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蒸发612亿只是李嘉诚霉运的开始
文章目录
英国公投决定退出欧盟的消息公布之后,香港首富李嘉诚成了最“受伤”的华人。在英国公投结果宣布以来,其旗下上市公司股价接连受挫。4家旗舰上市公司的市值在两个交易日累计蒸发71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12亿元),相当于港股上市公司碧桂园的总市值。而从长远角度看,李嘉诚也将面对英镑贬值带来的资产贬值。
各位还记得否,近几年李嘉诚大规模撤资大陆的行为在去年引发激烈的讨论和争议。我本人的本行是给企业做战略研究的,尽管我已经转型,不在做这个行当了,但是李氏的战略幼稚还是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所以就写了篇小文《李嘉诚大张旗鼓撤资大陆并不明智》(2015年9月)。照录如下:
近两年,李嘉诚大规模撤资大陆一直为舆论所关注,尤其是为房地产界所关注。李嘉诚的举动也被视作中国经济,尤其是房地产将会出现大规模调整的先兆。同时,李嘉诚的战略举措也被认为是“未雨绸缪”,是很有前瞻性,非常明智的。
事实上,李嘉诚的如此大张旗鼓地从中国大陆撤资,存在两个重大疏漏。一个是小看了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实际影响力。另一个是太拘泥眼前的经济利益的得失,使得李氏家族失去了未来在大陆发展的政治根基。
小看中国经济在全球中的实际影响,对李嘉诚而言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大规模地从中国撤资,而且大张旗鼓,就是缺乏足够的“雅量”和远见了。
之所以说,李嘉诚小看中国经济的实际影响可以理解,在于,这样的看法在全球都很流行,很普遍。认为中国只是一个资本主义的追随者,一个后发国家,一个“新兴经济体”,是靠人多工资低的“人口优势”挣钱的。尽管制造业规模全球第一,但都是“山寨货”,没啥技术含量,也对销售渠道没有控制力,无非赚个血汗钱。而且,印度啊,越南啊,这些更有人口优势的国家,会马上替代中国。
关于,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实际地位,可参看我在去年10月的一篇文章《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被严重低估》(百度之)。我的总体判断是,从1992年起,从中国一开始决定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就已经是全球经济格局的实际主导者。此后全球经济中所陆续发生的大事,都和中国有关。
1990年后日本之所以深陷“失去十年”,是因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替代了日本制造。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真正原因与日本相同,也是因为其制造业难以与中国竞争,导致国内经济空虚,本币高估。1990年代末,2000年代初,美国之所以出现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的“新经济”现象,原因依然在中国:中国借钱给美国消费,所以美国高增长;中国出口低价商品给美国,所以美国低通胀。
2008年美国之所以出现次债危机,原因还在中国。美国之所以出现大量无力偿还房贷的穷人,原因是中国吸引美国企业将大量制造业务转移到中国,导致美国产业空心化,潜在就业机会减少,最终导致普通百姓的收入难以增长,甚至连年降低。当时美国之所以信用如此宽松,甚至银行以零首付的方式贷款给穷人买房,原因在于中国把大量外汇储备都借给美国了,买美债了。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中国人一方面抢了美国百姓的饭碗,让他们变穷,另一方面又大量借钱给变穷的美国人,让他们买房。
中国经济基础在制造业,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又在哪里?在精密复杂的分工体系。分工自古就有,但中国制造业如此复杂精密的分工体系为历史空前。中国制造业的单位主体不是企业,而是由复杂精密分工体系所形成的产业集群,是一个区域。如果你盯着企业看,你是看不出中国制造业的门道的。
这使得中国制造形成三大优势。成本低、规模大、决策分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决策分散。这使得中国制造业能够紧扣市场需求、反映迅速,大大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及时性,同时大大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中国制造业复杂、精细的分工特征也体现在零售上,零售制造互为齿唇。中国零售最典型的模式就是“小商品城”:一个很大的场地,被分割成密密麻麻的微小摊位,每一个摊位就是独立决策主体。这个模式和欧美的“沃尔玛”模式截然相反。沃尔玛是集中决策,而小商品城是分散决策。马云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把“小商品城”的零售模式搬到网上,当然,房地产泡沫也帮了不少忙。
总体来说,中国制造业模式和零售业模式,可以用“人民经济”一词来概括。参与者是密密麻麻的普通的人民,所服务的对象也是密密麻麻的普通的人民,而且是全球的人民。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是最接地气的,拥有最扎实的民众基础。这是中国经济最大而优势,是其他任何经济体都不具备的。而且,在未来这个优势将会愈发明显,中国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也会更大。
那么,中国经济中这种特殊的分工模式又来源于哪里?答案是中国人的人格特质,精神特质。有史以来,中国人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而中国之外的任何文明,包括欧美的所谓现代文明,象中国一样程度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从未出现。这种人格和精神是在历史中形成,并通过文化进行传承,这个文化就是儒家文化。
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模式是拥有雄厚而博大的历史基础和文化基础。
所以,李嘉诚看不到中国经济优势核心所在,对中国经济失去信心,有谅可原,因为这的确太复杂、太深奥了,是不?
但是,作为一个与中国政府打了那么多年交道,而且受到如此礼遇的举足轻重的人。一看到中国经济有风吹草动,撒腿就跑,而且大张旗鼓地跑,从哪方面都说不过去,缺乏基本的厚重和稳重,也导致自己经营多年的政治信誉轰然倒塌。从长远看,这得不偿失。(微信:新心性主义)
后记:
还想说两点。一是,如果你想在未来的全球经济舞台上混,不理解中国是不行的。而现在的主流的精英们恰恰没有能做到这一点的,李嘉诚只是一个代表和典型。实际上,不仅外国人和“香蕉人”不懂中国,即便国内的主流官员和学者也不懂中国。二是,据我的经验和观察,买卖人,包括所谓的“企业家”,都是缺乏大智慧和战略思维的人。在历史中,从未有任何买卖人、“企业家”真正被人尊重和铭记。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