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亚通隐瞒股民?真相在此!
文章目录
近日,业内一位朋友推荐给我一篇文章,《怡亚通究竟对股民隐瞒了什么?》,让我谈谈看法,本着吃瓜群众八卦的敬业精神,我搬着板凳仔细研究了这篇文章,看完不禁笑喷,又是标题党的杰作,危言耸听的标题,拙劣的观点,难怪怡亚通至今没有出面回应,稍微懂点快消常识和财务知识的人,一看便知真伪。
言归正传,笔者作为快消行业的分析师,一直关注着怡亚通的发展,也曾对怡亚通的发展模式、管理模式进行过深入了解,怡亚通近几年来发展确实迅猛,关于”三合战略“的是是非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结果看,这个战略还是比较成功的,对散乱差的传统商贸行业进行了大洗牌。但就如一个人暴饮暴食会导致消化不良,怡亚通高速发展中,也必然伴随艰难曲折,安徽怡亚通所爆出的股东纠纷,就是消化不良的典型,作为旁观者,笔者今日不做是非分辨,只从财务角度,为大家分析,怡亚通是否真对股民隐瞒了什么 ?
文中第一条便是指责怡亚通强行干涉怡成公司财务独立,要求合资公司资金归集至总部,影响了怡成公司运营。然而,怡成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其本身就是独立核算的,不存在其他企业强行干涉其财务独立的逻辑混乱之说,作为集团公司的控股公司,怡成公司的资金使用管理按照怡亚通相关制度流程执行,接受怡亚通资金统一收付的管理方式也无可厚非。而怡亚通作为上市公众公司,资金管理既是公司日常财务管理的重点,也是监管部门监督的重点,资金归集作为资金管控的一种手段,也体现了公司利益最大化,效益优先、计划性原则及控制风险原则。笔者曾采访过许多传统经销商,发现糟糕的财务管理,是许多传统商贸公司的软肋,怡亚通的整合也确实为合作伙伴带来规范化、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但如何取得合作伙伴的理解与支持,接受上市公司的财务规章制度和规范核算管控要求,也是怡亚通需要考虑的课题。
文中第二条直指怡亚通指使合资公司财务虚增利润,通过虚增上游厂家代垫费用,虚增利润。从技术层面,这招是可行的。但据笔者了解,快消行业上游代垫费用是一个动态数据,经销商根据与上游厂家的合同约定或促销政策进行费用代垫,财务按照权责发生制计提代垫费用,而厂家核销返还代垫费用都有一个周期,一般3 6个月不等,因此,经销商计提的代垫费用与厂家对账认可的金额,因时间差因素有所差异,也是正常的,若据此武断得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结论,有极大的泄私愤嫌疑。笔者再提醒一句,既然是检举揭发,就应该拿出确凿证据,单凭一张电脑截图,就揭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未免有点天真与草率。不过俗话说,看热闹不嫌事大,忽悠不明真相的股民目的应该是达到了。
文中第三条:“利用怡成公司向金融机构借款,掩盖被担保控股公司严重亏损真相”,笔者就有点不明觉厉了,这句话暗含两个逻辑,那就是:“只要银行向哪家公司提供贷款,就能掩盖该公司的亏损”或者是“银行不会向亏损公司放贷”。很显然,这两个逻辑都是很荒唐的。银行放贷的标准,一般综合考评企业的偿还能力、负债率、资产变现能力等,企业盈利只是其中因素之一,但绝不是必要条件。文中还附上了怡亚通为怡成公司担保的公告截图。据笔者先前对怡亚通整合模式的了解,合资公司的正常经营运转,除了怡亚通对合资公司除了投入注册资金、运营资金以外,还会向金融部门进行融资。对外融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必要工具和法宝,企业财务管理的成功,必然是充分发挥负债经营的杠杆效应,这些合情合理且合法的融资途径和权益保障措施,却被别有用心的歪曲解读了。
说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笔者见证过许多经销商朋友的起起伏伏,感慨颇深,再啰嗦几句。笔者曾有位朋友,一直是某知名快消品牌的代理商,10多年前生意规模就上亿了,在当年4万亿投资的刺激下,银行整天求着他贷款,让他感觉银行的钱不花白不花,于是不断银行融资扩大生意规模。几年后,生意做大了,负债率却越来越高。随着电商崛起,快消行业利润下滑,成本攀升,加之内部管理不善,生意江河日下。更要命的是,银行压缩贷款规模,这位朋友四处融资,担保公司、民间借贷、员工集资,每年的融资成本远超公司盈利能力,资产迅速萎缩,很快资不抵债了。前段时间听说他寻求与怡亚通合作,经过尽调之后,怡亚通婉拒合作,如今仍在苦苦支撑。相较于笔者的这位经销商朋友,怡成公司还是幸运的,有上市公司的资金背景,抗风险能力远高于单打独斗的传统经销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笔者最后想奉劝怡亚通及这位合伙人 :流通业寒冬,时日艰难,与其相互厮杀,不如坐到谈判桌前,化干戈为玉帛!
也提醒各位吃瓜群众、广大股民,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了!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