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层面:
  自2013年钱荒过后,开启了中国货币从数量型到价格型的过渡和转变,也标志着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开启,而人民币国际化的过度激进,而没辅以的人民币国际公债等(我感觉有对内欺骗味道),更让我看到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所引发 的汇率市场化 最终将以人民币贬值为收尾,而这时间点应该在2014年进入拐点2015年形成趋势,2017年前后 人民币进入深度贬值通道。这里重点阐述中国,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可能会先于中国而贬值。(至于会不破6到5 然后再贬值 这个我保留意见, 慢慢贬值 趋向于10是趋势)
  资本市场层面:
  2014年10月以后随着QE效应的衰弱,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缩减,全球大宗熊市即将开启(对农产品大宗保留意见),而新兴市场的股市和经济也即将迎来一波风雨欲来的危机 ,相对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等股市因为在高位,所以如果此轮流动性收缩,最终导致这些国家泡沫破裂 而这一轮破灭可能会让这些国家的股市起码十数年恢复不了元气。相对来说中国股市处在低位,总体估值相对较低,这其中内在逻辑可以解释未来的几个方向 1一直保持2000中轴附近徘徊 上下浮动不大,等全世界新兴市场爆发流动性经济问题以后,顺势开启结构型转型慢牛 为国家扶持类型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后手式玩法)2 在2014下半年开始开启一轮为其23年的牛市,最后结束于2016年前后,这波行情的区间 取决于国有企业和养老金的解困及套现程度,股市IPO如此少,侧面也验证传统利益集团的强大,老人不让新人进来筹钱,
  微观及产业层面:
  随着20162017开始中国进入刘易斯拐点人口断层的显现 ,中国劳动人口的断崖式下跌,人口红利减弱,人力成本的大幅上升已不可避免,传统的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和向中西部人口大省迁移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而作为补充,这些产业中可转型升级产业的半机械化半机器人化半智能化大有可为之地。而传统的东部及沿海发达经济带的服务业及其他新产业的比重将大幅提高,当然潜台词就是沿海及发达城市经济带的人们 生活成本即将大幅上扬,比较明显的标志是上海几年前的地铁提价和最近的北京地铁提价,还有上海推出的英伦出租车起步价调价等 都暗示着以后生活成本的上扬的前奏。作为城市化的主流服务业及新兴产业的需要不少数量的人来维持,而未来几年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且城市的高房价此时已与这个趋势对立,不过在趋势面前 房价又算得了什么呢?作为生活成本上扬的补充 房产税或者差异化房产税的衍生必然出场,房价长期下行趋势已经成立,当然这个剪刀差砍向的肯定是传统的得利10多年的房产食利集团——所谓的以房养老纯粹缓兵之计。
  农业作为补贴了工业化和城市30年的立国之本的产业,已经被剪刀差和补贴了工业化和城市化30年了,现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反补农业的趋势也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未来十数年内农副产品的价格趋势将是一直上行的,而最近农副产品的暴涨暴跌及收购和整合也只是大资金的提前布局话语权罢了。
  08年4万亿放水及收尾的衍生几种情况
  08年的4万亿暂时拯救的中国经济也为产业迁移及转型争取了不少时间,但是弊端和衍生被地方债和房产价格不断扩大,为了不让主枝干政府及国有大行在以后的危机中不至受损太严重,央行不断提高了准备金,此时开始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开始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影子银行兴起,当然这些都在上层智囊的意料之内,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民间资本接盘泡沫资产付出代价 为转型和度过危机留足时间,从哪些地方看出影子银行的兴起呢 :1。各类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各种宝的兴起 各种P2P集资及贷款的大行其道,各种理财借贷公司产品开始在超市摆地摊,这种全民形式高利贷盛宴时间不会再超过3年,随着美元借贷成本的上升这种理财及宝产品的收益以后还会更高。而很多人关注保本的时候可能没关注取回本金这一块(发行者的后手啊)2债务牛市的的持续发酵吸引更多的资金长债短借,也为以后的流行性危机之后债务熊市埋下了伏笔。3。前期的廉价美元借贷为影子银行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以后随着流行性相对紧缩,这个资金以后会越发紧张
  当然这次收尾最终会以普通民众接盘泡沫资产为收尾, 这个收尾过程政府及银行也是会受损的只不过站总量来说相对受损轻点,顺带提一下在收尾中后期,政府会下降部分准备金来麻痹很多人的直觉,估计快了。。。影子银行一般去向都是地产及地方基建项目,条条大路通。。。。

  寄语: 危机危机 危与机并存 中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还是充满机遇的 有阴必有阳,月赢则缺 事物无完美,有舍必有得,浮躁者必须为你的短期利益沾沾自喜,而也必然为你的长期利益受损付出代价。远见者必须经受短期利益的受损和别人的非议,而你得到的长期利益必然会为你的人生台阶助力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