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活着,就必须吃喝。
  
  “神仙”,“不食人间烟火”;可是,除了幻想传说,你看见谁成了“神仙”?况且,按照中国传统神话,协助玉皇大帝总管各路神仙的王母娘娘,还有“蟠桃会”;神仙们吃桃喝酒醉了,还有“醉八仙”呢。中国古籍中也有开玩笑的,说那“淮南王刘安”成了神仙,不知怎么得罪了玉帝,被罚去看守厕所;天上既然有厕所,可见神仙们仍然要吃要喝呢。
  
  “植物人”不要吃喝,躺在那儿,靠静脉滴注营养液以延续生命。不过,那是病废的“植物人”哪,谁愿意做“植物人”呢?
  
  散文家张中行老先生《负暄三话》中,描写了一位有名的装帧插图艺术家,胃有怪病,吃家常食物不能吸收,于是靠喝啤酒维持生命,号称“酒仙”。谁想要去当那样的“酒仙”,只怕还不够格呀。
  
  普通人,每天都要吃喝。这吃这喝,名堂也最多。
  
  人,获得温饱后,就注意吃喝的质量了。中国北方民间过去口头禅,要求“吃香的、喝辣的”,堪称最一般的代表。
  
  我先以“吃”为例,来看看正常的各个档次吧。
  
  早餐。王蒙先生著名短篇小说《坚硬的稀粥》,已经有过描述。在北京,过去,一般人传统是吃稀饭馒头,就一点“咸菜”也就是腌萝卜之类;一般稍有钱的人家,还就上一碟“六必居酱菜”。有钱“增加营养”,那就加吃一个鸡蛋。或者,喝一碗热豆浆,来上“一套煎饼馃子”就是一块煎饼夹两根油条吧。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了,生活也要改善。年轻人要吃面包喝牛奶;“讲究”的要吃“西式早餐”,上店子来一份火腿煎蛋加咖啡。这样,单是早餐,就从几毛、一元钱,到几块、十几块、几十元人民币,拉开了不同档次。
  
  在广州,讲究一点的,早餐是上“茶楼”去“吃早茶”,除开茶水,有各种点心食品;价钱嘛,从每人十几元到上百元人民币不等。
  
  我们湘潭市,如今早餐品种也大增加。除了上述过去北京人的吃法,还有米粉、面条、“钵子饭”等等。一般吃一碗米粉,也就花上一元多到上十元钱。那些“讲究”的,就同于如今的北京或者广州吧。
  
  我的早餐,我这几年已经习惯:早上起来,喝一大杯隔晚泡上的菊花、苦丁茶;然后,再吃几片饼干、一个苹果。菊花,我买四块钱一包四十克的;知道有好几种贵的,我不买。苦丁茶,我买十块钱一包五十克的;知道有贵的,每五百克两百元、五百元、八百元,那贵的我还喝不起。饼干,我吃一块五毛钱一筒三十片的“早餐饼”,每筒可吃四、五天。这种饼干放了糖;以后我夫人有“社会养老保险”拿、我女儿能挣钱管自己,我家生活费增加了,我要改吃不加糖的饼干,那可贵得多。比如一种“海苔蔬菜饼干”,三块多钱一包,不足二十片,只够我吃三个早上。苹果,我夫人去买的,从每五百克一元多到两元多;我知道有好的,有每五百克三元多、五元多的,还有“进口蛇果”要上十元的。
  
  健康专家建议,每天要吃一百克水果。我就在早餐吃这一个苹果,自以为“一举两得”。我知道,每天都吃水果,在一般中国老百姓,目前,还属于“高消费”呢。
  
  我现在的早餐,每顿大约一元多钱。就是这样的早餐,如果要“讲究”,也可以花上几元、十多元钱一顿哪。
  
  接着说中、晚餐,这回以我作例子开头。
  
  中午在家,主食米饭;一个荤菜,肉、鱼、禽类;一个豆制品,或者蛋类;一个蔬菜。这样的食谱,每人至少要三元多、多则要到十几元。晚餐我吃面条,就一点中午剩下的荤菜,再炒一个蔬菜,也不会低于两块钱吧。这样核算,我个人每月单吃饭,就要花至少两百四十元人民币。我是中学高级教师,每月工资收入一千六百元人民币,目前要管老婆和女儿共三个人生活,这样的伙食,差不多也达到“小康”水平了吧。
  
  如果“在外面吃”呢?在湘潭市,目前,最大众化的“盒饭”,一荤一素,每盒最低价四元钱。若是到小饭铺炒两个菜,蔬菜每小碟三元,荤菜肉鱼类五元以上;随便吃个八、九元,还不见得满意。如果到食品卫生方面稍微显得“放心”一点的饭馆去,那就至少要十元以上了。若是“讲究”,要吃时新“特色菜”、吃“生猛海鲜”,到大一点的饭店酒楼,那么,每人几十上百元、几百元一顿,也是“小意思”啦。
  
  以上还应该属于正常的“吃”,下面再看看正常的“喝”。
  
  一些人就喝白开水,那当然是最自然、健康的饮料了。有位妇女“显摆”自家有钱还是自诩“高贵”吧,夸口说她几年来都只喝瓶装“纯净水”和“矿泉水”;不过,据研究,那样对健康并不好。
  
  中国人传统的日常饮料是“茶”;喝茶,在中国,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红楼梦》写林黛玉进贾府,饭后即既有茶漱口,又送上茶来喝;而她在扬州家里,饭后是不能马上喝茶的,她父亲说那样会“伤脾胃”。我寻思过这个问题。大概,扬州“盐课林老爷”日常喝茶,依南方习惯,喝的是“碧螺春”、“西湖龙井”等好绿茶;浓浓的绿茶汁,确实不能饭后即喝,尤其是吃了油腻食物,会“跑肚”,更是忌讳;林老爷因而如此教诲宝贝女儿。而在北方“京城”,“钟鸣鼎食”之家的贾府,日常喝的好像是红茶(注);因此,那漱口茶,我估摸着可能是一般绿茶或者花茶;而那饭后即端上来喝的茶,应该是好红茶。
  
  红茶提神,克油腻、助消化;饭后可以马上喝。而好绿茶,生津解渴,旺人神思;闲暇时,你若喝到位,可以感觉腋下习习生风,几欲飘飘仙去。
  
  要喝茶,那茶叶的档次和价码,可就有天壤之隔了。
  
  最便宜的,农户自产提进城或者路边小贩私卖的“炒青”烟熏茶,在我们这里,目前每五百克至少也要十元钱。若到商店、“超市”去买,最低也就要十多元了。健康第一;害怕茶叶中残留的农药、有害物“超标”,要买经过国家检测合格的茶叶,价钱当然会更高。
  
  如果想要喝一点有“品牌”的茶叶呢?那就从每五百克几十元、几百元、几千元向上不等了。电视专题报导,到西湖龙井茶的原产地、杭州梅家坞买茶叶,一般的是每五百克八百元;“极品龙井”,每五百克,六千八百元。今年,电视还报导过新闻,第五届广州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拍卖一百克“极品铁观音茶王”,竟然高达二十万元人民币。
  
  这也情有可原。比如茶叶名产“大红袍”,据说,原茶产于福建武夷山某处石壁上六棵茶树,摘下鲜茶叶后,要经过繁多而严格的工序,全部人工制作;所产真品“大红袍”,每年最多三百五十克。这样的茶叶要卖天价(据报导,第七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艺术节上,二十克拍卖了二十万元),我服气。缺钱买不起,我不喝,也不问嘛。
  
  大众化“饮料”还有各种“可乐”、果汁,那是要有小康以上收入,才够格每天喝的。而如果要喝咖啡,那,花钱的档次可就更高了。
  
  谈喝,不能不谈到酒。
  
  醉酒,当然伤害身体。喝酒成瘾,“慢性酒精中毒”,肯定有害。不过,健康专家也建议,适当喝点儿酒,有益健康。
  
  白酒,从私人自产“小酒坊”买,每五百克三元以上。买瓶装酒,至少也要四、五元了。害怕“假酒”含有甲醇,含铅量过高等等,伤害身体;最好买正规厂家正牌酒。一般“口感”稍好的瓶装白酒,那可要十多元以上了。若要喝“品牌”酒,每瓶最少几十元。“名牌”酒,那就每瓶上百元几百元也不在话下。
  
  葡萄酒,“干红”“干白”,每瓶最低近二十元;往上,几十上百元,几百上千元的,都有。若是从外国进口的呢,那就几千上万元一瓶,你也不要惊怪。
  
  如此,我们稍微小结一下。每人每月“正常”吃喝,从最低也要一百元,到我这样“小康”的两百多元,再往上,千元、几千上万甚至更多,也难以限量。
  
  吃喝,从人性到人欲,有时候又不单单是吃喝。
  
  中国民间笑话传说:“旧社会”穷苦人,“吃糠咽菜”;可也仍然有“忒爱面子”的人,家里要保存一块“肉皮”,吃饭后出门,拿这肉皮在嘴上擦擦,让嘴唇显得沾了油,表示他在家吃得好。
  
  这个带有辛酸味的“笑话”,除了反映“旧社会”穷苦人生活苦,我以为,至少还有两大涵义:一,人,“口腹之欲”最基本,都想要自己每天能够吃喝好;二,吃喝得好,也是人的社会地位一种表现,因而为了“自尊”和“尊严”,即使“造假”也要显摆自己吃了好的。
  
  怎么才是吃喝得好,各人有各人的标准,并且还随着收入、环境、认识水平的不同而改变。
  
  我以为,健康专家提出的“合理膳食,平衡营养”比较好。按照他们提供的食谱,我粗略估算,在湘潭市,自家做饭,每人每月伙食费需要三百至八百元以上。
  
  “吃喝”,最低程度是维持生命,提高标准应该是保证健康。人,一旦能够吃饱,却往往就开始讲究“口味”,要尝试“新鲜”。尤其是,某些“有钱”和自己个人并不见得有钱的人,他们对于“吃喝”,似乎忘记了其本质,而往往特别注重食物的新奇特异、“口味”的鲜美丰肥,等等;甚至,还别有“追求”,匪夷所思。
  
  一些人以能够吃到“珍稀”物品为“好”。于是不但常常要吃“生猛海鲜”,要吃“野生”的乌龟王八,还想方设法去弄来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烹调“尝鲜”。
  
  甚至更有耸人听闻的。
  
  网上报导,南方某地,个别“酒楼”饭店和医院“内线”勾搭,将孕妇人工流产、已经成形的胎儿,偷运出来,配上某些中药材烹制好,供给一些人“享用”;彩色照片上,菜盆内,那一个个胎儿体形完整,看得我惊心动魄!唐朝白居易诗“是岁江南旱,衢州人吃人”,宋代“忠义军”吃“两脚羊”,那可以说是在没有食物时的疯狂;而在今天这样的文明世界,朗朗乾坤,竟然如此,我只有悲哀,悲哀……
  
  报刊曾经报导,在日本,某些“有钱人”,已经开始将金箔剪为小片,加在汤或者粥中食用;过去传说是“吞金自尽”,现在他们说是“食金进补”。据说,日本还有一种“金粒餐”,是由专门的“高级”食店,雇请经过挑选的童女,精心管理她们的饮食及生活,然后收集其大便,经由特殊烹制,供给“嗜痂成癖”者“享用”。
  
  这样一些“特种吃喝”,其花费,自然是高高的天价。你可以贬斥他们,甚至追究某些人的违法责任;但是,他们这些,还不也都是从吃喝欲求,恶性发展而来的吗?
  
  更常见,胡吃海喝,“摆谱”显阔,造成浪费。
  
  一些人上饭馆酒楼,实际吃喝得并不多;可是,点上一大桌子好菜,每碗试一点儿味,就“埋单”走人了。为什么要那样浪费呢,以为那样就显得自己“有派”,显得自己是“大爷”,是“王子”、“公主”?
  
  而在日本,有一种什么“女体盛”,即让经过挑选和特别训练、年轻美丽的女子,在她赤裸的身体上摆放各种菜肴,供“食客”品尝鉴赏。这种“女体盛”,据网上报导,也已经在我国南方某地引进。天哪,这是什么“文化”?我以为,这样的“饮食审美”,除去其中含有的色情刺激,更多的是那种“摆谱”、加上作践他人的虚荣心极度膨胀。
  
  社会科学家研究人类生活,最新的有个提法,说人的经济收入,百分之四十以下用于吃喝的,才算是小康生活。也就是说,当代社会,小康以上的生活水平,日常吃喝以维持生命的花费,所占个人收入的比例,应该是比较小的。
  
  可是,吃喝欲求的过度发展,难以餍足,将要花去你每月收入的多少,你又怎么去挣足这一大笔开销呢?
  
  求生促进生产力,吃喝欲求难餍足,如此矛盾;人生,常在这些两难中浮沉,而世界,总是在矛盾中发展、进化。
  
  
  
  注:《红楼梦》写待客,丫头们“斟上茶来”;应该是红茶。绿茶一般是要饮时即刻“沏茶”就是用热开水冲泡茶叶,沏好后慢品茶汁;而红茶就可以先用茶壶冲泡好,要喝时“斟”到茶杯里。如第二十四回,写宝玉在自己房中要吃茶,却一时没有人在场照拂,他就自己“拿了碗向茶壶去倒茶”;而丫头小红进来,叫他“仔细”,别“烫了手”,马上接了碗给他去倒茶。第五十一回中写道,冬天晚上宝玉口渴,丫头麝月“向暖壶中倒了半碗茶,递与宝玉吃了”。那“暖壶”,可不是现代那双层真空玻璃胆、储存开水的“保温瓶”;而是陶瓷茶壶,外面做个棉花胎套子包着以保茶水温热的。这些,都只应该是红茶。
  
  而宝玉爱喝的“枫露茶”,要冲泡“三四次以后才出色”的,应该是一种高级花茶。
  
  《红楼梦》中贾府也喝绿茶。如第五十五回媳妇们讨好平儿,捧上一碗“精致新茶”;第六十二回,袭人给宝玉送上“新茶”;第二十六回宝玉到潇湘馆,要紫鹃“把你们的好茶沏碗我喝”;这“新茶”,要现“沏”的“好茶”,应该都是绿茶。至于“拢翠庵品茶”,贾母说自己不吃的“六安茶”,那“六安瓜片”,是一种有名的绿茶;而妙玉奉上的“老君眉”,应该是一种绿茶中的精品,所谓“银毫”,也就是采鲜茶嫩芽,制成后呈现银白色的高级细茶。
  
   二○○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
  
  日志日期:2006 6 12 星期一(Monday) 晴
  
  
   作者:强巴谈人性