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期待已久的会议终于落下了帷幕,一些消息也尘埃落定,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基建刺激不及预期,但是货币政策超出预期。

  1

  从年初开始,就有很多媒体炒作“50万亿投资计划”以及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新基建”,我都专门写过文章来驳斥 前者是项目投资总额,而且是计划内的,而后者的体量不够大,因此,撑不起股市两大基建概念。当然,炒作有个预期就行,我还说了这个概念一直会炒到会议前夕才会熄火。

  这次我们首次没有确定GDP的目标,将精力集中在当前的工作上。实际上,即便制定目标,意义要也不大。定高了和定低了都不合适,而且下半年,经济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正如4月和5月的复苏之旅一样,未来可能依然有些意外情况发生。

  而股民们最为期待的投资计划上,我初步计算了一下,投资加债务加赤字,比去年大概增加了3。7万亿(可能有误差,毕竟数据收集还是有点耗费精力),这个增幅可以说比起前几年的GDP增速还要低一些了。

  其实背后的原因不复杂,投资需要钱,如果一般预算内收入不够,就只能用赤字来补了。实际上,2020年,赤字率已经安排到了3。6,算是很大的提高幅度了。当然,这和美国不能比,估计美国今年赤字比去年多4个百分点,而这些赤字将转化为国债。但是美国国债似乎可以无限量推升,今年大概率提升到27万亿美元,一年抵过去五年。尽管所有人都心照不宣,这就是个庞氏骗局,但是没人希望美债违约,而且短时间内也看不到美债违约。

  股市已经反映了当前的这种情况,从周三开始,股市就开始跳水了,在周五,盘中则大幅下跌。这一点,我在周三就提前发出了预警:

  


  2

  以上是财政政策,而我们还有另一大工具是货币政策,这点被很多人忽略了。这次我们明确表示,要引导货币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去年M2增速平均在8。5,那么,今年应该会维持在10以上了。

  其实从3月和4月的M2已经看出了端倪。之前我以为这仅仅是因为特殊情况下出现的偶然,没想到现在已经成为了全年的目标了。前不久,我已经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今年M2不会低于10了。

  目前看来,这个目标还是有希望达成的。前两个月的CPI相当于已经对货币已经做过压力测试了,未来如果CPI跌破3,我们大概率会启动降息。目前看来,猪肉批发价格从高点已经跌去了30,未来可能带动CPI继续下行。在2016和2017年,我们也定了货币增速的目标,不过后来没有达到。而今年,企业的贷款和存款十分积极,这是推升M2最重要的力量。

  当前面临的问题是,这些贷款并没有大幅度转化成为投资,这个可以从固定投资的数据上反应出来。而居民的贷款增速并没有大幅增长,特别是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房贷),和去年的月度平均数据差不多,这意味着买房情况和去年差不多。

  货币如果不能转化为投资和消费,那么对GDP的拉动作用就较小,这些货币就会更多去推动资本市场,或者在金融市场内部打转。

  3

  所以,我对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有两个预期:

  货币增速在10到12之间时,房地产市场总体和去年差不多,城市之间出现分化。如果大于12,绝大部分城市将上涨,如果低于10,绝大部分城市将下跌(如果不出现所谓系统性问题,则基本不会发生)。这里所谓绝大部分,70个大中城市里面应该超过60个。

  而股市,当前由于基建投资预期落空,情绪上是利空的,但是有货币政策的利好在,也排除了大幅下跌的可能,预计未来将在上半年的高点和低点之间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