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中国主导世界。
文章目录
疫情过后世界的样子
中国将成为世界秩序的主导者
1。处置方式不同
当前世界处于疫情的大流行时期,而对疫情处置的方式方法反映出各国在政治与文化上的极大不同。在经过疫情的洗礼后,东西方社会在发展上会不会达成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而中国会不会成为世界秩序的主导者。
《世界是平的》的作者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体现在疫情处置方式的不同就是“松”和“紧”文化的不同。
像是新加坡这样的国家,属于“紧社会”。在“紧社会”,政府会通过严格的管控措施来强化好的行为。而之所以有这种运行模式,是因为这些国家往往在历史上经历了更多的挫折和灾难,比如更频发的自然灾害、战争、饥荒、瘟疫等等。也就是说,他们用血的教训换来了一套严格的社会运行准则。
但是美国、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属于“松社会”,相比起遵循规则,松社会更在乎个人的自由空间。按照前面说的逻辑,形成这种社会文化的原因,是这些国家遭遇的灾害和威胁相对较少,环境舒适。
疫情过后这种“紧社会”“松社会”的不同社会状态会不会产生变化。资本主义国家治理方式会不会像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变得“紧”一些。
2。以意识形态画地为牢
《纽约时报》有篇报道:《为了控制疫情和击败病毒,与西方民主基本价值有所冲突的政府限制性措施可能是必须的》,评价了意大利封城的举动。虽然主流西方国家也有紧急动员体制,能赋予政府有足够的权利应对战争、大型公共卫生事件,但此次疫情显然没有得到西方主流国家足够的重视,并将中国抗疫行动标签化。
几乎是所有主流西方国家都会把中国正当的抗疫措施先入为主的上升到意识形态问题,认为使其行为正是中国不民主的反映。而西方“民主”国家重视人权与个人自由,不可能采取封城措施。
那这样就是民主就是自由了吗?中国的限制人员流动就是不自由不民主了吗?难道只有资本主义的民主才是民主,社会主义人民就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独裁统治中?
这些问题我想会像中国改革开放要实行市场经济政策一样,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成果中被逐步认可。因为“市场经济”仅仅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种客观的经济运行方式。
3。“封城”只是面对疫情的治理方式而已
疫情过后,各国因意识形态产生的偏见想必会缓解很多,不论有意无意“他们”更应该了解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只是因国情不同产生的不同发展方式罢了。这种意识形态的标签效应也会在随各国携手解决各个重大问题中,逐步模糊、淡化。
政治是为了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矛盾而存在。在过去70年中,美国拥有全球领导者的地位,不仅建立在财富和权力之上,而且同样重要的是建立在美国国内治理,提供全球公共财所产生的合法性上,以及召集和协调全球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意愿。
但自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开始不断强调自身利益,似乎在主动或不得不放弃全球领导者地位,不断损害其盟友在内的各国各组织利益,不断制造摩擦。此次世界范围内的新冠病毒大流行正在对中美领导力的测试。如在世界范围内美国不再行“众人之事”,去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那它终会被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替代。
转自:日韩防灾速递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