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人生》纪实连载(34)--私营科研所【转载】
文章目录
2017。4。18 (34)
22 私营科研所
张仲安从省城风尘仆仆回到青神,立即着手申办专利技术应用研究所。在一个交通不便、信息较闭塞的县城率先成立全国第一家私营科研所,对于青神县政府各有关部门,都不是一件小事。
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历来非常重视张仲安这个非常特殊的典型人物,他能回家安置,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做过许多工作。他能坚持带病长期搞孵化科研、发展养殖业,县政府各有关部门也克服困难做了大量工作。如果县上不扶持他这样一个九死一生的一等伤残军人,他连住院治病医疗费都难解决,他还搞什么科研?这些年,有些地区的财政收入不好,民政部门为解决伤残军人的医疗费用问题,很费劲。青神县是个不大富裕的县,但对伤残军人的各种问题,都解决得较好,关心得很周到。张仲安从回乡起至1990年前,定在医院的病床位从未撤过,时常是病情好一些,赶紧回家帮妻子料理几日,病情加重,立即又回到医院住院,他的孵箱和养殖业研究,全是在这种状况中进行的。可以想象,像他这种特殊情况,10年间,县民政局为他的医疗费问题要操多少心啊!?
张仲安能从孵化逐步发展成为养殖大户,县科委的功劳也是不小的,他们一发现仲安这条科研苗子,立即就登门扶持、引导,帮助他一步步走上开发专利技术的科研大道。如果没有县科委的关照、培养、保护和支持,仲安最多不过发展成一个孵禽小老板而已,哪能发展到想成立私营专利技术应用研究所的规模?
可这次张仲安要成立私营专利技术应用研究所,直接影响到县里某些部门的编制、体制,他们就不得不慎重考虑了。
专利技术说起来很神秘,实际上许多专利技术是很简单的,它常常产生在人们思维意识的一闪念之间,但是,一旦得到社会承认和开发,它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价值常常会产生十分惊人的效果。
清代应试考生谢松岱几次由南方进京考试不中,考场中研墨之麻烦使他感触很深,灵机一动,想到研墨到考场外卖。他将墨研好端到考场外卖,果然,应试举子们争相购买。后来,他在北京开办一研墨作坊,取名“一得阁”,从此,“一得阁”墨汁便经久不衰,世传至今。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企业家约瑟夫,原先是个放羊的牧童,他常常牧羊时一边读书一边放羊,为了防止羊群冲出铁丝网围成的牧栅,他模仿蔷薇的刺做了许多“铁刺”缠在铁丝栅上,从此,带剌铁丝网诞生了。后来他的这项发明广泛运用于牧场和陆军战地防御,他便发了财成了大企业家。
专利技术当然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专利技术和应用专利技术将具有十分宽广的美好前景,作为县一级管理此项工作的有关部门,无可非议的当然会想到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张仲安成立私营专利技术应用研究所后,今后政府要成立这类所,会不会重复?编制咋办?因为他在名义上占了县里一个编制。
由于这个原因的影响,县工商部门等有关单位积极支持张仲安成立私营专利技术应用研究所,而另外有的部门又不太愿意他成立这样一个科研所。
事情一开头就这样僵持不下。
出现这种状况,一些领导就劝仲安,说:“仲安,县里平时对你那么好,这次有些同志不愿意,你就别搞了,免得伤了和气。”
张仲安开初也想作罢,可心中那团在省城燃起的大干事业之火却怎么也难以熄灭。他想,现在正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关键时刻,国家机关即将精简,山上的“老虎”正准备纷纷下山,工厂、企业正在改革,普通老百姓跃跃欲试“下海”,县里的能人志士多得很,很可能就会终身遗憾,决不能放弃这个机会!
这仲安这么一想,雄心又鼓起来,天天去找县上有关部门商量,强烈要求创办私营专利技术应用研究所,反复向有关领导同志宣传成立此所的意义。
不久,省专利局和市科委等有关单位都知道张仲安想办私营科研所遇到难题的事。为了帮助县里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省专利局龚战和局长亲自带领实施处主任到县里和有关部门一起研究支持张仲安开办私营专利技术应用研究所之事。经过几次反复磋商,县里各部门终于统一认识,决定鼎力支持张仲安办科研所。申办科研所报告批准后,张仲安开始紧张筹建青神专利技术应用研究所。
此时,张仲安的养殖业全在农村,成立专利技术应用研究所后,全家仍住农村就不合适了。全国各地的用户来函或上门联系业务,会有诸多不便,青神县专利技术应用研究所的牌子挂在乡下竹林深处农家茅屋下,也显得有些不伦不类。要正正经经办好这个研究所,张仲安全家得进城,要进城就得在城里买房子。
为了买房子,张仲安拖着虚弱的身子跑遍青神县城,观看调查了好几处房产。他的财力有限,买临街门面口岸好的房子,他掏不起钱,买背街交通不便的房子,客户上门不方便,买多了,财力不足,买少了,不够用,难!最后,在县劳动局局长李天祥的支持下,他才买下该局9间就业人员住房、租用100多平方米办公用房,落实了200多平方米住房问题。
经过二十多天的激战,1991年1月20日,张仲安的“青神县专利技术应用研究所”在县城花园街7号正式成立。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私营科研所,从省长启发到挂牌成立,仅仅只用了20余天的时间。在这短短的20多天里,不仅花费了张仲安一家许多心血,也花费了省科委、省专利局、市科委、市专利所和县科委、县工商局等几级政府有关部门很大精力。因此,成立大会这天就显得特别热闹。
成立大会这天,青神县城花园街7号门前张灯结彩,城里许多干部和群众自发到门前祝贺放鞭炮,城乡镇政府和一些单位,还送来了现金和锦旗。
省科委、省专利局领导亲自带领干部到会祝贺。
市科委、市体改处、市专利事务研究所领导和管理干部满满来了一大客车。
科技日报、四川日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四川农民报、四川科技报、四川青年报等七八家报刊记者到会采访。
成立大会头天,张仲安还在医院输液,嗓子发哑,讲不出话。成立大会这天,县上领导关切地对他说:“仲安,你要是实在讲不出话就不讲吧,我们找人代你念。”仲安说:“不,这是我一生中重大转折的大事,我一定要讲。”
论到仲安讲话时,他在面前桌上摆了一排凉开水杯子,一边讲,一边灌凉开水促使声带发音。人们望见他憔悴的身影和不断喝水的艰难模样,无不打心底敬仰他的骨气和事业精神,许多人心里想:像他这样谁都不知道能活几天的人,能这样亡命地执著追求事业,真是太不容易、太难得了!
成立大会结束后,省、市科委和专利局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机关干部全都悄悄走了,没任何人收张仲安的礼,没任何人收张仲安的钱,等到张仲安发现客人们都走了时,汽车已开出大街老远。
张仲安立在路边望着远去的车影不停挥手,两眼热泪如泉涌,吧嗒吧嗒直往下掉。心里不停念叨:谢谢你们啦,好人啊!
张仲安的私营科研所就这样成立了。他的毅力无疑给了人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在曲折复杂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会碰上许多发挥自己才干的机运,但是,机运本身同时必定夹杂着许多令人动摇不定的阴影,这就是需要智慧和胆识,有智慧和胆识者,能抓住机运大干一番事业,无智慧无胆识者和有智慧无胆识者,都只能束手站在路边呆呆地目送机运之车扬起尘土开过去。张仲安有智慧有胆识,他抓住机运,登上战车,又进入了人生奋斗的新领域。
(未完待续)
明日看点:
科研所成立后的第一仗便是推广孵禽薄水温箱,1991年张仲安大胆投资八万多元打广告,咨询信件和订单像雪片一样从全国各地飞来,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注:本文连载已获得作者康纲联和张仲安本人许可。
张仲安现任四川翠微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拥有七项专利,数十项实用技术;是中国第一个私营科研所创办者;2001年他的专利“竹汁液制取方法”获得伦敦国际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7-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