240万次。
3、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监测9190批畜禽产品样品,合格率99。71。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2019年畜禽及蜂产品兽药残留监控结果的通报。2019年共完成畜禽及蜂产品兽药检测9740批,检测对象包含猪肝、猪肉、牛奶、牛肉、羊肉等9类产品,畜禽产品样品来源覆盖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蜂产品样品来源为四川、湖北、河南、山东和浙江等5个省份。检测的药物及化学有害物质共18类90种,9190批畜禽产品样品中,合格9163批,合格率99。71;550批蜂产品样品中,合格547批,合格率99。45。
4、2019年全国26万个村、18万个组完成农村集体产权改革。2019年全国已有60。2万个村、238万个组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国已有超过26万个村、18万个组完成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确认集体成员5亿多人。农业农村部推介26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410条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吸引更多的城镇居民到乡村休闲观光。截至目前,2019年接待游客32亿人次,比上年增加2亿多人次,营业收入8500亿元,同比2018年增加近500亿元。同时,2019年各类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超过850万,“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本乡创新创业人员达3100多万。目前,农村创新创业人员平均年龄45岁左右,高中和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到40,创办的实体87在乡镇以下,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5、截至2019年,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超404万公里。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的20年内、交通运输部投入中央资金超过6120亿元,累计建设和改造通乡镇、通建制村公路超过230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超404万公里。其中2019年新改建农村公路29万公里,实施“畅返不畅”整治工程7。9万公里;新增通客车建制村超过9400个,其中贫困地区超过5800个,24个省份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客车;新创建83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两份文件提及2020年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车,实现“村村通”。
二、乡村振兴政策说
为了进一步扶植农村全面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各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村发展给予支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最近有些什么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的新政策。
1、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再提前下达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为助复产、保就业,帮助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外贸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特殊难关,保障基本民生,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面向中小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鼓励发展订单、仓单、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促进中小微企业全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健全贷款风险分担机制。从3到6月,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每月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提高1倍,将受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临时救助等政策保障和就业援助范围。确保城镇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和农民工临时生活补助发放。
2、农业农村部从2020年起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为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农业农村部决定从2020年起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五大行动”包含: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2020年重点示范推广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等9大技术模式,建立“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推广基地”200个以上;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建立“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推广基地”100个以上;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建立水产养殖用药减量模式推广点300个以上;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在辽宁、江苏等12个省(区)建立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试验推广点50个以上;水产种业质量提升行动,建立水产新品种试验推广基地100个以上。
3、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的意见》公开征求意见通知。为在“十四五”期,逐步实现“四好农村路”区域示范引领向全域发展转变,分类有序创建一批经验突出、模式成熟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单位,使农村交通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作用进一步凸显。交通运输部就关于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公开征求意见通知。“四好农村路”示范单位创建工作重点将围绕以下方面开展:贯彻落实习国家领导人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农村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聚焦农村公路管养短板;推动农村综合运输服务;发展完善“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机制;推进农村公路管理信息化;完善农村公路安全保障体系。
4、两部门修订印发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近日,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等三项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在2017年发布的《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7〕41号)、《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7〕42号)、《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管理办法》(财农〔2017〕43号)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同时此前印发的三个办法及《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补充通知》(财农〔2019〕98号)废止。
5、两部门印发《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实施方案》。为进农民就业增收、引导返乡留乡农民工回归农业、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同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日、我国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印发了《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引导企业扩大岗位、开发更多新型业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展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6、2020年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计划下达,全国发放专项扶贫资金14609512万元。近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达2020年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计划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优化完善资金使用、规范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监管。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将按照各地贫困状况、减贫任务和脱贫成效等因素进行分配,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挂牌督战县村和巩固脱贫成效、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支持力度,并考虑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向灾情较重地区给予倾斜。2020年中央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额为14609512万元,其中云南省、新疆、贵州省、四川省、甘肃省分别获得专项扶贫资金1528810、1327629、1232286、1131338、1113880万元。
三、乡村振兴发展聚焦
板块一:产业兴旺
新乡市高店村种植中药多渠道创收
产业兴旺是带领乡村致富最重要的途径,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佘家镇高店村是如何通过产业兴旺实现富裕的。近年来新乡市长垣市佘家镇以“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为导向,在高店村打造虎杖中药种植基地。“虎杖种植加产业发展加集体经济”的带贫模式与政府提供租地启动资金、合作社提供技术、村内提供劳务的“三提供”模式,在土地流转加务工的模式下为村民实现多渠道创收,据悉,高店村85户232名贫困人口在近两年内已通过已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亩1000元的稳定收益;其中46名贫困劳动力在虎杖田地实现就近就业,目前、高店村集体实现每年收入30余万元。未来,佘家镇还将投入资深化开发中药产业链,并带动周边更多村庄产业发展。
板块二:生态宜居
张掖市岸口村积极响应山丹县“拆旧复垦”
农村居住环境整治一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陈户镇岸头村看看在生态宜居方面他们是如何做的。依托山丹县“拆旧复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岸头村村干部对村民进行入户宣传、解读政策,消除群众搬迁顾虑,促使村民自愿搬迁、协助拆旧工作。据悉,目前包括岸头村在内的陈户镇下辖村庄已拆除142户,腾退宅基地共72659亩,有意愿搬迁户139户。为加快推进“拆旧复垦”行动工作,2020年山丹县8个乡镇重点选择在乡镇政府所在地、人口密集的中心村或主干道路沿线,打破村社界限、跨村社规划建设8个生态宜居村庄,计划新建住房543户、拆旧复垦1588户,至目前,生态宜居村庄已签订新建住房协议户32户,腾退复垦已签订协议674户,已拆除880户,已拆除面积43。55万平方米。“折旧复垦”目前已经对山丹县各村村容村民及人居环境的改善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板块三:乡风文明
漳州市西林村移风易俗建设精神文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火田镇西林村看看他们的乡风文明建设是如何推动乡村振兴的。如今,西林村村民正在进行社戏戏台扩建项目,社戏由原来的每年农历正月、三月、五月举办改为每年农历六月举办,对社戏进行简化。为简化社戏,西林村曾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积极发挥红白理事会、老人会作用,逐户做通村民思想。在疫情期间,村里还通过广播播放、志愿者入户宣传等方式倡导动员,共“简化白事,取消红事”10余起,据悉接下来西林村还计划在戏台周边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此外,在良好乡风的引导下,西林村村民积极投入家乡建设,2019年完成了2条村道建设,今年还计划投入262万元完成道路硬化、运动广场建设及饮水渠道建设等项目。以此带动西林村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完成移风易俗工作。
板块四:治理有效
曲靖市戛古村聆听群众甄选干部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大莫古镇戛古村来看看在治理有效方面他们做的如何。戛古村原党总支书记兼主任钱某涉黑案是曲靖市第一例扫黑除恶案件,在该案件过后,戛古村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该村被市委组织部列为重点挂牌整顿村,陆良县把戛古村党总支软弱涣散整顿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压实压紧“三级联动”责任制,走访调研全村1300余户4500多群众,听取意见进行干部甄选,将全村104名党员重新划分为6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实现了村党总支补齐配强。县委组织部门加强村组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及党员履职培训,将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决策部署及正能量通过村党总支、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传达到每个群众,党建文化长廊、农家书屋、红色放映厅等党建活动室,全面提升村级阵地服务党员群众水平。经过一系列措施,彻底转变了戛古村原本的风气,治理成效十分显著。
板块五:生活富裕
百色市凌雷村企业带动增加收入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都安乡凌雷村看看他们在生活富裕方面的成果。凌雷村的生活富裕主要还是依靠都安乡的政策支持与健茂园的带动。2016年都安乡以产业发展促脱贫为根本,多业结合的发展思路,引进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培育创业致富带头带动致富。都安乡健茂园就是在2016年被引进的,主要在凌雷村、农棋村打造的2000亩柑橘扶贫产业示范园。园区采取“党支部加合作社加产业基地加群众”的经营管理模式,村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劳务输出、入股分红等多种渠道增加收入。园区带动单独298户贫困村民获得收益,健茂公司则每年分别按3、4、5、6万元的标准连续4年分红给村民合作社,增加凌雷村村集体经济收入。
四、乡村振兴样板
大流店村产学研一体发扬汉唐古文化
大流店村坐落于山东省济宁市区南部约18公里处,属汉唐文化古村落。全村现有耕地2200亩、人口2055人、党员52人。由于机场路横穿而过,加上农田排灌站距离太远,对传统农作物种植造成了影响,导致村民收入低,年轻劳力纷纷外出打工。
近年来,大流店村大力发展草莓种植业,不仅创建了草莓学院,让大家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还聘请青岛农业大学的技术人员专门给农户上课,每月6次。相比以往种植小麦、水稻,草莓种植业给大流店村村民的收入增长了近10倍。同时大流店村还大力施行精神文明建设与注重引进人才。目前,大流店村将汉唐古村、千年驿站、一里三阁等村内历史文化遗址纳入村庄发展整体规划,先后建设了村史园、驿路文化广场、古玩城等村级重点项目。
此外,大流店村积极与积极与山东农业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合作,实施产学研一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一产、三产联动发展,以草莓种植、文化旅游等互补的特色产业格局正强势崛起。大流店村的蜕变吸引了外出务工人员归乡,年轻人也愿意留在村中,目前大流店村已成为济宁市建设美丽乡村的“金名片”。了解更多乡村振兴内情,请关注公众号八斗鬼才工作室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